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技术》教学大纲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9520053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声技术》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声技术》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声技术》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声技术》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声技术》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声技术》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声技术》教学大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声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声技术课程编号:12000005总学时数:36适用对象:教育技术学本科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主要电声器件、电声设备及电声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掌握一定的维护技能,学会电声测量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能,掌握声波的产生、传播、的基本规律、了解听觉特性、并进一步地掌握音频信号的加工和处理技术,为教育媒体的广播,电影,电视声音创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对听觉节目与视听节目基本成分的声音有一较全面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教育技术专业的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

2、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质比较强的课程,了解声音的概念和实质、声学基本理论和声音艺术构思基础、声音制作(录音)设备与技术以及声音的评价、了解教育教学中的有线广播(电视)系统,无线广播(电视)系统、掌握声音节目制作系统及语言教育系统。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绪论一、教育电声的概念阐释二、教育电声的分类1.广播系统2.节目制作系统3.语言学习系统教学要求: 教育电声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电声系统的分类;教育技术中的教育电声。本章的重点是教育电声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电声的分类。本章的难点是教育技术中的教育电声。第二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一、声场与声波1.声场媒质及其基本参量2.平面声波

3、的基本性质3.球面声波的基本性质二、声场中的能量1.声能量与声能量密度 2.声功率与声强三、声波的传播1.声波的反射与透射2.声波的干涉*3.声波的绕射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声场媒质的基本参量及其物理意义;了解声波的基本性质、平面波与球面波的异同。本章的重点是声场中基本参量的概念,平面及球面声波的基本性质。本章的难点是声场中的能量问题。第三章 听觉特性一、人类听觉的基本特征1.响度2.音高3.音色4.可闻声的频域特征5.可闻声的时域特征6.人耳听觉的非线性双耳效应二、立体声的听觉机理1.立体声的特点2.听觉定位机理3.声像及声像定位三、听觉特性对电声技术的要求1.频域要求2.时间域要求3.非线性

4、失真要求教学要求:了解主观听觉要素与声波客观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听觉特性对电声信号在频域、时域以及非线性失真方面的要求;掌握听觉特性对电声媒体的选择与使用。本章的重点是人对声音的三个主观听觉要素,立体声的概念及其特点;难点是可闻声的频域及时域特征。第四章 室内声场与音质一、室内声场1.混响和混响时间2.室内声的分布二、室内音质的改善1.常见声缺陷及对音质的影响2.室内音质改善的建筑声学方法*三、吸声与隔声材料的结构与机理1.吸声材料与吸声机理2.隔声材料与隔声机理教学要求:理解混响时间对音质的影响;掌握混响时间的计算方法,不同音室对混响的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室内声的组成,混响和混响时间;难点是声源

5、指向因子对扬声器布局的指导意义。第五章 电声器件*一、电力声类比1.振荡电路系统2.力学振荡系统3.声学振荡系统二、电动式扬器1.电动式扬声器的电、力、声原理2.电动式扬声器特性三、扬声器系统1.扬声器分频系统2.声柱四、耳机1.耳机的放声方式2.几种常用的耳机的结构、原理与性能3.耳机的正确选用五、传声器的原理与特性1.动圈式传声器2.电容式传声器六、传声器的选择与使用1.传声器的技术特性2.传声器的选用原则3.传声器的干扰问题教学要求:明了电动式扬声器、动圈式、电容式传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扬声器和传声器的主要特性;掌握传声器的使用方法。本章的重点是电动式扬声器的基本结构;难点是传声器

6、特性中的非线性、瞬态特性等指标,*扬声器的电力声类比关系。第六章 音频录放技术一、磁记录基础1.铁磁材料的磁化与磁化曲线2.软磁性材料与硬磁性材料二、音频信号录放原理1.录音原理2.放音原理3.消音原理三、录音、放音的补偿录、放音补偿的分配与标准化四、录音机的转换部件与整机性能1.磁头的结构与性能2.磁带的构造与性能3.驱动机构五、激光唱机1.数字音响系统简介2.数字音响原理和系统组成3.数字化声音的格式4.数字化声音的获取、加工5.CD系统及其原理6.CD唱机六、数字磁带录音机教学要求:了解磁带录、放音原理;了解数字音响原理和系统组成;理解录音、放音的补偿;掌握铁磁材料的磁滞特性。本章的重点

7、是音频信号的录放原理;难点是交流偏磁录音原理。第七章 音频信号处理技术一、幅度处理技术电平扩张与噪声门的应用二、频域处理技术1.频带控制2.均衡器3.声激励与移频三、时域处理技术1.人工延迟与混响2.语音变速技术四、空间处理技术1.立体声机理2.立体声拾音技术五、调音控制系统处理技术1.调音台的基本知识2.调音台的结构原理3.立体声调音教学要求:了解人工延迟混响方法及其作用;理解立体声产生机理,声像定位正弦定理;掌握调音台的基本功能与结构原理。本章的重点是调音台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原理;难点是人工混响方法及其应用。第八章 电声教材编制一、音频节目制作系统1、电声节目制作系统的组成2、教育电声素材的

8、制作与合成3、声道合成方式4、节目制作中的技术问题二、语言学习系统三、电声教材及其制作过程1.电声教材的类型2.电声教材的编制过程四、有声语言文字稿的编写五、节目编辑1.声道同步合成方式2.后期加工合成方式*3.单路声素材的编辑教学要求:了解电声节目制作过程和系统的组成;了解电声教材的分类;掌握“声道同步合成录音”及“后期加工合成”的基本方法。本章的重点是有声语言文字稿的写作特点与写作方法;难点是录音的基本要领,电声节目制作过程。第九章 电声教学一、 广播教学1广播媒体的特点2广播媒体的教学功能3远距离广播教学二、 录音教学1录音媒体的特点2录音媒体的教学功能3、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了解录音媒体

9、、广播媒体及语言学习系统的特点及教学功能;掌握利用录音媒体进行教学的基本方法,并对各个教学环节的事实加以说明;了解远距离广播教学的实施以及播放后的主要工作及其对远距离四、学时分配与教学方式总学时:36第一章 绪论 学时:2 第二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 学时:2第三章 听觉特性 学时:4第四章 室内声场与音质 学时:6第五章 电声器件 学时:6第六章 音频录放技术 学时:6第七章音频信号处理技术学时:6第八章 电声教材编制学时:2第九章 电声教学学时:2教学方式:以讲授课为主、再辅以教学片学习。五、考核方式考察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属于选修课,学好本课程可对多媒体系统音响的组成、音箱的安装和调试进行实践操作。七、教材与参考书教育电声系统,曹揆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参 考 书:电声技术基础,管善群,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年版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钟光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音响美学初探,徐文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音响技术,岑美君 俞承芳,复旦大学出版社实用音响调控技巧高雨春 唐继勇,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音响技术与设备程勇 童乃文,浙江大学出版社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学内容与教材会因工具软件的进步而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