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9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 (6)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9432942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9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 (6)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9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 (6)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9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 (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9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 (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2、,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我们知道,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同时,本课也是本教科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三、重难点教学重

3、点: 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三、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1.播放十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断,内容是青铜大鼎冉冉升起,将十运会推向了高潮。(直观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为上好本课建立良好的开端)2.请学生根据影视片段谈谈开幕式这段场景象征着什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3.提问:开幕式上的青铜大鼎是件仿制品,它的原型是什么?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导入到新课的学习,进入司母戊鼎的教学环

4、节) 青铜器1.司母戊鼎被国家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但是最近去国家博物馆参观的人却发现司母戊鼎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国宝失窃了吗?2.多媒体出示新闻“司母戊鼎回乡,为殷墟申遗助力”。同时创设出情景:请你做小导游,为来到安阳殷墟的游客解说司母戊鼎。(3.学生上台解说后,由其他学生向小导游提问题,并解答。、4.关于司母戊鼎的制作方法,在学生充分想象和猜测之后,教师出示教具和图片,破解疑难点。) 甲骨文 1.设问如果没有文字,人们怎样传递信息,让学生探究文字出现的意义。2.以谈话法解决: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出土的地点主要在哪里?甲骨文主要使用于哪个朝代?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甲骨文的出土和识读有什么意义? 3.以“车”为例演示汉字演变的过程,并让学生临摹“车”由甲骨文演变到简体汉字的各种字体。练习 多媒体展示四件国宝,每件文物对应一道题目。 1.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猜测甲骨文。 2. “知识巩固”,完成紧密结合课标的三道填空题。 3. “家乡历史知多少?”说一说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哪个最能代表家乡。最后,学生填写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让学生逐渐学会自我评价,并通过学生的反馈,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