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规律专题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9527264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离规律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分离规律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分离规律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分离规律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分离规律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离规律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离规律专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因的分离定律专题复习复习目标暨考纲解读:1、识记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2、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3、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高考重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高考难点: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础知识梳理一、 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1)恰当的选择实验材料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不受外界花粉的干扰 豌豆花大,容易去雄和人工授粉 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明显区分的相对性状。 拓展: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生长迅速。十二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

2、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选用豌豆、玉米、果蝇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分别有哪些?1、 动物:多而明显的相对性状繁殖周期短、数量多染色体数量少2、 植物:多而明显的相对性状繁殖周期短、数量多花的结构 (2)运用由简到繁的方法孟德尔先研究 一对相对性状得出基因的分离规律再研究 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 得出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3)合理运用数理统计(4)严密的假说演绎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即现在推行的研究性学习的程序是什么?结合分离定律的研究过程掌握该方法。二、遗传定律中有关基本概念及符号1杂交、自交、测交 杂交;是指基因型不相同的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交

3、配 的过程。 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交配,如植物的自花传粉和雌雄同株的异花传粉。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合。2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和。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 显性性状 和隐性性状 的现象。3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 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

4、相对性状 的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4纯合子、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AaBB,AaBb5常见符号 P: F: : : : :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1、杂交实验,发现问题P F1 F2 : 比例: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孟德尔提出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存在的。(3)生殖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只含有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PDD(高茎)dd(矮茎)配子D dF1Dd(高茎)配子DdD

5、DD(高)Dd(高)dDd(高)Dd(矮)F2:DD:Dd: dd 高茎: 矮茎诊断自测: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试验,(1)、产生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其比为。(2)、的基因型有种,其比为(3)、F2的表现型有 种,比例为 (4)、其中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是。3、设计实验,验证假说方法:测交概念:把用基因型未知的显性个体与杂交,以鉴定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测交 杂种子一代 隐性类型 (高茎) (矮茎)配子 后代 高茎 矮茎 1 : 1 思考:与实验结果相符不相符?补充: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子一代和子二代表现出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需具备以下条件:(1)每一

6、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2)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3)后代存活率相同;(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4、 归纳综合,总结规律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中保持相对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DdDd分离定律的适用条件: 只适用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必须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中核基因遗传 。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一对基因的遗传情况亲本组合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AAAAAAAaAaaaAaAaAaaaaaaa知识梳理来源:

7、Zxxk.Com 预测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各种表现型出现的概率来源:学科网 _遗传病,代代相传 指导医学实践 隐性遗传病,_传递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培育显性性状:应连续_,直到确认不再发生来源:学科网指导育种 _为止. 培育隐性性状:后代中一旦出现此性状,就是_ 便可推广课题一1 、如何判断显隐性状(1)杂合体的性状为显性性状(2)杂交的方式: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未出现的性状为隐性(3)自交的方式:后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原有的为显性(4)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3:1,则后代中占四分之三的为显性,占四分之一的为隐性针对练习1、下表是大豆的花色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

8、根据哪个组合能判断出显性的花色类型?( )组合亲本表现型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紫花白花A紫花白花405411B紫花白花8070C紫花紫花1240413D紫花植株自交1245417针对练习2一匹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枣红马交配后,共生出10匹枣红马和4匹黑马。下列叙述中最可能的是( ) 雄性黑马是杂合子黑色是隐性性状雄性黑马是纯合子枣红色是隐性性状A.和 B.和 C.和 D.和针对练习3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红花白花红花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盘状南瓜球状南瓜盘状南瓜牛的黑毛白毛98黑毛102白毛A和 B和 C和 D和针对练习4、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

9、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紫花紫花紫花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紫花白花紫花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和B和C和D和2、 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判断:方法1 自交的方式,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此法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而且是最简单的方法.方法2 测交的方式,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方法3 用花药离体培养

10、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 状进行确定例题1、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杂合子。需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应该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A甲乙 B甲乙得F1再自交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甲、乙乙课题二:杂交育种(一)按照育种的目标,选配亲本进行杂交。(二)根据性状的表现选择符合需要的杂种类型。(三)有目的的选育,培育出稳定遗传的新品种。1.隐性性状的选育:只从F2代选育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2.显性性状的选育:选育从F2代开始,不断自交,直至确定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练习1.已知小麦

11、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体的小麦自交获得F1, 淘汰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在自交获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 锈病的植株占总数的( ) A1BCD课题三: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一) 为禁止近亲结婚提供理论依据每个人都有5到6种不同的隐性致病遗传因子的携带者,近亲结婚的双方很可能是同一种致病遗传因子的携带者,他们的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二) 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步骤:1. 确定显隐性关系:1)两个无病的双亲生出有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肯定是隐性遗传病,例如图一 2)两个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肯定是显性遗传病,例如图二图一隐性遗传病图二显性遗传病 2. 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计算概率。(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一般推断)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方法一:基因填充法。方法二,隐性纯和突破法。方法三:分离比法。如何推导亲本基因型?根据性状推导:(1)根据表现型确定可能的基因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