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桥基施工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9521408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桥基施工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隧道、桥基施工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隧道、桥基施工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隧道、桥基施工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隧道、桥基施工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桥基施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桥基施工(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隧道、桥基孔桩爆破施工方案类 别:岩土爆破D级作业类别姓名作业证号设计审核爆破员爆破员安全员安全员保管员项目委托单位:项目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目录1、方案编制的主要依据2、工程概况3、地质结构4、爆破环境5、爆破总体方案6、爆破参数设计7、起爆网路设计及爆破器材选择8、安全防护设计9、安全防护措施10、安全警戒11、爆破施工组织设计12、应急救援预案13、爆区周边环境图一、方案编制的主要依据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2、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6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4、爆破作业项目管理要求GA991-2012;5、国家法规和标准及地方有

2、关规定;6、项目设计图纸、地质等相关资料。二、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工程地点:3、工程概况: 贵州省德江至务川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一横”德江至习水的首段,项目起点与“二纵”沿河至德江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与“一横”务川至正安高速公路相接。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打通断头路,使之成为四川南部。云南东北部和我省北部地区通往长株潭城市群、长三角经济区最近捷的运输大通道。同时对促进黔北经济协作区和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本项目起于德江县城西北的钱家,与在建的沿河至德江高速公路相接,经楠杆,丰乐,龙灯,止于务川县城西南的喻家湾,接在建的务川至正安高速公路,路线全长40.69

3、4263Km。 本标段为第2合同段,合同总造价为:72128.9678万元;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整体式路基宽24.5m,分离式路基宽12.25m。主要技术指标 三、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本标段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黔南州,位于贵州高原南部斜坡向广西丘陵盆地的过渡地段,地形较陡,海拔标高最高为842.6m,最低为465.1m,相对高差100400 米,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类型根据其切割深度、山体组合形态、沟谷形态分为中低山侵蚀构造沟谷地貌、丘陵盆地谷地地貌、峰丛山地地貌、溶蚀型峰丛岩溶洼地谷地地貌和低山峰丛构造侵蚀谷地地貌,现分述如下:1、低山构造溶蚀沟谷地貌:主要分布在

4、K39+600K45+600 路段。主要地貌特征为山体呈脊状山或单面山,山脊走向多呈北西向展布,地形陡峭,局部直立,沟谷深切狭窄,相对高差一般150380m。2、丘陵盆地谷地地貌:主要分布在K45+600K50+550路段,总体较为平缓,局部受地质构造的影响产状较陡,约30。强烈发育的岩溶个体所呈现的宽阔谷地地貌是该段的主要特点。3、峰丛山地地貌:主要分布在K50+550K55+550 路段,路线方案走廊带地形变化复杂,地形地貌条件对线路布设控制十分明显。该地貌形态占路线比例最大,一般切割高差在100400 米,地形起伏大,呈山脊与沟谷相间的山地地貌,沟谷受河流冲刷切割呈“V”型,在河谷切割下

5、形成较大的山体。山脉呈阶梯状,水昔河由向斜核部向翼部逐渐抬高。另由于水昔河的快速垂直下切以及地壳抬升,使得河谷两侧的山体遭受强烈的侵蚀溶蚀,在节理裂隙发育的地段侵蚀溶蚀更为明显,地表呈现为脊状山和深切沟壑相间。四、工程地质条件4.1 地层岩性根据沿线地质调绘、工程地质勘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沿线第四系土层,由于全线基岩裸露,仅在局部低洼地段零星分布;下伏基岩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局部夹炭质灰岩和页岩,详细分述如下:1、第四系(Q4):主要为碎石土、砂土、黏性土等,按其成因类型可分为残坡积、冲洪积两大类。2、第三系(E):分布于K75+500K75+820(终点)段,岩性为紫

6、红色底砾岩、泥岩及页岩互层,岩体较破碎,岩质软。3、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分布于K55+100K55+800、K71+000K72+800 段,岩性为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灰岩,岩体完整,岩质坚硬。4、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分布于K42+700K46+950、K54+600K55+100、K55+800K56+300、K70+200K71+000 段。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状灰岩,局部为灰黑色中厚层燧石灰岩夹炭质页岩。5、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分布于K 54+500K 54+600、K56+300K56+420 段,岩性为青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状灰岩,有时为薄层状页岩,岩

7、石破碎较完整,岩质较软较硬。6、石炭系上统马平群(C3mp)分布于K42+000K42+700、K54+100K54+500、K56+420K56+800、K65+150K70+200 段。岩性为上浅灰、灰白色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夹结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岩体完整,岩质坚硬,岩溶发育。7、石炭系中统黄龙群(C2hn)分布在于K41+680K42+000、K53+530K54+100、K56+800K57+900、K64+300K65+150 段。岩性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8、石炭系下统大塘组(C1d)分布于K52+160K53+530、K57+900K64+

8、300 段。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浅褐灰色厚层状细至中粒石英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及生物灰岩、夹泥灰岩和页岩,岩体复杂多变,岩体较破碎,岩质软硬不均。9、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1y)分布于K51+300K52+160 段。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及泥灰岩夹钙质页岩,岩体较破碎,岩质较软。10、泥盆系上统尧梭组(D3y)分布于K39+600(起点)K41+680、K50+400K51+300 段。岩性为上部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夹瘤状灰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11、泥盆系上统望城坡组(D3w)分布于K46+950K50+400。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局部夹溶塌角

9、砾岩,岩性较完整,岩质较硬。4.2 地质构造路线走廊带属黔南拗陷褶断束北东隅雪峰迭隆起带,北北东向、北东向以及东西向构造线相对明显。北北东向构造主要分布于项目区的中部及南部,由一系列北北东向的褶皱及其相伴生的压(扭)性断裂组成。褶皱一般轻微,产状平缓。背斜、向斜多具两翼不对称的短轴状。由于受其它体系构造的影响,走向常变化为北东向。主要断裂多发育于褶皱核部,基本与褶皱轴向平行或小角度相交。北东向构造线主要由一系列北东向平行斜列的褶皱与压扭性断裂组成。褶皱轴线由于受南北、东西向构造的限制,常呈弯曲弧形展布。断裂多发育于背斜核部及本构造体系与其它构造体系之复合部位。东西向构造主要分布于项目区的南部,

10、构造规模由北向南呈渐强之势。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褶皱与断裂,北北东向与东西向的构造中,部分构造对设计路线有关,对工程影响有限。1、褶皱褶皱形成于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主要构造有:(1)周覃鼻状背斜:轴向北北东25,核部宽2-4 公里,经周覃、水利、韦寨等地,长度55 公里,宽约15 公里,核部由北向南依次为中泥盆系、下石炭系,翼部为石炭二叠系,两翼岩层倾角由内向外变缓,西翼岩层倾角为1570,东翼岩层倾角为1860。该背斜包括5 个次级褶曲,由西向东为耕者背斜、水岩向斜、歪村背斜、水冷向斜、水浦背斜,它们多受断层破坏而残缺。(2)荔波向斜:位于朝阳、荔波、水角一线,轴向北东32,核部由南向北依次为中

11、三叠统至中石炭统地层,翼部为下三叠统至上泥盆统地层。两翼倾角在荔波以北为2050,以南为6080,向斜形态总体对称,在荔波附近南东翼倒转。与路线方案相交的主要为荔波向斜,由于路线方案与荔波向斜轴部呈大角度斜交,该向斜对路线影响较小。2、断层表2-1 断层一览表 4.3 水文地质1、地表水区内地表水较发育,主要的河流为水东河、水便河、姑留河、水各河、水昔河等。河流分属龙江水系归珠江流域。河流属山区雨源型河流,其水文特征基本表现为河网形态受岩溶地貌的影响大,地表河河谷深切,河床狭窄,水流急,落差大,两侧台地不发育。其中水东河位于线路左侧,最近处离线路约30m;姑留河、水各河、水昔河横穿线路;洪水期

12、流量较大,河流冲刷易引起山坡失稳,对工程有一定影响。2、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及含水岩组的特点及控制路线方案路线走廊的地形地貌、岩石类型和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将沿线的地下水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溶水三大类。(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在河流的阶地上、漫滩和低山侵蚀构造沟谷、丘陵盆地谷地、峰丛岩溶洼地、沟谷和谷地,由大气降水深入补给和地表水的侧向径流补给为主,含水岩组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其中黏性土为相对隔水层,碎石土、卵砾石土为富水性好。含水层透水性强,水量较小;(2)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灰岩、白云质灰岩、炭质灰岩、砂岩、页岩及泥岩等地层层间裂隙和风化裂隙中,由大气降

13、水渗入补给和第四系孔隙水补给为主,地下水位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小,但水量较贫乏;(3)碳酸盐岩溶水:主要分布于灰岩、白云质灰岩等可溶性碳酸盐岩路段溶洞和岩溶裂隙中,地下水补给源较复杂,一般由地表水和第四系孔隙水补给,地下水位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小,地下水的连通性好,水量较丰富,富水性好,富水程度中等。对控制路线方案的影响主要为K53+260K57+900。4.4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有:岩溶、危岩体与岩堆,特殊性岩土有高液限土。1、岩溶沿线的岩溶个体主要为溶洞、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等。(1)溶洞:路线走廊带溶洞相对集中发现在K43+600K47+500、K53+400K58+000

14、、K64+700K72+000 中线两侧。路线走廊带的溶洞分为构造控制型、层间控制型二类,其中层间控制型在路线走廊带最为常见。层间控制型溶洞的洞体底板与岩层产状一致,洞口多呈方形或半圆形,洞体较宽敞,溶洞顶板及洞壁较为完整。构造控制型一般与节理裂隙的发育密度和性质有关,以密集发育的张性裂隙带溶隙、溶洞较发育,这类溶洞的洞口形态呈现不规则多样化的特点,延伸一般不远,洞体形态竖高横窄。其对路线方案影响较大的是层控型溶洞,当路线方案桥梁跨越这一类时,需将桩基础置于底板稳定岩层中,需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对于构造控制型溶洞发育是竖高横窄,若溶洞两壁岩石稳定完整,采用梁板跨越或片石混泥土灌填也可治理。(2)

15、岩溶洼地:路线走廊带的岩溶洼地集中分布在K43+900K46+800、K55+900K55+300、K57+000K57+400、K64+500K71+300 段中线两侧,洼地多呈圆形、浑圆形,长轴走向一般与区域构造形迹一致,主要为北东和北西两个优势走向,发育深度一般多在815 米间,在洼地边缘多发育有落水洞,有时在洼地中见有石芽。路线走廊所见均为土质岩溶洼地,土层成分主要为粉质黏土,局部含少量碎石,厚度分布不均匀,表面所见粉质黏土状态一般可塑至硬塑,洼地发育位置地下水埋藏多较深,调查期间未见积水,暴雨时洼地积水沿落水洞、漏斗快速垂直径流。(4)溶沟溶槽:路线地形变化复杂,沟槽纵深、壁陡、沟窄,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较为发育,对位于路线上的溶槽的处理方法是:对位于路线上的溶槽应采取夯填处理,若是原有山洪流经位置,应注意保留泄水道,同时对于路基边坡下段的溶槽,若对路基的稳定性有影响,应对两壁进行加固处理。3、高液限土高液限土主要分布于K39+900K40+120、K44+700K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