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第7课时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同步备课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529896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第7课时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同步备课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第7课时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同步备课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第7课时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同步备课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第7课时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同步备课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第7课时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同步备课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第7课时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同步备课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第7课时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同步备课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时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习导航1.结合教材P27“基础知识”,掌握纤维素酶的种类和作用及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2.阅读教材P28“实验设计”,理解并掌握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过程及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3.阅读教材P30“课题延伸”,掌握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重难点击1.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2.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3.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弄懂实验操作的原理。一、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纤维素与纤维素酶(1)纤维素:下图所示为纤维素的结构式。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分布:主要分布在植物根、茎、叶等器官的细胞壁。(2)纤维素酶组成: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

2、括三种酶,即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作用: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方法:刚果红染色法。方法一: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方法二: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2)原理纤维素刚果红红色复合物纤维素酶纤维二糖和葡萄糖,不能和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1.纤维素酶(1)纤维素酶是如何将纤维素分解的?答案纤维素酶中的C1酶、CX酶使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纤维素酶能分解纤维素?答案设计对照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滤纸条和缓冲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蒸馏水,振荡反应一段时间后

3、,可观察到加入纤维素酶的试管中滤纸条被水解,而加入蒸馏水的试管中滤纸条没有变化。2.纤维素分解菌的获得(1)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答案筛选目的菌株应该到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环境中寻找。(2)为什么将滤纸埋在土壤中可以提取到目的菌?答案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3.分析教材P29“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配方”,回答下列问题:(1)此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为什么选择此类培养基?答案液体培养基,因为配方中无凝固剂。液体培养基与微生物的接触更密切,微生物更容易从培养基中获得营养物质,因此可以快速增加微生物的

4、浓度。(2)这个选择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怎样设计对照实验证明你的观点?答案有选择作用。本配方中富含纤维素,更适合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对照实验可以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若选择培养基上微生物数量明显少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微生物的数量,则说明培养基起到了选择作用。归纳总结纤维素分解菌的富集培养(1)培养基特点: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用的是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而不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2)培养结果:由于培养基中加入了酵母膏和水解酪素等,因此培养基上除得到大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外,也有其他微生物的存在。(3)进一步筛选:需根据微生物的菌落特点继续进行鉴别培养以筛

5、选到纤维素分解菌。(4)选择培养的实质: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实质是富集培养,以便得到大量的目的微生物。1.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纤维素酶只有一种,只能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C.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是通过产生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的答案A解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C1酶和CX酶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一题多变(1)上题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否在不含纤维素但

6、富含其他有机物的环境中生存?为什么?答案能。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只是为了利用纤维素作为碳源,其他有机物若可提供碳源,也可以生存。(2)题中纤维素酶也在微生物细胞内分解纤维素吗?为什么?答案不在细胞中分解纤维素。多数细胞不能直接吸收纤维素,一般来说,纤维素酶都是分泌到细胞外分解纤维素的。2.分析下表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下面的问题。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组分含量纤维素粉5 gNaNO31 gNa2HPO47H2O1.2 gKH2PO40.9 gMgSO47H2O0.5 gKCl0.5 g酵母膏0.5 g水解酪素0.5 g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1)此培养基配方中为

7、微生物提供碳源的主要是 、氮源是 。(2)此配方为 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配方。(3)此培养基选择出的微生物主要是 。问题导析(1)该培养基中纤维素是主要的碳源,所以可以用于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由于该培养基中没有加入琼脂,所以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与营养成分的接触更充分,可以提高微生物的代谢效率。答案(1)纤维素粉NaNO3、酵母膏、水解酪素(2)液体(3)纤维素分解菌解析该培养基的主要碳源是纤维素粉,氮源有NaNO3、酵母膏、水解酪素。因没有凝固剂成分,因此,该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看属于液体培养基。因该培养基仅以纤维素粉为主要碳源,因此,可用于选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一题多变(1)

8、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时,哪种情况下可以省略选择培养?答案当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很高时,可以省略选择培养这一步骤。(2)本题中的培养基配方中的酵母膏可以为微生物提供什么成分?答案可以提供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3)该培养基中纤维素是否为唯一的碳源?答案不是,纤维素是主要的碳源,另外,酵母膏和水解酪素也可以提供少量的碳源。二、尝试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1.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选择培养:用富含纤维素的选择培养基扩大培养梯度稀释:依次稀释101106倍涂布平板: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2.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土壤取样时要选择富含纤

9、维素的环境。(2)选择培养的方法:用富含纤维素的选择培养基。目的: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3)梯度稀释的目的:能获得单个菌落。(4)涂布平板时要选择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5)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3.菌种的进一步鉴定(1)鉴定原理:为确定透明圈内的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2)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3)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1.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1)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什么物质?答案刚果红染色剂。(2)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在目的和物理性质方面的区别是什么?答案

10、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定的作用底物和指示剂,观察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分解底物所释放的不同产物,通过指示剂的反应不同来鉴别微生物;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物质,以促进目的菌的生长繁殖,同时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繁殖。选择培养的培养基中没有加入琼脂,所以属于液体培养基,而鉴别培养基一般为固体培养基。2.鉴别方法刚果红染色法从显色结果上看,两种刚果红染色法中哪种染色法更容易区分纤维素分解菌和其他杂菌?答案方法一更容易区分纤维素分解菌和其他杂菌。即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所显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方法二中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降解刚果

11、红,也会使培养基上形成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3.透明圈的形成(1)对分离的纤维素分解菌作进一步的鉴定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可能是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也可能是能降解刚果红的菌种,所以需要进一步鉴定。(2)简要概述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透明圈是如何形成的。答案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产生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不能与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3)向含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会出现类似的圈吗?答案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加入酚红指示剂后会变红,也会形成以尿素分解菌为中心的红色的圈。归纳总结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比较项目方法

12、一方法二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在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优点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操作简单,不存在菌落混杂缺点操作繁琐,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有些微生物会降解刚果红,形成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相混3.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C.刚果红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加入的刚果红不需要灭菌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答案C解析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

13、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4.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以下问题:(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 酶。(2)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 ,操作时采用 灭菌的方法。(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 和 发生这种反应。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 时就加入刚果红。(4)如果观察到产生 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

14、还需要进行 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 进行定量的测定。答案(1)葡萄糖苷(2)接种环灼烧(3)纤维二糖葡萄糖倒平板(4)透明圈发酵产纤维素酶葡萄糖解析(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2)常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采用灼烧的方法灭菌。(3)刚果红不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反应。(4)刚果红与纤维素反应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会将纤维素分解而不能与刚果红染液反应呈红色,在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易错易混关于纤维素分解菌筛选的三个易错警示(1)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的碳源并不只有纤维素,其中酵母膏和水解酪素也可起碳源的作用。(2)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生长的不只有纤维素分解菌。因此,选择培养后要进行鉴别培养,才能获得纤维素分解菌。(3)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也不一定是纤维素分解菌。1.加工橘子罐头,采用酸碱处理脱去中果皮(橘络),会产生严重污染。目前使用酶解法去除橘络,可减少污染。下列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4类微生物,不能产生所用酶的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