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445811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目标导航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2.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重点)。3.认识一战主要战役的残酷性和血腥性(难点)。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三条战线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地位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德军主要战线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2“施里芬计划”(1)制订目的:战胜法国及其盟国。特点:集中兵力在西线,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2)实施西线:法德双方发动马恩河战役,不久,德军被迫撤退。东线:俄军进攻德国东普鲁士等地,并且俄军还深入到奥地利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3)结果:德国

2、“速战速决”计划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阵地战。思维点拨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主要形成了三条战线,其中西线是主要战线。其原因在于西线三国是一战参战国中最强的,三国军队实力都比较强。德军训练有素、武器精良,陆军火炮是参战各方中最强的;法国陆军在欧洲居第二位,他还有从北非调来的具有丰富战争经验的殖民地军队;英国陆军实现了高度专业化,战争中又发明了陆战武器坦克,发挥了重大作用。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变成了持久的阵地战,一是由于进攻一方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进攻兵力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般来说,在双方武器相当的情况下,进攻一方付出的代价要比防御一方大得多。二、大战的阶段和主要战役阶段战役时

3、间战线及主要参战国战争结局特征或影响1914年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西线英法德德国撤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西线法德法军站稳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索姆河战役1916年6月西线英法德双方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规模最大的战役;西线再度转入相持状态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西线英德德国损失较小,但英国仍掌握着制海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重点精讲为什么说1916年是一战中关键性的一年?(1)从双方企图看,交战双方都想在这一年给对方以致命打击,赢得战争。(2)从战争

4、形势来看,这一年发生了三次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和索姆河战役,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3)从双方投入看,双方动用了大量兵力和最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和毒气弹。(4)从战争结局看,交战双方特别是德国元气大伤,战争主动权开始向协约国一方转移。史论要旨1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消耗战。21916年,战争重心再次转移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争主动权。通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同盟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形势逐渐对其不利。知识图示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史料一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和伤亡情况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双方伤亡总人数马恩河战役152万人35万人凡尔登战役112

5、个师70多万人索姆河战役150多个师130多万人史料二 一战中的空战 一战中的毒气战英国坦克史料三从1914年7月战争爆发到1916年底的两年多时间里,交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都没能置对方于死地,战争仍不见分晓。交战双方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对于继续厮杀下去,交战双方都已感到有些力不从心。(1)通过两组数据说明西线战役的规模大,伤亡惨重,战争异常残酷。(2)三幅图片展示出飞机、毒气、坦克等新式武器被投入战争,反映出科技进步奠定了战争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使战争更残酷,也表明科学技术对人类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武器,也能给人类造成巨大伤害。(3)说明一战发展为持久战局

6、面,对双方都造成了巨大伤害,战争没有胜利者,但客观上因协约国实力更强,从而有利于协约国。(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中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战期间的主要战场上的战争呈现什么特点?(2)上面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深层次的思考?(3)史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什么局面?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答案(1)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消耗巨大,伤亡惨重。战争规模空前,异常残酷。(2)一战过程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战在战争中被采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战争奠定了物质与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3)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有利于协约

7、国。原因: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被迫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协约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厚。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德军战前计划的失误。德军在制订计划时,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认为西线战事可以速战速决,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协约国顽强的抵抗,特别是俄军的进攻使德军腹背受敌,更不利于德国。协约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厚,再加上当时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装备的使用,使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主要是在战争主动性方面占优势,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而德军是长途作战,主动入侵,使得德军受到了极大制约,尤其是由于其计

8、划受挫,大战就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2)影响德军速战速决的企图落空,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计划,使其越来越处于被动局面。英法军队依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适于持久战和阵地战,便于协约国军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1一战爆发初期,各国反战的声音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是()A当时的战场局限于欧洲B极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C战争的残酷性尚不明显D人们预计战争时间不长答案B解析一战初期,民众深受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驱使,积极支持战争,故B项符合题意。2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英法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B德军将陷入两

9、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答案B解析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将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所以说“已经输掉了战争”。3为了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在日德兰半岛海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海战,结果()A德国打败英国舰队并取得制海权B英国舰队虽然损失较大但仍掌握着制海权C德国舰队以巨大代价取得了制海权D英国舰队损失较小并稳固地掌握着制海权答案B解析日德兰海战结果,虽然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征兵海报,防务大臣霍拉肖赫伯特基奇纳勋爵动员

10、青年人参军:“同胞们,国家需要你。加入祖国的军队吧!”材料二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兵力投入和伤亡人数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双方伤亡总人数马恩河战役152万人35万人凡尔登战役112个师70多万人索姆河战役150多个师130多万人材料三当时德国可以征发的男子大约在1 500万人左右,年龄阶段在18岁到55岁之间。当然这部分男子不可能完全调用。后来在征兵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德国的征兵年龄甚至放宽到17岁到65岁之间。到了灭亡前一刻,就连12、13岁的小男孩和70岁的老人都被强征去组成国民卫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914年,“国家需要你”参加哪一次作战?对英法而言这次作战最大

11、的意义是什么?(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战争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答案(1)马恩河战役。意义:打退了德国进攻,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2)规律:战争越来越惨烈,伤亡人数越来越多。原因:作战双方都想通过一次战役给对方以致命一击;越来越多地有更大杀伤力的武器被投放到战场上使用;阵地战和攻坚战的陈旧作战方式。(3)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伤亡人数日益增加,国内兵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元气大伤,已无力继续厮杀下去了。基础达标1.下图中的人物是德国战略家施里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的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

12、得战争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答案B解析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德军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强调速战速决。2圣诞快乐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回顾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A南线东线西线 B东线西线东线C西线东线西线 D东线南线东线答案C解析本题是顺序排列题,注意时间的先后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即1914年、1915年、1916年。第一阶段中德国根据“施里

13、芬计划”采取先西后东战略,第二阶段的1915年进攻重点放在东线,而1916年战争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故答案为C。3一战中,德国军事当局遵循克劳塞维茨的理论,用最残酷的手段进行战争,认为“唯有用恐怖的方法,才能恫吓像法国人那样堕落的民族”。最早使用毒气战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答案C解析1916年,为了攻克凡尔登,德军使用了毒气弹,这是毒气战最早应用于实战。4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这两场战役()A战役规模巨大 B双方投入兵力很多C持续时间特别长 D伤亡数字特别巨大答案D解析从“绞肉机”“地狱”的字眼上判断可

14、知,战役伤亡数字特别巨大。5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一场战役:“战役之后各国被困在一个陷阱里,这里一个在战争头三十天里没有打出结局而形成的陷阱,这个陷阱没有出路!”这场战役应是指()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答案A解析“各国被困在一个陷阱里”,说明这次战役后战场形势呈现胶着状态,联系“大战初期”,便知这是马恩河战役,故选A。6(2016台州高二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答案C解析根据“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陆战”判断,该次战役应当是索姆河战役。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国使用了最新式武器坦克,对战役产生了重大影响。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法国的征兵海报材料一上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征兵海报。当时巴黎街头到处可见征兵的海报。法国人约翰就在这时参军了。材料二亨利、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