我国澹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浅议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9531203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澹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浅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澹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浅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澹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浅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澹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浅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澹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浅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澹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浅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澹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浅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淡水渔业1998年第28卷第4期 收稿日期19980318 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浅议 贾敬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水产业,特别是 淡水渔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种发展, 表现在渔业生产上,主要是产量的增加,质 量的提高,表现在科学技术上,就是多方面 的水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淡水 渔业全面、高速的发展。 当然,在这种大发展 中,也同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就这 三方面发表个人的浅见。 1 水产品产量增加,质量提高 1990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到1237万吨, 跃居世界首位。1996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 到2813129万吨,

2、其中淡水水产品产量为 1253139万吨,占总产量的4416%。 短短的六 年,我国水产品产量翻了一番。 目前,我国水 产品已占全球总产量的1?4,人均占有量已达 到世界平均水平 (22 19公斤)。1997年全国水 产品总产量按新统计方法,全年已达3601178 万吨,仍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 在我国水产品产量的增长中,以前都是 以海洋捕捞为主,从1993年起,养殖产量已 占到总产量的5216% ,从而使我国人工养殖 水产品的产量超过天然捕捞产量。 在世界上, 我国目前是人工养殖产量超过天然捕捞产量 的唯一国家。 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趋 势与世界水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 近 10多年

3、来,由于水域污染加剧,船、网不断 更新,捕捞强度增加,天然鱼类资源衰竭,迫 使人们不得不将发展水产业的目光转向养殖 业。19851995年10年间,世界水产养殖年产 量由770万吨增加到2130万吨,而天然捕捞产 量近几年都稳定在6000万吨左右。 世界养殖 鱼类产量已占总产量的1?4以上。 在世界水产 养殖的发展中,我们中国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根据近10年来的统计,亚洲的水产养殖占世 界水产养殖产量的89% ,中国又占亚洲水产 养殖产量的59% ,中国淡水养殖鲤科鱼类的 产量已占世界鲤科鱼类总产量的60% ,淡水 养殖总产量已占世界淡水养殖总产量的 68%。 也就是说,在淡水渔业方面,我们很

4、久 以来在世界上就是遥遥领先的。 这是我国对 人类的一个巨大贡献。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 目前世界耕地面积逐年缩小,正面临着日趋 严重的粮食短缺的威胁。 联合国粮农组织多 年来一直强调重视发展渔业与粮食安全的关 系,始终将鱼类等水产品视为广义上的粮食。 世界银行等也大力资助发展中国家兴建和发 展水产养殖业。 渔业与粮食安全的问题已引 起全世界的关注。 在1992年的国际营养大会 上,与会代表提出了渔业与粮食安全问题。 在 1995年的世界渔业大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 正式把水产品列为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 了交流和进一步探讨这方面的情况,2000年 将在北京召开第三次世界渔业大会,大会的 主题

5、就是:“持续渔业与粮食安全” 。 可见渔业 22 与粮食的密切关系。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凡消 费水产品多的国家,则消费粮食就少。 如日 本,人均每年直接消费粮食仅90公斤,而水 产品的消费则达到76公斤。 我们自己也有这 样的体验,改革开放以前,肉、蛋、水产品 等供应紧张,大家吃粮食就多,而现在各种 副食品非常丰富,吃粮食明显减少。 如1997年 广州市人均消费粮食仅64公斤,而水产品的 人均消费则居全国第一。 以上是产量方面的情况,从质量方面来 讲,淡水养殖品种结构优化,特别是最近几 年,名特优新水产品的养殖迅猛发展。1996年 全国的甲鱼产量达到3万吨,河蟹6万吨,鳗 鱼10万吨。 全国各

6、省、 市、 区都根据本地情况, 不同程度地调整了养殖结构。 如江苏、 湖北的 甲鱼、鳜鱼、珍珠,广东、福建的鳗鱼,江 西、河南的蛙类生产,辽产、河北等地的河 蟹,山西、甘肃、青海等地的虹鳟鱼生产等 都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使市场水产品的 花色品种增多,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 求,大大丰富了城乡人民的菜蓝子;同时扩 大了水产品的对外贸易,1997年,我国水产 品对外贸易总量为24315万吨,总金额达4316 亿美元。 对农村、 渔区的脱贫致富起到一定的 促进作用。 2 水产科技成果对淡水渔业发展的推动作 用 上面谈到我国近年来淡水渔业生产无论 从产量上、质量上都取得明显的、突飞猛进 的发展,这

7、里有二个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就 是国家和各地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产 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调动了广大渔 (农)民的积极性。 第二个原因就是广大水产 科技人员刻苦钻研,勤奋敬业,把自己研究 出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及时推广、应 用到生产中,直接推动了淡水渔业生产的发 展,为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做出了重 要贡献。 据有关部门统计,科技进步对我国渔 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在最近几个五年计划 中是逐渐递增的。 “六五”期间为30% ,“七 五”期间为43% ,“八五”期间为46% , 1997 年已达到48%;“九五”期末要求达到53%。 当然,这个科技贡献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还是有一定

8、差距的(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率 一般为6080% ),但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是 相当可观的。 最近劳动部公布的一个材料表 明:我国目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全国平均仅29%。1990年以来,我国淡水渔业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以下八个方面表现得比较 明显(这八个方面,主要是从 淡水渔业 杂 志1990年以来发表的文章中反映出来的)。 211 鱼类育种、生物工程技术 进行了多种鱼类的种间杂交及诱导多倍 体技术的研究,鱼类精液、胚胎冷冻保存技 术的研究。 颖鲤、建鲤等制种技术的研究,罗 非鱼的雄性化技术。 黄河鲤的系统选育及核 型研究。 特别是鱼类克隆技术的成功,对于培 养鱼类新品种,以及水产种质资源

9、的保存和 珍稀水生动物的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鱼类的 生物工程技术对促进水产业向更深层次的发 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212 名、特、优、新水产品的开发、引进与 养殖 在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中,有许多是对 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如黄鳝、 泥鳅、 乌 鳢、月鳢、甲鱼、乌龟、长吻鱼 危、大口鲶、胭 脂鱼等。 有些是从国外或境外引进的品种,如 罗氏沼虾、欧洲鳗、淡水白鲳、加州鲈、美 国青蛙、 斑点叉尾鱼 回等。 无论是土生的或引进 的,大都以其优良的特性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使养殖者获得巨大经济效益。 在引进鱼类中, 养殖时间最长、推广范围最广、经济效益最 明显的当属尼罗罗非鱼。 自从1978年长江所 的科

10、技人员从非洲引进后,20年来已在全国 范围内推广养殖。 罗非鱼也是目前世界淡水 养殖中发展最快的鱼类。1994年全世界人工 养殖罗非鱼的产量已达59万吨,其中我国养 殖产量最高达到16万吨。 水产品的优质高效 32 养殖技术,已被列为我国“九五”农业重点 推广的十大技术之一。 213 池塘精养技术与盐碱地池塘开发利用 池塘养鱼是我国的传统渔业,也是淡水 渔业的支柱产业。 经过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养 殖者的共同努力,近几年的面貌也发生了很 大变化,全国池塘养鱼单产从1990年的 238015公斤? 公顷提高到1996年的4104公斤? 公顷。 全国池塘养鱼总产量从1990年的337万 吨增加到199

11、6年的80218万吨,约占全国淡水 水产品年总产量的2?3。 池塘养殖品种也由常 规的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发展 到包括名特优水产品在内的多品种,各地区 因地制宜地总结出一整套科学的、稳产高产 的池塘养鱼技术。 如珠江三角洲万亩连片池 塘精养技术,江汉平原商品鱼基地高产养殖 技术,北方高寒地区池塘大面积高产技术等。 特别是沿黄河地区的陕西、山西、河南、山 东等省在盐碱荒滩上开挖池塘养鱼,获得良 好的社会、 经济和生态效益。 也是我国池塘养 鱼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 214 水产病害防治研究 近年来针对淡水养殖,特别是名特优水 产养殖中出现的病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 研究,如甲鱼病、

12、鳗鱼病、虾蟹类及蛙类病 害的研究等,都取得一定成果。 并研制生产出 一些效果较好的新鱼药。 目前,全国鱼药的生 产厂家已达到300多家。 在鱼病防治方面成效 较大的是草鱼出血病的攻关协作。 据初步统 计,全国草鱼出血病疫苗防治面积已达到 2000公顷,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以上。 为了加 快信息交流,还成立了“全国水产病害防治 网络”,大力推广了水产养殖病害的综合生态 防治和中草药防治技术。 215 水产饲料的研究 对草鱼、鲤鱼、罗非鱼的饲料配方及营 养需要进行了全面、 系统的研究。 对名特优水 产品如甲鱼、鳗鱼、鳜鱼等的配合饲料也进 行了研制,生产出各种水产品专用的特种水 产饲料。 对饲料源

13、及添加剂的开发如光合细 菌、甲壳素、卤虫、黄粉虫、螺旋藻,软体 动物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都进行 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促进了我国水产饲料工 业的发展。 在福建、 四川等地兴建了一批大型 的水产饲料及添加剂生产企业,适应了水产 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216 大水面增殖渔业的开发研究 除了湖泊、水库、江河网箱及围栏养鱼 的继续深入的试验研究外,大水面的鱼类移 植驯化,特别是银鱼的移植,已经成为近年 来大水面渔业研究和生产的一个热点,取得 令人瞩目的成绩。 全国银鱼产量从1994年的 6000吨,增加到1997年的1万吨,产值达到18 亿元。 开展银鱼移植的省、市、区由18个增加 到31个,移植水

14、面由2617万公顷增加到13314 万公顷。 各地水产科技人员在银鱼移植的实 践中,研究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经验。 如根据两种移植对象不同的生活繁殖习性, 总结出太湖新银鱼适宜移植到南方各省(繁 殖水温为1115)。 而大银鱼适宜移植到北 方各省(繁殖水温为28)。 研究了银鱼受 精卵的运输技术,银鱼的捕捞方法及繁殖保 护,银鱼的人工采卵及人工授精技术等。 为今 后银鱼增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技术基 础。 217 稻田养鱼技术的发展 经过南方及北方许多科技人员的实地研 究,试验及推广,我国的稻田养鱼近年来无 论养殖面积、产量及养殖品种等方面都有很 大的起色。 稻田养鱼面积从1990年的7

15、313万 公顷增加到1996年的14617万公顷。 平均单产 从1990年的177公斤? 公顷提高到1996年的 312公斤? 公顷。1997年全国稻田养鱼总面积 达到16617万公顷,养殖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0 万吨。 稻田养殖的品种由过去单一的鲤鱼、 草 鱼发展到多品种,如河蟹、蛙类、罗氏沼虾、 淡水白鲳、黄鳝、泥鳅等。 各地养殖者还就稻 田养鱼的生态效益、养殖结构模式以及产业 42 化经营等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 稻田养鱼 也被列为我国“九五”农业重点推广的十大 技术之一。 218 鱼类资源及渔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 究 针对日趋严重的水域污染和鱼类自然资 源衰退的现状,对我国的主要渔业水域

16、江河 湖泊、池塘的污染及富营养化,渔业的自身 污染等都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大型水利工程 对渔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也进行了连续 的调查研究。 如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兴建 及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等,都积累了较完整的资料,为有关部门提 供了技术依据。 除以上八个方面的主要水产科技成果 外,我国淡水渔业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在计算 机的应用、水产科技情报信息等方面的研究 中也有不少成果。 各项水产科技成果的应用 推广,必将对我国淡水渔业的进一步发展产 生深远的影响。 3 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淡水渔业在近年来取得巨大成绩 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 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浅议。 311 名特优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这方面的存在问题,在我国名特优 养殖达到顶峰的1994年,笔者就针对当时名 特优养殖热潮中潜藏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一篇 文章(淡水渔业, 1994年4期,名特优水产品 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几年来的实践表 明,这些问题表现得愈来愈明显,并导致了 一些不良后果。 这些问题主要是:宣传的片面 性,受高额利润驱动炒卖苗种,一哄而上,低 水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