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53025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基础巩固1要想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就必须用单个的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细胞群。其原因是()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B淋巴细胞可以无限增殖B.在动物体内,每个B淋巴细胞可产生多种抗体C.每一个B淋巴细胞都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D.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但不能大量增殖答案D2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及其特有的诱导因素分别是()A.细胞膜的流动性、离心B.细胞膜的流动性、灭活的病毒C.细胞的全能性、电激D.细胞的全能性、灭活的病毒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

2、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其中灭活的病毒是其特有的诱导因素,而聚乙二醇、电激均可用于诱导植物体细胞杂交。答案B3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其中1过程注射的物质和A细胞的名称分别为()A.抗体、T淋巴细胞B.抗原、T淋巴细胞C.抗体、B淋巴细胞D.抗原、B淋巴细胞解析 1过程注射的是抗原,使小鼠产生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A细胞)。答案D4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一种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经培养产生单克隆抗体,其依据是()A.骨髓瘤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B. B淋巴细胞只有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才能产生抗体C.骨髓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且能产生抗体D. B淋巴细胞可以产

3、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骨髓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答案D5某同学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不正确的有()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等特殊处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胰蛋白酶处理,制备细胞悬液典型应用人工种子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A.0处B.1处C.2处D.3处答案A6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获得杂交瘤细胞,下列针对单个杂交瘤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需经筛选过程方可获得B.具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C.可分泌多种特异性抗体D.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大量增殖解析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一步培养获

4、得单克隆抗体。一种杂交瘤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答案C7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B.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C.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可大量分泌单克隆抗体D.在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至少两次细胞筛选解析B淋巴细胞在体外不能无限增殖,存活时间短,因而不能在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来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至少进行两次细胞筛选,一次是在特定的培养基中选出杂交瘤细胞,另一次是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群。答案C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正确的是()A.

5、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B.所用的技术手段基本相同C.所利用的原理完全相同D.都能形成杂种细胞解析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这两项细胞工程技术中,都包含有细胞融合的过程,结果都形成杂种细胞;对于诱导方法来说,除动物细胞的融合还常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外,其他的基本相同;植物体细胞杂交在完成细胞融合后,还要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所以,它们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有差别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所利用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而动物细胞融合所利用的原理主要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D9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T淋巴细胞B.中使用胰

6、蛋白酶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C.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D.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解析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浆细胞,用来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A项错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生物方法(如某些灭活的病毒)、化学方法(PEG)、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激),B项错误;杂交瘤细胞同时具有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特点,C项错误;经过筛选培养获得的是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群,D项正确。答案D10右上图表示高等动植物细胞融合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上图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的部分过程,欲将丁细胞培育成植株,可选用技术,这一技术的

7、两个关键步骤是和。(2)若上图表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甲细胞为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则乙细胞为。在分离乙细胞之前,应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是。过程区别于植物细胞常用的诱导因素是,过程可利用培养基进行筛选,筛选得到的丁细胞还需进行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上述制备过程涉及的生物技术有。解析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分泌的,杂交瘤细胞要经过骨髓瘤细胞和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融合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要在特定抗原刺激下才能获得,因此要先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细胞融合后还需进行多次筛选,每次筛选后都要对剩余细胞再进行克隆化培养以及抗体检测,多次

8、筛选后即可获得大量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答案(1)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再分化(2)相应的B淋巴细胞将抗原注射入小鼠体内灭活的病毒特定的选择性克隆化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能力提升1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的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B.需要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C.需要从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细胞D.利用生物导弹治疗癌症就是利用了单克隆抗体清除癌细胞解析生物导弹由单克隆抗体与化学药物、细胞毒素或放射性同位素结合而成,因单克隆抗体具有导向作用,在生物体内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答

9、案D2下列是应用动物细胞工程获取单克隆抗X抗体的具体操作步骤,其中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骨髓瘤细胞将X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X抗体的B淋巴细胞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培养筛选出能产生抗X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从小鼠腹水中提取抗体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促使细胞融合A.实验顺序应该是B.过程产生多个杂交瘤细胞的过程称为克隆C.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D.利用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两次筛选解析在细胞融合过程中,如果只考虑两两细胞的融合,有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融合、B淋巴细胞和B

10、淋巴细胞的融合,其中B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融合不能无限增殖。答案C3下图是科学家新研发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涉及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B.经酶A处理后的与质粒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C.若供体DNA提供了prG基因(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则该过程中的是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D.通过检测和筛选得到的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解析由图可知,该过程涉及基因工程,但未涉及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该过程是把控制产生抗体的基因导入骨髓瘤细胞或把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导入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进而制取单克隆抗体的。答案A4对于下面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的示意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示

11、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均是从小鼠的脾脏中提取的B.中的筛选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的C.促进细胞融合可以利用聚乙二醇作介导D.可以无限增殖解析单克隆抗体是利用免疫处理的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的,融合方法有化学方法(聚乙二醇诱导)、生物方法(灭活的病毒诱导)和物理方法(电激)等;筛选可以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融合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 B淋巴细胞也可以从血浆中提取,骨髓瘤细胞取自小鼠的骨髓。答案A5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B.体外培养单个免疫的B

12、淋巴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C.将等量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解析经过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后的杂交瘤细胞能产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单克隆抗体。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形成的细胞有3种(只考虑两两融合)。SARS病毒感染者体内有病毒核衣壳蛋白,用相应的单克隆抗体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加以诊断。答案D6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某些癌

13、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B.经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并产生特定抗体C.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解析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细胞膜的流动性,A项正确。经形成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都能产生特定抗体,需要经过抗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项错误。过程需要采用抗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然后进行克隆化培养(包括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C项正确。抗体的靶向作用使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D项正确。答案B7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

14、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 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小鼠,理由是。(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仅考虑细胞之间的两两融合),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3)杂交瘤细胞中有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条。解析(1)由图看出,到第4次免疫时,Y和Z的血清抗体效价已达到要求,即16 000以上,而前3次免疫后,3只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均未达到要求。从第3次开始,Y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所以Y小鼠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2)仅考虑细胞之间的两两融合,该融合体系中有5种类型的细胞:2种未融合型(B淋巴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