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446611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面是美国1919年和1929年经济运行情况对照表。观察表中的数据,下列解读中正确的一项是()时间汽车产量家电产值汽油产量国民总收入人均收入1919年150万辆960万美元8 600万吨650.9亿美元620美元1929年440万辆4.16亿美元4.39亿吨828.1亿美元681美元A数据的出现是统计机构造假的结果B数据虽可信但这是表面上的繁荣C说明美国经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D说明此时的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解析大萧条之前美国经济出现繁荣,但这是表面上的“虚假繁荣”,表格中的

2、数据体现了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较快,但这种快速增长背后也隐藏着危机,故B项正确;“造假”“良性”“缩小”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A、C、D均排除。答案B219211929年世界工业年均增长率为207%,而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仅为0.7%。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世界经济一片繁荣B工业发展迅速,贸易增长缓慢,容易造成生产过剩C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工业化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增长D殖民地的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主导地位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世界工业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这说明工业生产远远大于需求,这容易造成生产过剩,因此选B。答案B3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

3、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C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解析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就业机会大为降低,故希望女性从事家庭事务以腾出工作岗位,故选B项。答案B4美国总统胡佛最初把随着股票市场崩溃而来的不景气看作是一种心理现象。他亲自选用了“萧条”这个字眼,因为它不像“恐慌”或“危机”那么吓人。1930年6月,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有代表团建议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他竟对他们说:“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萧条时期已经过去了。”据此可知胡佛()A鼓励公共救济事业B试图大规模干预经济C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对经济危机

4、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胡佛认为危机是“一种心理现象”,还选用“萧条”命名危机,并乐观地认为“萧条时期已经过去了”,这说明胡佛当时没有认识到经济危机的严重性。A、B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与史实不符。答案D5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这主要说明了()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C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特别沉重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解析材料中“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

5、”说明罗斯福想要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所以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答案D6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整顿金融 B调整农业政策C发放救济金 D兴办公共工程解析材料的观点是一方面要解决普通民众的吃饭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能让人吃闲饭”。兴办公共工程刺激了就业,从而保障了工人的生活。答案D7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下面直接说明这一特征的是()A调节工业生产 B整顿财政金融C规定工资工时 D实行

6、美元贬值解析A是为了减少工业生产的盲目性,进行计划指导;B是为了恢复银行信用;D是为了刺激美国商品出口;C直接有利于改善工人阶级的境遇,符合题干中“牧师面貌”,而实际上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因此选C。答案C8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指()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C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D私人经济受到限制解析罗斯福新政后,自由主义经济为凯恩斯主义经济所取代,故符合题意的是B项;罗斯福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前提的,使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继续发展,排除A、D两项;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强了

7、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并不否定市场经济,排除C项。答案B9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围绕以下两部著作来确定研究方向。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是()A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B浅论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C论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D论殖民掠夺与资本积累的关系解析亚当斯密主张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凯恩斯则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答案A101981年1月,年已70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在最危难的时候带领美国走出“滞胀”泥潭,“里根经济学”成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学说。下列经济措施最有可能属于“里根经济学”的是()A增加福利

8、投入B发展“混合经济”C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奉行自由主义解析“里根经济学”主张减少国家财政开支,反对过度干预市场经济,介于“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又称“混合经济”,故B项符合题意。A不是材料反映主旨;C和D不是里根政府的措施。答案B11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B“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C科技进步与第三产业的发展D“新经济”在美国的出现解析材料反映了二战后欧美阶级结构的变化,这与二战后欧美国家生产方式

9、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相关,也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应选C项;选项A、B不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美国“新经济”的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且从空间上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答案C12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经济能够保持20世纪90年代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A继续政府干预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C吸引投资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解析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就任总统时期,新经济崛起,即“知识经济”兴起,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局面。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8分,14题24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名利

10、场杂志的漫画(见下图“山姆大叔”倒下了)。材料二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选自美国总统咨文汇编材料三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

11、,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造成“山姆大叔”如此窘境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这一因素的实质。(8分)(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在现实中遭遇到了困境,出现了“异化”。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11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从金融措施的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效。(9分)解析第(1)问,特别注意经济危机的“实质”。第(2)问,从遭遇到何种困境和出现了“异化”两个角度来回答。第(3)问,从“金融措施”

12、的角度来组织答案。答案(1)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2)经济思想:自由主义;遭遇困境: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非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经济形势恶化,社会动荡;异化: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3)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刺激社会需求;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14“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

13、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材料二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材料三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12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前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

14、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12分)解析第(1)问,“目的”抓住材料一信息“增进公共福利”“提高收入”,再结合社会保险法,从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矛盾的角度思考;“影响”结合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三信息“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对比分析;第二小问,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不同来分析。答案(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影响: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2)差异: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前苏联)前者完全来自政府;(美国)后者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体制因素:前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实行的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