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自控实验——第二份实验报告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9527290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华大学自控实验——第二份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东华大学自控实验——第二份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东华大学自控实验——第二份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东华大学自控实验——第二份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东华大学自控实验——第二份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华大学自控实验——第二份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华大学自控实验——第二份实验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报告(二)一、Simulink仿真二、自控原理模拟实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姓名: 刘克勤学号:110901112班级:自动化1104班指导老师:石洪瑞东华大学信息学院MP5.6为了保持飞机的航向和飞行高度,人们设计了如图MP5.6所示的飞机自动驾驶仪。 (a) 假设框图中的控制器是固定增益的比例控制器 ,输入为斜坡信号,利用matlab计算并以曲线显示系统的斜坡响应,求出10s后的航向角误差。 (b) 为了减小稳态跟踪误差,可以采用较复杂的比例积分控制器(PI),即试重复(a)中的仿真计算,并比较这两种情况下的稳态跟踪误差。图MP5.6 飞机自动驾驶仪框图(a) 解:Si

2、mulink仿真原理图 : 运行结果如下:(b)解:Simulink仿真原理图 :运行结果如下:MP5.7 导弹自动驾驶仪速度控制回路的框图如图MP5.7所示,请用MATLAB/Simulink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并求出峰值、超调量,峰值时间、调整时间。. 图MP5.7 导弹自动驾驶仪速度控制回路解:Simulink仿真原理图:仿真结果:峰值时间:Tp=0.1062;峰值:Mp=1.294;超调量:P.O.=(1.294-1)/1=0.294=29.4% 。系统稳态值为1,根据2%的误差准则,系统稳定到0.98时的调整时间约为:Ts=2.539。MP5.8 设计如下系统的Simulink仿真

3、图,求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及超调量、调整时间。图MP5.8 非单位反馈控制系统解:Simulink仿真原理图:运行结果:由系统稳态值为0.5,根据2%的误差准则,系统稳定到0.51的时间即为调整时间Ts=39.05。为了精确观察峰值点,作出0-5时间内的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得峰值Mp=0.9785,超调量P.O.=(0.9785-0.5) /0.5=0.957=95.7% 。MP5.9 使用Simulink求系统的斜坡输入响应曲线,并求稳态误差。图MP5.9 单位反馈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原理图:斜坡输入响应曲线如下:稳态误差: s=0Kv=10/(s2+20*s+75)Ess=1/Kvs

4、= 0Kv = 0.1333Ess = 7.5000得系统误差为7.5。自控原理模拟实验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一、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1.实验目的(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对过渡过程的影响。(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和系统的稳定性。(3)熟悉Routh判据,用Routh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2.实验原理及内容(1)典型的二阶系统性能分析l 结构框图l 模拟电路图l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l 实验内容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R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图1.14中的:(2)典型的三阶系

5、统性能分析l 结构框图l 模拟电路图l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实验内容实验前由Routh判据得Routh阵列为: 为保证系统稳定,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得: 3.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单元的“ST”端插针与“S”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由于每个运放单元均设置了锁零场效应管,所以运放具有锁零功能。将开关分别设在“方波”挡和“500ms12s”挡,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1V,周期为10s左右。(2)典型二阶系统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l 按模拟电路图1.14接线,将方波信号接至输入端,取R=30K.l 用示波器观察系统的响应曲线C(t),测量并记录超调量,峰值时间和调整时间。l

6、 分别按R=20K,40K,100K,改变系统开环增益,观察响应曲线C(t),测量并记录性能指标及系统的稳定性。并将测量值和计算值进行比较。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内。(3)典型三阶系统的性能l 按图1.16接线,将方波信号接至输入端,取R=30K。l 观察系统的响应曲线,并记录波形。l 减小开环增益(R=41.7K;100K),观察响应曲线,并将实验结果填如下表内。4.实验现象及数据二阶系统记录表参数项目R(K)nC(tp)C()KMp(%)Tp (s)Ts (s)响应情况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207.070.351.3311031330.470.461.611.79衰减振荡305.

7、780.431.2216.722220.600.591.601.90衰减振荡4050.51.171516170.730.721.601.75衰减振荡1003.160.791.021202021.621.271.632.23接近衰减振荡参数项目R(K)nC(tp)C()KMp (%)Tp (s)Ts (s)响应情况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10101/41.412044430.320.381.61.5衰减振荡5021.11411100.850.91.61.71602.51无15/4无无1.92.5单调指数200/2无11无无2.93.5单调指数实验时,二阶系统的各个响应图:R=20K,

8、R=30K,R=40K,R=100K,三阶系统记录表如下:R(K)K开环增益稳定性3016.7不稳定发散41.712临界稳定等幅振荡1005稳定衰减收敛三阶系统的各个响应图如下:R=30K, R=41.7K, R=100K,实验总结分析:二阶系统分析:典型二阶系统中,随着开环增益的变大,系统的超调量变大,峰值时间变短。理论上,调整时间近乎不变,但实验中,受环境,器件及参数取值的误差,调整时间较为不稳定。系统的系统的快速性得到提高,动态特性总体较好,但系统的稳定下有所下降。三阶系统分析: 典型三阶系统中,随着开环增益的减小,系统的稳定逐渐上升,但系统的调整时间Ts和峰值时间Tp变长,动态特性有所下降。本实验中,可见三阶系统的敏感性比二阶系统稍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