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习题册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9451640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9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习题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习题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习题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习题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习题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习题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习题册(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工程测量练习题工程测量练习题 专业:_ 班级:_ 姓名:_ 学号:_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练习一练习一 1. 测量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所不同,请分别在下列 坐标系中标出个坐标系的 x,y 轴和象限 (象限用,和标注) 测量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数学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2. 已知: HA = 33.123m, hCA = +3.123m 求: HC 3. 设通过我国“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对应的国家大地水准原点的水准面为某高程系统的 定 起 算水准面,已知 A 点假定高程 HA = 28.841m,求 A 点绝对高程 HA。 OO 练习二练

2、习二 1. 用双面尺法观测一条水准路线,已知水准点 BM1 和 BM2 的高程分别为 97.318 m 和 98.394 m ,C 为待求高程水准点,TP1 和 TP2 为转点,各测站观测数据如下图所示, 其中,视线上方为黑面读数, 下方为红面读数( 黑、红面读数单位为 mm) 。填表计算 各段平均高差、 高差闭合差fh 和高差闭合 差容许值fh容容(=12 n mmfh容) 1464 6251 0861 5550 1979 6666 1475 626610641766 5855 1668 6457 6350 1000 5786 BM1 TP1 C TP2 BM2 测站 点号 水准尺读数(mm

3、) 高差(mm) 平均高差 (mm) 后视 前视 辅助计算 fh h= fh 容h 容= 2. 下图所示附合水准路线中,已知水准点 BM1 和 BM2 的高程分别为 52.000 m 和 52.801m,各段观 测前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 附合线路上侧为各测段观测高差,单位为 m,下侧为各测段长度,单位 为 km,在下表中调整该水准测量观测成果。 N1 N2 BM1 N3 N4N1 N2 BM1 N3 N40.36 +1.117 0.24 +1.127 0.24 -1.542 +1.119 0.480.12 +1.242 0.36 +1.117 0.24 +1.127 0.24 -1.542

4、 +1.119 0.480.12 +1.242 BM2BM2 点号 段长 (km)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辅助计算 BM1 BM1 mmf h = 40 L mm f h容 N1 N1 N2 N2 N3 N3 N4 N4 BM2 BM2 练习三练习三 1. 以三个测回观测某水平角, 将第一,三测回起始方向水平度盘应配度数填入下表中。 测回数 第一测回 第三测回 起始方向水平度盘配置度数 2. 完成下表水平角计算。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各测回平均角值 N 测回 1 左 M 0 03 54 N 测回 1 左 M 0

5、03 54 P 67 34 06 P 67 34 06 右 M 180 04 00 右 M 180 04 00 P 247 34 24 P 247 34 24 N 测回 2 左 M 90 01 12 N 测回 2 左 M 90 01 12 P 157 31 48 P 157 31 48 右 M 270 02 24 右 M 270 02 24 P 337 33 12 P 337 33 12 练习四练习四 1. 用钢尺一般方法量距数据如下。完成下表计算,并说明质量合格与否(K =1/3000 容 ). 测段号 往测值 返测值 平均值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质量评价 m m m mm m m m mm

6、分母取整数 合格或不合 格 1 66.676 66.656 1 66.676 66.656 2 133.320 133.340 2 133.320 133.340 3 44.431 44.451 3 44.431 44.451 2. 完成视距测量计算。 测站:M6M6 测站高程:37.3237.32m 仪器高:1.45m1.45m 点号 视距 klkl 中丝 v v 竖直度盘读数 L L 竖直角 高差 h h 高程 H H 平距 D D m m m m m m m m m m 1 26.6 2.11 90 00 1 26.6 2.11 90 00 2 38.5 1.47 81 45 2 38.

7、5 1.47 81 45 3 48.9 0.28 93 04 3 48.9 0.28 93 04 注:该经纬仪在盘左望远镜视线水平时,竖直度盘读数为 90,向上仰视时竖直度盘读数小于 90。 3. 如下图所示,已知坐标方位角 =228 48A1 , = 162 241 , = 265 332 , = 281 093 ,按从 A 点至 4 点的推算方向, 判断下图中 1、2、3各为左角还是右角,并在图中对应角处矩形框内对 左角或右角分别填入“左”或“右” 。 xx 43 A1 3 2 1 1 2 3 4 A (2)求坐标方位角1A、12和43,写出计算过程,结果填入下表。 1A 12 43 练习

8、五练习五 1. 完成下列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坐标和距离的单位为 m ,计算结果精确到 0.001 m,坐标方位角精 确到秒。 已知 A 点坐标为 (3513.573 , 1843.132) ,) ,坐标方位角=135 30 30AB ,边长=252.666ABD,求 B 点坐标(Bx,By) 。) 。 已知 C 点坐标为 (2431.881 , 2519.227)和 D 点坐标 (1602.729 ,1762.829)求 C 点至 D 点距 离DCD和坐标方位角CD。 2. 闭合导线计算 下表中略图所示闭合导线,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如右表所示, 填下表, 计算 1、2 和 3 点坐标。 注:必须

9、使用铅笔填表、计算,可以使用橡皮擦 k =1 2000容 =60 nf容 已知坐标和坐标方位 角 观测角值 观测边长 XA A 5031.20 m 5031.20 m 1 1824629 824629 DA1A1100.23 m 100.23 m yA A 4537.56 m 4537.56 m 2 2910822 910822 D121278.97 m 78.97 m A1A1975808 975808 3 3601402 601402 D2323137.26 m 137.26 m A A12552031255203D3A3A78.57 m 78.57 m 点 号 观测角vv 改正后角坐标方

10、位角边长 观测坐标增 量 改正数 改正后坐标增量坐标 点 号 xy xy V Vx x V Vy y x y x y x y x y m m m cm cm m m m m m m m cm cm m m m m 辅 助 计 算 3 2 1 A x 3 2 1 A A1 略 图 = fx = 理 理= fy = f = fD = k = 1/ f容 容 = k容容 =1/ 练习六练习六 1. 下页上图所示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1:1000,高程和西南角坐标的单位均为米,完成以下计算。 (1) 求图上 M、N 点的坐标(x,y)和高程 H,计算直线 MN 的平距 D、平均坡度 i 和坐标方位角,其中

11、,x、y、H 和 D 以 m 为单位,精确到 0.1m,i 精确到 0.1%,精确到分。 XM = XN = DMN = yM = yN = iMN = HM = HN = MN = (2) 从河边码头处的 P 点到火车站处的 Q 点之间,做出设计坡度不超过 8%的最短 公路选线方案。 算满足限定坡度要求时的图上最小平距(精确到 0.1mm) d = mm dP = mm dQ = mm 在下页上图中绘出选线方案的路线图(左右各一条) 练习七练习七 1. 如右图所示,O 为测站点,A 为定向点,用一般方法 测设出直角AOB 得到 B 后,用 经纬仪精确测定 其角值为 895918,量得 OB

12、长 108.044m,若将 B 沿直线 OB 的垂线方向移动来精确测设 90的AOB 问:B 应向AOB 的内侧还是外侧移动?移动多长距离 (精确到 0.001m)? B 点向_侧移动_m 2. 某拟建宿舍室内地坪 P 点(0)的设计标高为 97.143m,附近水准点 BMA的高程为 96.459m,若以 BMA放样 P 点,且 BMA上水准尺读数=1.350m 时,问 P 点水准尺上 读数 b应 应(精确到 mm)为多少时,其水准尺零刻划线处的高程等于 P 点设计标高? b应 应 =_m 3. 测量控制点 A、B 和待测设点 M 如右图所示,它们 的坐标分别为: XA = 375.023 m

13、 yA = 873.450 m XB = 387.860 m yB = 945.412 m XM = 325.320 m yM =954.801 m 若在 B 点安置经纬仪,用极坐标法测设出 M 点在实地 上的位置,试计算测设数据(极角由已知方向逆时针 转至待测设方向,角度精确到秒,距离精确到 mm) 。 ABM = DBM = m 4. 测量控制点 A、B 和待测设点 P 如右图所示,它们的坐标分别为: XA = 300.000 m yA = 200.000 m XB = 300.000 m yB = 538.429 m XP = 459.206 m yP = 399.121 m 若分别在 A 和 B 两点安置经纬仪,用角度交会法测设 出 P 点在实地上的位置,试计算测设数据(待测设角为 三角形内角,角度精确到秒)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