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9514689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然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然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然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然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地理期末复习第四章1.水循环的概念、环节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贮水库水体之间的水分不断地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运动过程。整个水分循环过程包括了 蒸发、降水、径流 3个阶段和 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 5个环节。 2.水循环模式、意义(简答)水分循环的模式: 海洋水分的内循环、海陆间的循环、陆地水分的内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使各水体的水分得到交换和更新。水分循环对于全球性水分和热量的再分配起着重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大气循环相互联系而发生,从而影响了一地气候的主要方面降水与气温。水分循环具有物质“传输带”的作用,而且又是岩石圈表层机械搬运作用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中无

2、机成分和有机成分化学元素迁移的强大动力。在水分循环过程中伴随产生了各种常态地貌和河流、地下水、湖泊等等。水分循环也是生物有机体维持生命活动和整个生物圈构成复杂的水胶体系统的基本条件,起着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的纽带作用。3.洋流的概念、分类、影响洋流概念:部分海洋水体顺一定方向大规模的规则运动称为洋流。按水温分类:可分为暖流(红色表示)和寒流(蓝色表示)。按成因分类:可分为风海流、地转流、补偿流、密度流等。洋流影响:对高低纬之间热能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的热量平衡,有重大的影响。影响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如寒流影响区降水较少,气候变化剧烈,多成沙漠景观,暖流影响区降水较多,气候温和等。洋流影响流经地区

3、的生物分布和渔业、污染物质的扩散和净化等。4.平均海平面的综合指标意义其一在于它是洋盆容积与海洋水量的函数;其二在于海洋平面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大气与海洋水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界面与基面,陆地地貌发育的基面;其三在于它是地球形状的显示(大地水准面)。5.海洋资源的概念、类型、综合利用以及产生的问题海洋资源:指来源、形成和存在方式均直接与海水或海洋有关的资源。海洋资源利用类型海水化学资源:如水、食盐、镁、重水、钾、溴、 铀等;海底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砂矿(贵金属、宝石、铁、锡砂等)煤、铜、锰结核、镍、钴等;海洋动力资源:各种能源资源的利用及海洋运输;海洋生物资源:鱼类、甲壳类、海参类、水母类等

4、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游憩、科学实验等场所开发。海洋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无序、无度、无偿开发利用海洋;海洋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海洋资源利用策略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限制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海洋战略,通过海洋知识的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增强公众的海洋意识,促进海洋事业的公众参与;要进一步加强我国海洋资源调查、勘查,开展海洋功能区划,以区划实施开发和保护;要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积极推进海洋资源立法,建立海洋法规体系。6.河流水情要素河流水文即河流水的物质、能量、静态、动态及其功能特征的描述,又称河流水情要素,主要包括:1 水位 流速 流量 河流泥沙 河水化学 水温

5、与冰情7.河流的利用与改造利用:河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也可发展航运、进行水产养殖和灌溉等;对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改造: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修建防洪滞洪工程、流域水土保持和综合治理等。8.湖泊的概念、按成因的分类、作用湖泊的概念:实质是指终年积水,又不直接与海洋相连的天然洼地,是湖盆和湖水的总称。分类: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泊有构造湖、火山口湖、阻塞湖等;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泊有河成湖、风成湖、冰成湖、海成湖、溶蚀湖等。湖泊的作用:调节河川径流和气候;也是宝贵的水资源(灌溉、生产生活供水、养殖)和水能资源(发电),能发展航运和旅游,提供大量化工原料等。9.沼泽的概念、利用改

6、造沼泽概念:特指大片平坦或稍低洼而过度潮湿,盛长各种喜湿植物,并有有机质堆积形成泥炭的地域。沼泽的利用改造利用沼泽地开垦成农田;综合利用沼泽地中的泥炭:作化工原料、制药原料、建筑材料等;利用沼泽植物。10.地下水开采的环境问题及原因局部地下水的过量开采而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局部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过量开采地下水带来地面沉降。地下水水质的恶化11.冰川的类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类型:山岳冰川 山麓冰川 大陆冰川(冰盖、冰盾) 高原冰川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冰川本身是一种地貌,又是一种地貌营力。)形成了冰川地理景观;雪线是垂直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界限,对垂直带的结构有重要的影响;冰川参与了地

7、球水分循环,调节了河川径流;现代冰川巨大的储水量使其在保持地球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冰川进退对植物、动物、土壤发育及自然带移动等的影响,对气候和地貌产生强烈的影响。12.水资源的概念、特性、利用的问题及整治水资源:广义指水圈中一切有直接、间接利用价值的水体,狭义指在当前技术下大陆上可供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江河、湖泊、地下水等淡水资源。特性补给的循环性(是可更新的)和有限性(每年的补给是有限的)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用途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利与害两重性整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第五章13.地貌的概念以及影响地貌形成的

8、因素地貌也称地形,系固体地球表面起伏状态的总称。地貌形成的因素:营力因素 地质构造因素 岩石因素 时间因素 外力剥蚀作用与剥蚀速率14.主要的地貌类型 德梅克等为地貌详图编制而分出了两大系列(甲、乙)16个亚系列(A、B、K等)近400种地貌类型: 甲.内力地貌A. 新构造地貌(断块地貌) :从构造产生地貌这个意义上说,包括直接由地壳的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全部地面形态;B. 火山地貌 包括火山喷发形成的全部(正的和负的地貌)形态;C. 热液活动(温泉堆积)地貌; 乙、外力地貌A. 剥蚀地貌 主要包括由风化物质的片状移动而形成的所有破坏和建设地形B. 河流地貌 由流水作用所造成的C 河流剥蚀地貌:包

9、括剥蚀的块体运动和(或)片蚀造成的所有谷坡D. 冰水地貌:包括冰下河流或从冰川流出来的水所形成的所有破坏和堆积形态E. 喀斯特地貌F. 管道侵蚀造成的地貌G. 冰川地貌:由现代的和更新世的山地和大陆冰川的活动而产生的H. 雪蚀和霜冻作用的地貌J. 热喀斯特地貌:由于多年冻土的退化而造成的形态K. 风成地貌L. 海洋与湖泊地貌M. 生物地貌N. 人为地貌 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中小比例尺地貌调查和地貌制图工作中,比较实用的地貌分类和图例系统是所谓的“地貌形态”与“地貌成因”相结合的分类系统。 例如1100万中国地貌图地貌分类系统与图例系统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A表)据高程原则将全国分为平原

10、、台地、丘陵、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等七种基本地貌类型。 第二部分(B表)为地貌形态成因类型,按四级划分:第一级按全球巨型地貌单元分为陆地地貌、海岸地貌、海底地貌;第二级陆地部分按地貌成因的动力条件划分为十四种成因类型(构造地貌、火山地貌、流水地貌、湖成地貌、海成地貌、岩溶地貌、干燥剥蚀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重力地貌、生物地貌、人为地貌)、海岸部分按形成方式(构造、侵蚀、堆积等)、海底部分按中型形态(陆架、陆坡、深海盆等)划分;第三级陆地部分表现各种成因下的基本地貌类型,海岸和海底部分表现小型形态;第四级表现更小形态; 第三部分(C表)为各种成因下的形态符号。15.构

11、造地貌的概念构造地貌:是指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形成的地貌。16.坡地地貌主要类型、发生的原因、整治的措施坡地地貌分为崩塌、滑坡、蠕动和土溜等。崩塌:斜坡上碎裂大岩块借助于自身重力的突然坠落即之。滑坡:指斜坡上的大岩块或大量岩块碎屑顺圆弧形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蠕动和土溜蠕动: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或时停时续运动,称为土屑蠕动。土溜:指坡地上碎屑物质为水浸湿后顺坡向下的缓慢流动。17.流水地貌的主要类型河流地貌可以分为河谷地貌、河床地貌、流域地貌、河口地貌和洪流地貌。18沙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整治的措施“沙漠化”是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的景观,或理解为是干旱土地

12、的土壤和植被,向着干旱化和生物生产力衰减的方向发生不可逆变化的自然或人为过程沙漠化的原因是气候变化和不合理土地利用的催化。(干燥的气候、丰富的沙漠沙来源)19.地貌灾害的概念、形成原因、类型与防治概念:指由于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貌恶化,以致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灾害性的破坏的现象。主要地貌灾害类型:(1)崩塌与塌陷 (2)滑坡(3)泥石流 (4)水土流失(5)土地沙漠化地貌灾害的动力:自然动力和人为因素,前者包括内力和外力。内力造成的灾害规模大,影响范围广,破坏性极强;后者造成的灾害次数多而且比较普遍。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人为活动加剧诱发了地貌灾害的发生或者加快了自然灾害发展的速

13、率。地貌灾害的防治:加强对灾害的动态监测和预报,改变人类活动方式和观念以减少灾害的发生、通过生物、工程、化学等措施减少和防治灾害等。第六章20.土壤的概念、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由风化产物经生物改造作用形成的具有肥力的薄的疏松物质层。土壤肥力:指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21.土壤的组成以及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组成:土壤的组成使一种多相的分散体系,即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四种不同性质的物质,按不同配置和比例组合而成。土壤发育的影响因素母质因素(不同岩石风化壳,冲积土)生物因素(植被类型,草地与森林)气候因素(影响风化,控制植被生长)地形因素(影响物质

14、与能量的分配)时间因素(控制土壤发育进程)人类活动22.土壤资源的概念、特点、目前土壤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概念: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资源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和重复使用性;可培育性;可更新性;具有地域分异规律;具有位置的固定性和面积的有限性。问题:土壤退化;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耕地占用土壤改良与资源保护:、不同的土壤类型采用不同的改良方法酸性土壤采用化学方法,主要是加石灰;盐碱土灌溉洗盐配合排水,以绿肥与作物轮作;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发展灌溉,采用节水技术;沼泽地区土壤排水、加石灰、加沙土;、不同的土壤类型采用不同的保护方法水土流失的土壤:种草植树,改进耕作技术;风蚀和沙漠化的土壤:种草植树;次生盐碱化的土壤:改进灌溉技术为主。第七章23.生态因素的概念生态因素: 指对生物生命活动起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24.主要的生态因子包括哪些光、热、水、空气和其它生物等25.群落的边缘效应及其利用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复杂,使得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与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的现象。边缘效应已被用于生产过程中,如桑基鱼塘耕作制。26.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功能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