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学ab配套习题-第2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9449040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3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光学ab配套习题-第2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工程光学ab配套习题-第2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工程光学ab配套习题-第2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工程光学ab配套习题-第2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工程光学ab配套习题-第2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光学ab配套习题-第2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光学ab配套习题-第2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光学理论与应用问题讲解-第 2 章 理想光学系统 1 第第 2 章章 理想光学系统理想光学系统 2-1 已知照相物镜焦距 f75 mm, 被摄景物位于 (以 F 点为坐标原点) x=, 10 m, 8 m, 6 m,4 m,2 m 处,试求照相底片应分别放在离物镜的像方焦面多远的地方。 解:解:根据理想光学系统成像的牛顿公式 xxff (1) 结合光学系统的焦距关系 /ffn nff (2) 将各个物距 x 取值代入(1)式即可求得像距 x。结果如下: (1)x=,x=0。 (2)x=10 m,x=0.5625 mm。 (3)x=8 m,x=0.703 mm。 (4)x=6 m,x=0.9

2、37 mm。 (5)x=4 m,x=1.4 mm。 (6)x=2 m,x=2.81 mm。 2-2 有一光学系统位于空气中, 垂轴放大率=10, 物面到像面距离 (共轭距离) 为 7200 mm, 物镜两焦点间的距离为 1140 mm。求物镜的焦距,并绘制基点位置图。 解:解:如图 2.1 所示。根据牛顿公式的垂轴放大率关系 10 fx xf (1) 和焦距关系 /ffn nff (2) 求得 /10xf ,10 xf (3) 根据题述可得如下关系 7200 11406060mmxx 代入求得物镜的焦距为 f=600 mm。 再利用(3)式求得物距 x=60 mm,像距 x=6000 mm。基

3、点位置如图 2.1。 图 2.1 F F H H -f f -x x 1140 mm 工程光学理论与应用问题讲解-第 2 章 理想光学系统 2 2-3 已知一个透镜把物体放大-3倍投影在屏幕上,当透镜向物体移近 18 mm 时,物体将被 放大4。试求透镜的焦距,并用图解法校核之。 解:解:根据牛顿公式的垂轴放大率关系 1 1 3 f x 2 2 4 f x 根据题述可得如下关系 1221 ()18mmxxxx 代入求得物镜的焦距为 f=-f=216 mm。(图解法略) 2-4 一个薄透镜对某一物体成实像,放大率为1。今以另一个薄透镜紧贴在第一个透镜上, 则见像向透镜方向移动 20 mm,放大率

4、为原先的 3/4 倍,求两块透镜的焦距各为多少? 解:解:根据焦距关系 f=f 和高斯公式的垂轴放大率关系 / / lfl lfl 可得 111 /1ll , 22221 / 3/4llll。 根据题述可得如下关系 12 20mmll 代入求得 1 80mml , 1 80mml , 2 60mml, 21 80mmll。 利用焦距关系 f=f 和理想光学系统成像的高斯公式 111 1 ff llllf 可得两块薄透镜的焦距分别为 f1=40 mm,f2=240 mm。 2-5 有一正薄透镜对某物成倒立的实像, 像高为物高的一半。 今将物面向透镜移近 100 mm, 则所得像与物同大小,求该正

5、透镜组的焦距。 解:解:根据牛顿公式的垂轴放大率关系 1 1 1 2 f x 2 2 1 f x 根据题述可得如下关系 1221 ()100mmxxxx 代入求得物镜的焦距为 f=f=100 mm。 2-6 希望得到一个对无限远成像的长焦距物镜,焦距 f=1200 mm,由物镜顶点到像面的距 离 L=700 mm,由系统最后一面到像平面的距离(工作距)为 lk=400 mm,按最简单结构的 薄透镜系统考虑,求系统结构,并画出光路图。 工程光学理论与应用问题讲解-第 2 章 理想光学系统 3 解:解:最简单的薄透镜系统可采用双透镜组结构。设焦距分别为f1和 f2,光学间隔为,则根 据设计要求有如

6、下关系 12 1200 ff f (1) 12 dff (2) 700400300 k dLl (3) 1 (1)400 kF d llf f (4) 联合求解(1)-(4)式可解得 f1=400 mm 和 f2=240 mm,d=300 mm(或=140 mm)。 光路图类似远摄型光组(省略)。 2-7 一短焦距物镜,已知其焦距 f=35 mm,筒长 L=65 mm,工作距 lk=50 mm,按最简单的 薄透镜系统考虑,求系统结构。 解:解:最简单的薄透镜系统可采用双透镜组结构。设焦距分别为f1和 f2,光学间隔为。根据 题述设计要求有 12 35 ff f (1) 12 dff (2) 6

7、5 5015 k dLl (3) 1 (1)50 kF d llf f (4) 求解(1)-(4)式解得 f1=35 mm 和 f2=25 mm,d=15 mm(或=75 mm)。 光路图类似远摄型光组(省略)。 2-8 已知一透镜 r1=200 mm,r2=300 mm,d=50 mm,n=1.5,求焦距、光焦度、基点位置。 解:解:利用透镜的焦距公式 1 2 21 (1) ()(1) nrr ff nn rrnd (1) 代入已知参数值解得 f=1440 mm。 光焦度等于焦距的倒数,即 1 11 0.69m 1440mmf (2) 根据透镜焦点位置的高斯公式 1 (1) (1) F nd

8、 lf nr (3) 2 (1) (1) F nd lf nr (4) 和主面位置的高斯公式 工程光学理论与应用问题讲解-第 2 章 理想光学系统 4 2 21 ()(1) H dr l n rrnd (5) 1 21 ()(1) H dr l n rrnd (6) 求解(3)-(6)式可解得基点位置为 lF=1560 mm,lF=1360 mm,lH=120 mm,lH=80 mm。 2-9 一薄透镜组焦距为 100 mm,和另一焦距为 50 mm 的薄透镜组合,其组合焦距仍为 100 mm,问两薄透镜的相对位置,并求基点位置。 解:解:由题知 f1=f1=100 mm,f2=f2=50 m

9、m,f=f=100 mm。利用双光组系统的焦距公式 12 ff f (1) 求得光学间隔=-50 mm。根据光学间隔与透镜距离的关系式 12 dff (2) 求得另一薄透镜距相对原薄透镜组的距离为 d=100 mm。 根据双光组系统焦点位置的高斯公式 1 (1) F d lf f (3) 2 (1) F d lf f (4) 和主面位置的高斯公式 1 H d lf f (5) 2 H d lf f (6) 求解(3)-(6)式可解得基点位置为 lF=0 mm,lF=100 mm,lH=100 mm,lH=200 mm。 2-10 一根长为 60 mm, 折射率为 1.5 的玻璃棒, 在其两端磨

10、成曲率半径为 10 mm 的凸球面, 试求其焦距及基点位置。 解:解:如图 2.2,玻璃棒视为透镜结构,其中 r1=10 mm,r2=-10 mm,d=60 mm,n=1.5。利用 透镜的焦距公式 1 2 21 (1) ()(1) nrr ff nn rrnd (1) 根据透镜的焦点位置的高斯公式 1 (1) (1) F nd lf nr (2) 2 (1) (1) F nd lf nr (3) 和主面位置的高斯公式 2 21 ()(1) H dr l n rrnd (4) 工程光学理论与应用问题讲解-第 2 章 理想光学系统 5 1 21 ()(1) H dr l n rrnd (5) 求解

11、(2)-(5)式可解得基点位置为 lF= mm,lF= mm,lH= mm,lH= mm。 图 2.2 2-11 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平凸透镜上,会聚于透镜后 480 mm 处,如在此透镜凸面上镀 银,则平行光会聚于透镜前 80 mm 处,求透镜折射率和凸面曲率半径。 解:解:由题可知 r1= mm,f=480 mm,利用透镜的焦距公式可得 1 22 21 480 (1) ()(1) 1 nrrr f nn rrndn (1) 当透镜凸面镀银后相当于球面镜,有 l1= mm,根据球面镜的成像公式 112 112 llr (2) 求得 l1=r2/2。反射光束再次经过透镜前平面折射后成像。对平面

12、而言,有 r1= mm,n=1, l2=80 mm,l2=dl1。当考虑薄透镜情况时,有 l2=l1。利用单折射球面成像公式 221 nnnn llr (3) 可以求得 22 2 80 2 lr l nn (4) 联立求解(1)式和(4)式,解得 n=1.5,r2=240 mm。 2-12 (1)用作图法找出图 2.3 示显微镜的物、像方焦点,以及物、像方主平面的位置。 图 2.3 解解:作图法求解如下所示。 物镜 目镜 r1 r2 60mm 工程光学理论与应用问题讲解-第 2 章 理想光学系统 6 (2)已知一对共轭点 A 和 A的位置,以及像方焦点 F的位置,并假定物、像方空间介质的 折射

13、率相同。试用作图法找出光学系统的物方焦点,以及物方主平面和像方主平面的位置。 图 2.4 解:解:作图法求解如下所示。由于物、像方介质折射率相同,故光学系统的主点和节点重合。 首次根据平行光线入射,出射光线必过像方焦点的性质确定像方主点 H。再根据过物、像 方节点(即主点)的光线传输方向不变(即角放大率为 1)的性质,确定物方主点 H。最后 根据过焦点的入射光线必平行出射的性质,确定物方焦点 F。 2-13 一玻璃棒(n=1.5)长 500 mm,两端面为半球面,半径分别为 r1=50 mm 和 r2=100 mm。 一物体高 y=1 mm,垂直位于左端球面顶点之前 200 mm 处的轴线上,

14、如图 2.5 所示。试求: (1)物体经玻璃棒成像后的位置和垂轴放大率为多少?(2)试求其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 点和基面的位置,以及焦距的大小,并在图中简要的标出。 A A F 物镜 目镜 F 像像方焦点方焦点 物方物方主平面主平面 H F 物方焦点物方焦点 像像方方主主平面平面 H A A F H H F 工程光学理论与应用问题讲解-第 2 章 理想光学系统 7 图 2.5 解解: (1)首先求物体经入射球面的成像。根据成像公式 1111 111 nnnn llr 将 n1=1, n1=1.5, l1=-200 mm, r1=50 mm 代入求得 1 300mml , 11 111 /1nln l 再经出射球面成像,由成像公式 2222 222 nnnn llr 将 n2=1.5, n2=1, l2=l1-d=-200 mm, r2=-100 mm 代入求得 2 400mml , 12 222 /3n ln l 所以,物体经玻璃棒成像位于出射球面顶点前方 400 mm 处,垂轴放大率为 1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