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447367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A农奴制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错误;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以及“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的信息说明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正确。2“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

2、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部分,最恰当的应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C建立集体农庄 D实行义务交售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要“保证农民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故选B。3(2016赣州高一检测)1921年3月21日,苏俄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许多。这是为了()A改变多数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现实B保证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顺利开展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原料D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以

3、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且征收额降低,这是为了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故选D。4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构想,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真正途径的唯一办法。”这一论述表明了他()A忽略了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经济落后的实际情况B试图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设想直接运用到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去C从客观上回答了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及其发展进程D不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要求依靠自己逐步实现过渡答案C解析十月革命胜利后到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形成了“直接过渡”的思想,结果发现实践中行

4、不通,形势发展使列宁认识到必须采取另一种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题干材料论述,不仅针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而且还针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而言的,表明列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5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中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义务交售制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33年”“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可知,苏联实施五年计划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6(2016南昌高一检测)比较下图,

5、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苏联工业发展慢于德国B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C苏联农业得到迅速发展D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答案D解析从图中1913年和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例的变化,可看出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占的比例超过英、法、德三国,故选D。7“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苏联“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答案C解析斯大

6、林模式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没有波及苏联。8“大萧条”给美国等西方国家造成了重创,而同一时期的苏联,“却仿佛免疫似的,丝毫不为所累”。这一现象反映了()A苏联经济模式的先进性 B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没落C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D两种制度合作时机成熟答案C解析苏联取得经济发展的成就是由于计划经济对经济的控制,避开了市场经济的弊端,体现出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9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C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

7、制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答案D解析在斯大林当政时期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五年计划,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苏联实力迅速增强,故D项正确。10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年)在1957年发表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那个时代”的苏联()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在美苏争霸中占据绝对优势C工业企业可以租借、租让D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答案D解析1957年的苏联处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但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A项错误;此时美苏争霸处在第一阶段,苏联处于

8、守势,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才允许工业企业租借、租让,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发动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故D项正确。11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革”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措施都()A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B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D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答案C解析赫鲁晓夫对集体农庄改革,主要是扩大农庄的自主权,没有改变公有制地位;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坚持公有制不变,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故A项不正确;两者改革都是针对当时存在的弊端,并没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故B项

9、不正确;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不正确。从效果上看,两者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12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代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的民主与自由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两个时期苏美两国经济发展情况。1931年苏联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而美国则处于经济危机期间;60年代美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二、非选择题(第1

10、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材料二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集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三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着手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材料四苏联

11、1928年和1940年全国钢、谷物产量对比表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钢(万吨)4301 830326谷物(万吨)7 3009 56031请回答:(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办法”是什么?你认为这一“办法”错在哪里?(6分)(2)根据材料二,苏俄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这一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3)根据材料三、四,斯大林时期形成了怎样的建设模式?应怎样正确评价这一模式?(8分)答案(1)办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战争结束后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

12、运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3)斯大林体制(模式)。评价: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消极:超越了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逐渐僵化,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4(2016安阳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

13、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革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世界现代史材料三中国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了27年(目前)中国的国情已经和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前的情形极为相似,即生产相对过剩和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在这种形势下,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采取投入倾斜政策,增加水利设施建设不仅有助于缓解收入差距过大的矛盾,而且能够缓解工业化产能过剩的现象,这恰恰是罗斯福新政的精髓。钱敏泽中国式的罗斯福新政(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经济状况如何?(6分)(2)据材料二,分析苏联人均生活

14、水平较差的原因。(5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当前中国对农村采取“倾斜政策”借鉴了罗斯福新政中哪些政策的精髓?(4分)(4)综合上述探究学习,你能得到什么启示?(5分)答案(1)作用: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状况:苏联GDP平均为负增长,横向比较,低于世界水平,纵向比较,也是苏联经济史上的“低谷”,苏联经济已陷入危机边缘。(2)原因:重点发展重工业;与美国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3)精髓:兴办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启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业政策必须符合国情;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