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阶段质量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452595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阶段质量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阶段质量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阶段质量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阶段质量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阶段质量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阶段质量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阶段质量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 中图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质量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所示天体系统属于()A星系B恒星系统C行星系统 D总星系2关于该天体系统中心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B为地球提供光和热C主要组成物质为岩石D黑子和耀斑等现象均发生在其光球层读我国与全球太阳总辐射量对比图,回答34题。3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海陆位置C降水多少 D海拔高度4我国在30N上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大于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深居内陆,距海遥远B地势高,晴天多C纬度较低,白昼时间长

2、D海拔高,距离太阳近据国外媒体报道,2013年太阳进入新一轮活动高潮期。据此完成56题。5太阳活动是()A有规律可循的,但尚无法预报B发生在太阳的内部C与地球上旱涝灾害有一定相关性D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可忽略6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无线电短波通信将受到干扰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A BC D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据此完成78题。 7.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幕时,地球的公转位置约位于图中的()Aa点 Bb点 Cc点 Dd点8有关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3、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后减慢B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C我国的昼长逐渐变长 D我国长城科考站的人员看到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小下图表示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落时刻与日照时数(阳光实际照射地面时数)之间的关系,回答910题。9位于南半球的是()A甲 B乙C丙 D丁10甲地日照时数少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因素 B昼夜长短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1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

4、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1314题。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13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14四地最可能位于热带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下图为某地天文爱好者在一天中连续拍摄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拍摄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且M位于正南。据此回答1516题。15拍摄地点可能位于()A2326S以南B2326S以北C2326N以南D2326N以北16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A甲点 B乙点C近日点 D远日点读图,回答17

5、18题。17图甲和图乙中分别反映纬度较低的两条曲线是()A BC D18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曲线最接近的是()A北京 B上海C汕头 D海口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1920题。19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A纵波 B横波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20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B10千米处C17千米处D33千米处二、综合题(共40分)21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了如下测定当地经纬度的活动。(12分)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学习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安装方式:如图,A为量角器直线边投射的日影,ABPA。测量日期:2

6、013年12月22日。测量地点:校园内P点。测量结果:在手表显示12时58分时角最小,为5256。(1)当地的经度为_,纬度为_。(4分)(2)当地该日的日出方向是_,太阳直射地的日出方向是_。(4分)(3)该地最接近于长沙、重庆、武汉、西安四城市中的_。(2分)(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2分)22新疆喀什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于6月10日至8月10日到图示区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考察活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同学们某日20:30到达A地时已华灯初上,而自己的家乡此时依然天空明亮。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4分)(2)简述6月10日至8月10日考察期间,B地

7、(21N)昼长的变化情况。(6分)(3)同学们在B地(21N)与当地学生交流时,看到他们记录的B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下图)。据此简述6月10日至8月10日期间,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6分)2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1)该图反映的是_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2分)(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_,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_;_。(3分)(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千米高度,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2分)(4)图中5085千米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_运动

8、为主。(2分)(5)C层中有_层,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3分)阶段质量检测(一)1B 2.B第1题,图示天体系统为太阳系,其中心天体是太阳,因此属于恒星系统。第2题,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在太阳活动的表现中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是地球。3C4.B第3题,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降水多、晴天少,全球同纬度地区大部分是沙漠气候,降水少、晴天多。第4题,我国在30N上西部地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因此,太阳辐射最丰富。5C6.D第5题,太阳活动有规律可循,活动周期约为11年,

9、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层,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第6题,极光现象一般出现在高纬度的夜空,极昼与太阳活动没有关系,我国也不会出现极昼现象。7A8.B第7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幕的时间是11月9日至1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由图示可以看出二分二至日的位置,a靠近冬至日,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幕时,地球的公转位置约位于图中的a点。 第8题,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一直向南移动,B正确。9D10.D第9题,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南半球昼短夜长,而图中甲、乙、丙三地日落地方时都是在18时及其以后,说明该三地昼长为12小时及其以上,只有丁地日落地方时早于18时,即昼长小于12小时,位于

10、南半球。第10题,甲地日落时间晚,则说明甲地昼长长于乙地,但日照时数少于乙地,根据题干的提示“日照时数是阳光实际照射地面时数”,可知甲地日照时数少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天气状况,甲地阴雨天气多于乙地。11B12.B第11题,地球公转由D向A的过程是以春分到夏至的期间,清明在此时段内。第12题,地球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13D14.C第13题,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第14题,在12月22日,如果昼长接近12小时,说明该地接近赤道,纬度较低,可能位于热带。15D16.A 第15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只有北回归

11、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处于正南方位。第16题,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为7月初,6月22日公转位置位于远日点之前(以西),即甲点。17A 18.C第17题,纬度较低的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小。第18题,曲线在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可知该曲线表示的是北回归线上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选项中的城市汕头离北回归线最近,与曲线最接近。19B20.A第19题,由地震波在地表的传播速度36千米/秒,可知该波为横波。第20题,在传播到大约5千米深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说明介质发生了变化。21解析:第(1)题,结合测量材料知,当北京时间为12时58分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

12、,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其经度为10530E;根据最小值5256,可计算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704,结合目前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该地的纬度。第(2)题,此时为北半球冬季,该日日出东南;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东南。第(3)题,结合第(1)题结论进行定位即可得出结论。第(4)题,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答案:(1)10530E2930N(2)东南东南(3)重庆(4)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2. 解析:第(1)题,同学们是在夏半年进行的考察,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处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的地区昼越长,喀什比A地区纬度

13、高,白昼时间长,日落晚;另一方面,喀什位置靠西,地方时相比A地区晚,日落也要晚一些。第(2)题,6月10日至8月10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先向北,到6月22日达到最北,然后向南,一直到12月22日前后。考察时间段内,对于靠近北回归线的B地而言,昼长夜短,6月22日昼长达到最大值,因而6月10日到6月22日昼长不断变长,6月22日到8月10日,昼长逐渐变短,整体而言昼长夜短。第(3)题,由B地区日影图可以看出,6月10日到6月22日,日影逐渐变长,因而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6月22日至7月17日,日影逐渐变短,说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7月17日日影为0,说明此时直射,正午太阳高度为90;7月17日到8月10日,日影逐渐变长,因而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答案:(1)喀什比A地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更长;喀什比A地位置偏西,日落更晚。(2)6月10日至6月22日,昼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