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441251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习目标: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与影响。2.难点: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变法的异同。教材整理1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2表现(1)经济上农业: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2)阶级关系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自耕农和新兴地主出现。(3)政治上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世卿世禄

2、、封邑制局面需要打破。(4)军事上:春秋时期主要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则以兼并战争为主,战争更加频繁。(5)文化上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9“学思之窗”:请你想一想,当时兵家、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变法改革与战胜攻取又有什么关系?【提示】(1)兼并战争是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农业和奖励军功。法家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

3、论升华。(2)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教材整理2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1目的:富国强兵。2概况时期国别内容性质春秋齐(管仲)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奴隶主阶级改革鲁实施“初税亩”,“履亩而税”,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战国魏(李悝)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地主阶级改革楚(吴起)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变相没收旧贵族的土地裁官、削俸、养兵和奖励军功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深度点拨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变法的不同与

4、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战国时期的变法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对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比春秋时期的改革更加全面,影响也更加深刻。春秋时期的改革只是动摇了旧的制度,而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基本上完成了社会的转型。教材整理3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必要性(1)公元前7世纪后期,秦国偏居关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较为落后。(2)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开始实行一些改革,如正式废除人殉制度、迁都栎阳、初步制定户籍制度等。2可能性(1)有利条件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民风质朴,尚武精神浓厚

5、。(2)历史机遇长期以来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已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力量大大削弱。中原地区众多士人游说各国,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3)直接原因: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深度点拨为什么商鞅能担当秦国改革之大任?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活在诸侯分裂割据、兼并战争频繁、思想文化活跃的社会大变革时代,精通法家学说,同时对道家思想、儒家学说、“刑名”之学也很有研究。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社会大变革和转型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2春秋时期的改革与战国时期的变法最主要的是性质不同,而

6、造成此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探究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史 料解 读史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国语齐语“相地而衰征”是主要信息。史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汉书食货志抓住史料中“籴”字,结合所学判断是哪次变法。【史料应用】(1)判断史料一、二分别指哪次变法。【提示】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战国时期的李悝变法。(2)上述两次变法有何共同作用?【提示】均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增强和社会的进步。【史论拓展】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认识(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出现的

7、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是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而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频繁的战争使多国统治者都想通过变法富国强兵,从而战胜对手。法家思想适应了时代需要,成为各国推行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2)内容政治上,改善吏治,削弱旧贵族特权。经济上,逐步确立土地私有制,发展经济。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法制上,制定法律,以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3)作用和效果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内部阶级力量的差异,其效果略有不同。从总体上看,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旧贵族,废除了奴隶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使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到强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

8、巩固了自身统治。探究点二商鞅变法的背景史 料解 读史料一“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商君书注意史料出处,抓住史料中的“战”字。史料二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是关键信息。【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的法家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其原因。【提示】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代的变法活动中。(2)史料二中的“三晋”是指谁?“吾”是谁?“吾”是如何抓住机遇,促进秦国发展的?【提示】三晋:魏、韩、赵三国。吾:秦孝公。措施:招揽贤能,发愤图强,重用商鞅进行变法。【

9、史论拓展】商鞅变法的背景(1)必要性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的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秦国相对落后,迫切希望富国强兵。(2)可能性经济条件:铁器、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思想基础: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成为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齐国管仲改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秦国的有利条件:国君权力较集中;注重法家学说;民风质朴。主观条件:商鞅受到秦孝公重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的赋税是以井田为单位征收的。在井田制下,每户土地都是百亩,所以每井土地,无论好坏,产量高低,所出的赋税和劳役都是一样

10、的。孟子说“周人百亩而彻”。材料二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帮助齐桓公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而分等征赋。材料三公元前548年,楚国令尹(最高行政长官)子木在整顿楚国军赋时,推行“量入修赋”的原则。具体做法是:登记全国土泽田地的具体情况,度量山林水泽的出产,分清丘陵高土,注明盐碱地,计算水淹地,划分小块耕地,并规划肥沃土地上的井田等,实际上是根据不同的土地情况及其产品种类和数量来确定赋税。(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管仲实行的赋税制度与西周时期相比,有何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一变化?(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二,其赋税政策有何一致性?二者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11、规范解答】第(1)问“变化”需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出西周和春秋时管仲赋税征收的标准,然后对比分析回答其变化,对变化的“看待”应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调动积极性以及促进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制形成等方面肯定其进步性。第(2)问“一致性”需从征税标准或内容上思考分析,其“时代特征”要抓住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制形成这一社会转型解答。【答案】(1)变化:西周按井田以户征收,管仲以土地好坏和产量征收,即征收标准不一样。看法:改变旧税制,按土地等级征税,既可以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又有利于公平、公正,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具有进步性。(2)一致性:都是适应新情况采用的新税制;征收标准和方法相似。时代特征:反映了春

12、秋时期的社会转型。1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周王室的衰落C诸侯争霸D周朝统治腐朽【解析】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分封制的崩溃。【答案】A2下列各项,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本质特征的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公田转化为私田D商业繁荣,经济发达【解析】本质特征主要指经济基础发生变化,A、D两项是变革的原因;B项是政治状况。【答案】C3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的相同点是()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B废除了井田制C破坏了井田制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A项管仲改革没有涉及;B项关于井田制的表

13、述不准确;D项表述不正确。故选C项。【答案】C4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变法改革有许多有利条件,主要包括()国君权力集中人们对法家思想的认同感尚武精神政治、经济、文化先进ABCD【解析】秦国当时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要落后,故错误,由此可以判断出答案是A项。【答案】A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

14、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材料三公元前445年,魏国魏文侯即位。他任命李悝为相,主持变法。通过这次变法,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1)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改革变法的政治原因是什么?(2)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他的称霸与管仲是否有关?说明理由。(3)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填写下面表格。人物改革内容社会影响改革性质管仲李悝【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可知,“政治原因”是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旧贵族争夺政权。第(2)问考查齐国称霸与管仲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考查基础知识,难点在于判断改革的性质:春秋时期的改革是奴隶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答案】(1)新兴地主阶级与旧贵族争夺领导权。(2)葵丘会盟。有关,正是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才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3)人物改革内容社会影响改革性质管仲大力发展农工商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