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杂交种张杂谷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_宋国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9452636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谷子杂交种张杂谷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_宋国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谷子杂交种张杂谷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_宋国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谷子杂交种张杂谷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_宋国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谷子杂交种张杂谷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_宋国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IANDAINONGCUKEJI 优 质 高 产 甘 薯 品 种 介 绍 近年来,晋州市农技推广中心对甘薯 新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年安排品比 30 50 个,筛选出如下优质、高产甘薯品种: 1脱毒 “龙薯9” 该品种由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培育, 属短蔓高产优质品种,其蔓长 0.8 1 m, 分支 5 8 条,脉基微紫,茎叶全绿,叶 心脏形,有开花习性,一般结薯 3 5 块, 短纺锤形,红皮桔红肉,整齐光滑,大块 率高,口感甜糯,适合烘烤,适应性强, 一般亩产 4 000 kg 左右,栽后 100 d 亩产 可达 2 000 kg。丰产性好,结薯早,比同 期栽培的品种可提前 15 d 上市。 2

2、脱毒 “西农431” 属烤薯加工型,是早熟、高产、优质 的新品种。蔓长 1 1.2 m,分支 5 7 条。 柄脉叶色黄绿,心脏形,茎接不定根少, 不徒长。不需翻蔓,春薯亩产 2 500 3 000 kg,夏薯 1 500 2 000 kg。薯块均 匀纺锤形,结薯早而集中、生长快,皮光 滑,大块率高,肉深桔红色,属厚皮肉易 分离。适合烘烤。食味香甜,口感极佳,出干率为 35%。抗病,适应性广,耐寒、涝、肥、耐储运。 3冀薯8 - 4 (红密) 由河北省农科院甘薯室培育,属高产、优质、 短蔓型品种。蔓长 1 m 左右,长势强壮,叶粗壮, 分支 5 7 条,叶心脏形,微缺刻。叶绿色,叶脉 紫色,薯块

3、纺锤形,单株结薯 3 5 块。块形整齐 光滑,大块率高,桔黄皮,深全橘红肉,干物质 21.6%。可溶性糖含量高,熟食甜、粘糯香郁,口 感好。品质优、耐旱、耐瘠薄。亩产 3 500 kg。 4烟紫176 属中蔓深黑色,蔓长 1.2 1.5 m,分支 3 5 条,心脏叶、茎紫色,叶脉紫,单株结薯 2 3 块, 薯皮薯肉全紫黑色,口味干面、沙甜。抗病耐瘠, 亩产 2 250 2 500 kg。 5徐薯22 由江苏农科院甘薯研究所以豫薯 7 号为母本、 苏薯 7 号为父本杂交而成,自 1996 年育成,2005 年通过审定。该品种蔓长 1.5 m,茎叶全绿色,叶 心脏形,略有缺刻。地上部长势强,单株分

4、支 6 10 条。结薯 3 5 块,薯块红皮白肉,块纺锤形, 结薯集中。淀粉含量 21.48%,粗蛋白 5.32%,是高 产高淀粉品种,亩产 3 500 kg。 6冀协一号 2005 年由晋州市种苗基地选育,该品种蔓长 1.5 m,茎较细,叶片小,茎叶全绿,叶形浅复缺 刻,薯皮橙红,块纺锤形,皮光滑,结薯集中,亩 产鲜薯 3 500 kg。 7徐薯25 优质高淀粉型,蔓长 1.5 m,叶心脏形。柄基 脉基微紫。薯块纺锤形,红皮白肉,块形光滑。出 干率 35%,含干淀粉 24%,食用干、面、甜。一般 亩产 3 500 kg。 8冀薯98 高淀粉型,中短蔓,结薯集中。薯块红皮白 肉,抗病、抗逆性强

5、,淀粉含量 21%。亩产 2 500 3 500 kg。 052260河北省晋州市农技中心李玉敏 彭彦芝杨运梅 谷谷谷子子子杂杂杂交交交种种种张张张杂杂杂谷谷谷555号号号的的的选选选育育育及及及栽栽栽培培培技技技术术术 1选育目的 选育较对照种增产 10%以上的优质米谷子杂交 种,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日益提高对优质米的需求。 2选育材料方法及经过 张杂谷 5 号是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所首次选育 成功的国内第一个优质米谷子杂交种,其组合名称 为 A2改良晋谷 21。“A2”是我所选育的“821” 光温敏衍生不育系。“改良晋谷 21”来源于“晋 谷 21 (冀张谷 1 号、SR3522)”杂交组合,晋

6、谷 21 是山西省经作所选育出的优质米谷子品种,冀张谷 1 号是张家口市农科院(原张家口市坝下农科所)选 育出的适应性强、高产稳产品种。SR3522 是张家 口市农科院(原张家口市坝下农科所)同中国农科院 作科所王天宇博士后合作选育出的抗除草剂(拿捕 净)新种质。F2代选育单株,并在以后的世代中, 重点选择米色。F6代与 A2测配组合,“A2改良 晋谷 21”杂交组合,2004 年进行杂交种优势观察 试验,较对照冀张谷 5 号增产 28.6%,2005 年进行 品比试验,较对照冀张谷 5 号增产 25%。同年在全 国第六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 2006 2007 年参加张家口市(

7、代河北省春谷区)谷子 区试,其中 2006 年谷子区试,5 个点全部增产, 平 均 亩 产 485.5 kg, 较 对 照 冀 张 谷 5 号 增 产 16.98%。居参试品种第 1 位。2007 年参加张家口 市谷子区试,六个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 415.5 kg,较对照冀张谷 5 号增产 21.35%,居参试品种 优 良 品 种 22 XIANDAINONGCUKEJI 大 葱 霜 霉 病 的 发 生 及 防 治 措 施 霜霉病是大葱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一旦条件适 宜,霜霉病可能迅速流行,导致葱叶干枯死亡,造 成严重减产。 1发病症状 由鳞茎带菌引起系统侵染时,病株矮化,叶片 扭曲畸形,呈苍

8、白绿色,潮湿时叶片与茎的表面遍 生白色绒霉,干燥时仅在叶片出现白色斑点。在生 长期间被害的,叶片病斑卵圆形或圆筒形,大小不 一,淡黄绿色,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表面生白 色绒霉,干燥时病斑变为枯斑。叶片中部或下部被 害时,病部上方叶片下垂干枯,植株又连续长出新 叶。大葱假茎受害时,其上部生长不均衡,致使常 向被害一侧弯曲,在种子接近成熟时,假茎被害处 常破裂,影响种子成熟度,种子皱瘪。 2发病原因 气候条件是影响大葱霜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夜晚凉湿、浓雾重露、土壤粘湿,最有利于病害发 生与流行。孢子囊在相对湿度 95%、温度 13 18 (15 最适)时形成。一般情况下孢子囊多在 夜间形成,清

9、晨成熟,再进行分散传播,它的萌发 温度为 5 28 ,最适为 10 。孢子囊不耐干 燥,寿命很短,着生在孢囊梗上的只能存活 3 d 左 右,一旦脱落寿命更短,在干燥空气中能迅速被阳 光杀死。但在潮湿空气中、温度不太高时,暴露在 阳光下则能存活几个小时,在潮湿低温的黑暗中, 能存活数天。 另外,病菌可借潮湿气流远距离传播,造成病 害大面积流行,致使全田或大面积发生霜霉病。 3防治措施 3.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假茎紫红、叶管细、蜡 粉厚的品种。 3.2实行轮作。发病地要与非葱类作物实行 2 3 a 轮作。 3.3无病地留种或使用无病种苗。由于种子可能 带菌传染,所以最好在干燥地区建立无病留种田,

10、必要时进行种苗消毒。种子消毒可用 50 温水浸 种 25 min。 3.4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地势高燥、通风、排水 良好的地块,施足底肥,要适当增施磷钾肥。合理 灌溉,不使葱地过湿。增加中耕次数,降低田间湿 度,以控制病害发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妥善处 理。收获后彻底清除地上病残体集中处理,并进行 深耕,减少越冬菌源。 3.5药剂防治。从 5 6 叶期起或发病初期,开始 喷药保护,以后每 710d 喷药 1 次,连续 34 次。 遇雨要缩短喷药时间。常用药剂有 90%的乙磷铝可 湿性粉剂 400 500 倍液、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 剂 600 倍液、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0

11、52460河北省无极县农广校田文静 植 物 保 护 第 2 位。两年平均亩产 450.5 kg,较对照增产 18.93%,总评居参试品种第 1 位。2007 年参加张 家口市生产鉴定试验。4 个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 463.3 kg,比对照冀张谷 5 号增产 34.92%,居参试 种第 1 位。 3特征特性 “张杂谷 5 号”杂交种:幼苗为绿色,鞘为绿 色,单株分蘖 0 2 个,株高 155.4 cm,穗长 25.4 cm,穗纺锤型,谷穗谷码排列松紧适中,小花上 着生白色刚毛,单株穗粒重 26.0 g,千粒重 3 g, 白谷黄米。米色鲜黄,商品性好,适口性好,优于 冀张谷 5 号。生育期 12

12、0 d,表现抗旱、抗倒、产 量高。但更适合低产玉米地种植,产量高,经济效 益好(2007 年在下花园种植最高亩产 810 kg),抗黑 穗病和白发病、抗粟芒蝇。 4栽培技术要点 该杂交种增产潜力大,要求生育期内肥水供应 充足,基肥亩施磷酸二铵 50 kg,拔节期追施 20 kg 尿素,抽穗前期追施 20 kg 尿素。播种期为 5 月 上、中旬,亩播量 0.75 kg。对于杂交谷子而言, 绿苗为真杂交种,间苗时要去掉黄苗,也可以在 3 叶期喷洒除草剂杀死单子叶杂草和假交种苗。留苗 密度是张杂谷 5 号高产的关键,在壤土地、粘土地 留苗密度为 2.5 万株 / 亩,沙壤土地留苗密度为 1.5 万株 / 亩。 该品种为春播品种,适宜在河北、山西、陕 西、甘肃、内蒙等省(区)北部及辽宁西部10 积 温 2 600 以上的地区栽培。 075000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宋国亮 赵治海范光宇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