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5 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一)、(二)教案 人民版选修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435450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5 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一)、(二)教案 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5 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一)、(二)教案 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5 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一)、(二)教案 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5 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一)、(二)教案 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5 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一)、(二)教案 人民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5 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一)、(二)教案 人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5 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一)、(二)教案 人民版选修4(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一)、(二)学习目标: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史实。2.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1.重点:列宁领导十月革命与经济建设的基本史实。2.难点:列宁对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贡献及对其评价。教材整理1创建布尔什维克1背景(1)1893年,来到彼得堡,开始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思想和组织准备工作。(2)1895年,建立了统一的政治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3)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1900年,列宁在德国创办火星报。2成立(1)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载有无产阶级专政条文的党

2、纲。(2)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教材整理2流亡生活11905年,写成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提出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目标。21912年,主持召开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建立起独立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决定公开出版发行真理报。3一战期间在瑞士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策略。4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得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教材整理3十月革命的胜利1背景(1)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2)二月革命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

3、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3)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策略。(4)“七月流血事件”说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无产阶级只能武装起义夺权。(5)国家与革命论证了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6)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上通过了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成立中央政治局。2起义(1)1917年10月,取得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2)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3意义(1)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2)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4、指明了前进方向。【深化拓展】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起义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教材整理4“一切为了前线”1背景(1)1918年3月,布列斯特和约签订,苏俄退出一战。(2)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动势力反扑的严峻形势。2内容(1)实行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实行粮食贸易垄断制,禁止私人买卖。(2)1919年又实行严厉的余粮征集制。3意义粉碎了外来干涉和国内叛乱,捍卫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和独立。教材整理5向新经济政策过渡1背景(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如何建设社会

5、主义成为严峻的问题。(2)列宁指出应加强工农联盟、恢复农业生产,要求全党应注意集中力量发展经济。(3)1921年,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2内容(1)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恢复和发展私人小工业、小商品生产。(2)采取租让制,把部分企业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容许一定范围内的贸易自由。3意义(1)调动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恢复。(2)对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教材整理6伟人的告别1生命晚期的重大理论贡献(1)关于党的团结,列宁建议增加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人数,加强集体领导,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2)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列宁提出无产

6、阶级和农民结成联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列宁强调为奠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要大力发展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列宁主张对农业要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社等劳动组合形式把农民吸引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3)关于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列宁提出要防止文牍主义、拖拉作风、滥用职权、贪污腐化。提出反对官僚主义,改善苏维埃国家机关的工作作风,是一项长期任务。2历史意义列宁的思想是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指导意义。【深化拓展】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相对落后的国家爆发,并可能在一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在经济上研究了帝国主义特征,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成为

7、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探索出了在小农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里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俄国革命经历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也经历了从和平夺权设想到暴力夺权实践的转变。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3.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探究点评价列宁史 料解 读史料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注意理解“极不平衡”的结果,就是社会

8、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史料二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全球通史注意关键词:“列宁”“第二次革命”“四月份”,从中挖掘隐性信息。【史料应用】(1)列宁为什么认为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对比两段史料,对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有何启示?【提示】原因:资本主义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极不平衡。启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打破理论束缚,进行大胆创新。(2)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经历了哪两个阶段?【提示】目的

9、: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阶段: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史论拓展】全面评价列宁(1)列宁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了列宁主义。(2)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主要功绩在于: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历史新纪元。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毕生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了克服日益恶化的粮荒,苏维埃政府在国家粮食垄断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强制征集余粮的非常措施。1919年1月11日,颁布了名为

10、“关于在各产粮省份收集余粮和饲料交国家支配”的法令。为了满足国家的紧急需要,法令规定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其数量由政府确定)以外,全部余粮按国家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粮食征购的价格很低所以农民几乎是无偿将粮食贷给国家。王斯德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特殊的过渡办法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报告材料三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列宁论粮食税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三,分析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原因。(2)材料二中提到“特殊的过渡方法”是指什么?(3)

11、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苏俄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依据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有何作用?【规范解答】第(1)问从材料中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第(2)问,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即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第(3)问,苏俄国情从材料三可以直接得出答案,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答案】(1)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为了巩固政权,必须要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配。(2)放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3)国情:小农占优势,生产力水平低下。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政

12、权。1中学时代的列宁认识到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这里的“旧制度”是指()A废除农奴制度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D结束西方殖民统治【解析】当时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故选B项。【答案】B2列宁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做的准备是()A发表四月提纲B创办火星报C著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D著述国家与革命【解析】火星报的创办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做了准备。【答案】B3苏联著名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饿而昏倒了。苏俄当时的粮食短缺主要是因为受到了()A第一次

13、世界大战的影响B国内战争的影响C农业经营方式落后的影响D余粮征集制的影响【解析】1918年,正处在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全国约3/4的国土、3/5的人口。国内战争是造成苏俄粮食短缺的主要原因。【答案】B41921年,列宁对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列宁这次谈话的背景是苏俄正在()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21年,苏联正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结合新

14、经济政策内容,国家无力兴办的企业或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答案】C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针对当时俄国的形势,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材料二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要求的是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和平法令材料三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材料四图一 列宁宣告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图二 国内战争时期的红军战士请回答:(1)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材料一中“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材料二、三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3)根据材料四中图一我们能够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4)分析材料四中图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结果。【解析】第(1)问要认清四月提纲发表的背景,注意区分不同阶段的革命性质 。第(2)(3)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内战争的原因与结果即可。【答案】(1)特点:“二月革命”后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性质、任务: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第二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对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