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9527022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2017秋季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温馨提示: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2.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主要是( ) A 会意 B 象形 C 形声 D 假借3通过变法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是( ) A秦 B齐 C楚 D燕 4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A群居生活的形成B氏族社会的开始C禅让制的实行D夏朝的建立5“(商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

2、之粟”反映出A商纣王为民修桥筑屋B商纣王靠剥削人民来满足他的享受C商纣王用增加赋税的钱来发展建筑业D商纣王心系百姓,发展农业6西周的建立者是A禹B汤C周文王D周武王7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B西周等级森严C周厉王暴虐无道,政局混乱D国人暴动8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B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酷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诸侯内乱所致9青铜器最早出现于A夏朝B商朝C西周 D春秋 10.在春秋争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秦穆公D.楚庄王 11.“尊王攘夷”的含义是() A尊崇天子,以天子的影响号召诸侯,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 B响应天

3、子号令驱赶进扰的少数民族 C尊重大王,攻打诸侯国 D自称天子,消灭敌人 12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战争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B促进了军事的发展 C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D是历史的倒退,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黑暗、漫长的历史13.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A.齐、楚、赵B.韩、赵、魏C.楚、燕、韩D.秦、齐、魏14铁制农具在我国出现的时间()A原始农耕时代B夏商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15. 下列诸侯国中,既是“春秋五霸”,又属“战国七雄”之一的是()A齐国 B晋国C吴国D越国16.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A.农业

4、重视使用肥料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17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是()A修建了都江堰B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C修建了长城 D开创了“三星堆”文明18下面关于都江堰的正确说法是()A都江堰是一项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B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防洪C给成都平原带来很多灾难D都江堰作为水利工程早已丧失了其功能19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表现之一是各国变法。其中最典型、最成功的是()A吴起变法B李悝变法C商鞅变法D王安石变法20.下列属于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

5、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A.B.C.D.21.1975年,在湖北云梦秦墓出土了大量的秦简,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 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金文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D、庄子22.“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段描绘与下列哪一一盛世局面有关()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23.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对此后近两千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朝中央政府中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 A.丞相 B.御史大

6、夫 C.太尉 D.军机大臣2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刘邦、项羽起义D.绿林农民起义25有关“百家争鸣”的看法不准确的是()A形成了一种学术繁荣的局面B形成了一种民主的学术研究、辩论的氛围C因为社会的急剧发展,需要新的学说和理论来支撑D当时社会比较发达,这些思想家有许多空闲时间去思考26提出“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是()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27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28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军事思想的是()A孙膑B孙武C庞涓D姜尚2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7、) A.社会经济非常萧条 B.统治者宽厚仁慈 C.儒家思想的盛行 D.社会劳动力缺乏30.汉武帝在地方设置的监督地方官员和打击地方豪强的地方官是( )A、刺史 B、县令C、郡守 D、司隶校尉二、材料解析题:(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战国时期,某国有两个村子的百姓为争夺水源,私斗打死了几十人。按照法律,相关人员700多人要被处死,孝公于心不忍,找商君求情。于是有了下面对话:“不能变?”“法立如山。”“不能缓?”“法贵时效。”“不能减刑?”“减刑溃法。”“不能特赦?”“法外无恩。”请回答:(1)文中的“商君”是谁?“孝公”是哪国的国君?(2)“商君”变法使国家强大了,为什么会遭到旧贵族的反对

8、?32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剖腹等10多种。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二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七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5 ABADB 6-10 DABAA 11-15 ADBCA 16-20 DAACA 21-25 CCBAD 26-30 BABAA 31 材料题 (1)商鞅;秦国。(2)因为触犯了旧贵族的特权。32.(1)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重,刑罚残酷,秦的暴政使其灭亡;西汉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2)土地荒芜,民不聊生,经济萧条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