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430870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钱菊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我国冠心病防治任务艰巨,1990-2014年中国农村、城市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1990-2014年中国农村、城市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变化趋势,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近2.9亿,心血管病死亡占慢性病死亡原因首位 冠心病发病率呈“井喷式”趋势,死亡率逐年攀升,陈伟伟,高润霖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5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6):521-8.,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正确应用药物对冠心病进行一、二级预防和治疗乃至病后的心脏康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术期以及术后,也需坚持长期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冠心病预防及治疗原则: 生活习惯改

2、变: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生活规律,防止过劳和焦虑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栓(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减轻心肌耗氧药物(阻滞剂),缓解心绞痛药物(硝酸酯类),调脂稳定斑块药物(他汀类药物)等 血运重建治疗:包括PCI和CABG,本书的特点,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与中国药师协会联合组织编写 经沈阳军区总医院和北京安贞医院42位一线临床医师多次讨论,历时近1年成稿,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目的:解决临床治疗用药的疑难问题,提高医生合理使用药物的能力和水平,有效控制心血管病蔓延,使更多患者受益,主要内容,冠心病用药分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理用药

3、指南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理用药指南 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的用药治疗原则,主要内容,冠心病用药分类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理用药指南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理用药指南 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的用药治疗原则,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主要内容,冠心病用药分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理用药指南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理用药指南 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的用药治疗原则,ACS患者的急救措施,发生疑似急性缺血性胸痛症状时应立即休息,并尽早向急救中心呼救 无禁忌证者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

4、 mg,每5分钟重复1次,总量不超过1.5 mg STEMI患者采用PCI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STEMI患者的溶栓治疗,溶栓治疗适应证,2个或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0.2 mV、肢导0.1 mV),或提示STEMI病史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12h,年龄75岁(I类推荐) ST段抬高,年龄75岁,无论是否溶栓,死亡风险均很大(IIa类推荐) 发病1224h,溶栓治疗获益不大,但对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广泛ST段抬高并经过选择的患者,仍可考虑溶栓(IIb类推荐) STEMI就诊时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颅内出血风险较

5、大,应认真权衡溶栓的益处与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对此类患者首先应镇痛、将血压降至150/90 mmHg时再溶栓,但是否能降低颅内出血尚未得到证实(IIb类推荐) 虽有ST段抬高,但发病时间24h,缺血性胸痛已消失或仅有ST段压低者不主张溶栓(III类推荐),既往任何时间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颅内肿瘤;近期(24周)活动性内脏出血(月经除外);可疑主动脉夹层;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 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物,已知有出血倾向;近期(24周)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10分钟)的心肺复苏;近

6、期(3周)外科大手术;近期(2周)曾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穿刺;曾使用链激酶(尤其5天2年内使用者)或对其过敏者,不能重复使用链激酶;妊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溶栓治疗禁忌证,常用的溶栓药物及用法,STEMI患者的抗栓治疗,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382-400.,NSTE-ACS患者的标准强化治疗,NSTE-ACS的标准强化治疗包括:抗缺血、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部分患者经强化的内科治疗,病情即趋于稳定;另一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早期介入治疗 目前已有循证医学证据发现他汀类药物治疗对ACS患者有益,建议尽早使用,NSTE-ACS患者的标

7、准强化治疗-抗缺血治疗,NSTE-ACS患者的标准强化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382-400.,NSTE-ACS患者的标准强化治疗-抗凝治疗,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382-400.,与肾功能相关的抗凝药物使用剂量,主要内容,冠心病用药分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理用药指南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理用药指南 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 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的用药治疗原则,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一线治疗药物:阻滞剂/钙拮抗剂、

8、短效硝酸酯类 二线治疗药物:长效硝酸酯类、伊伐雷定/尼可地尔/雷诺嗪/曲美他嗪等其他抗心肌缺血药物 根据患者的并发症/耐受性,必要时将二线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药物,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预防危险事件治疗,鉴于目前缺乏循证证据,不推荐其他治疗试图减低心肌梗死或死亡风险的药物(如更年期女性激素替代疗法、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叶酸或维生素B6、维生素B12),也不推荐用大蒜素、辅酶Q10等降低无症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和改善预后,主要内容,冠心病用药分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理用药指南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理用药指南 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的用药治疗原则,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主

9、要内容,冠心病用药分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理用药指南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理用药指南 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的用药治疗原则,14个主要冠心病特殊合并症的用药治疗原则,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冠心病合并慢阻肺,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异常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病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管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目标血压130/80 mmHg,美国高血压指南JNC8 (2

10、014),60岁患者血压目标值为150/90 mmHg 60岁患者(18岁)的血压目标值为140/90 mmHg 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同样为140/90 mmHg,AHA/ACC/ASH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治疗联合声明(2015),年龄80岁,血压150/90 mmHg(IIa/B) 其他年龄ACS(IIa/C)、心力衰竭(IIa/B)合并高血压人群血压140/90 mmHg 其他年龄心梗后、卒中/TIA、颈动脉疾病、肺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合并高血压人群,血压130/80 mmHg(IIa/C),美国高血压指南JNC8治疗推荐,推荐阻滞剂(I/A)和ACEI(I/A)/ARB(I/B)

11、作为首选,降压同时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重构 鉴于钙拮抗剂具有抗心绞痛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推荐心绞痛患者阻滞剂和钙拮抗剂联用(I/A) 不推荐ACEI和ARB联用(III),James PA et al. JAMA, 2014, 311(5):507-20.,稳定型心绞痛和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管理推荐:,AHA/ACC/ASH 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治疗联合声明 治疗推荐(2015),Rosendorff C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5, 65(18):1998-2038.,ACS患者的血压管理推荐:,Rosendorff C et al. J Am Coll C

12、ardiol, 2015, 65(18):1998-2038.,AHA/ACC/ASH 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治疗联合声明 治疗推荐(2015),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评估,注:CHA2DS2-VASc2分的患者推荐使用口服抗凝药物(OAC);1分的患者应使用OAC或阿司匹林,但更倾向OAC;0分可服用阿司匹林或不进行抗栓治疗;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HA2DS2-VASc血栓评分方法,HAS-BLED出血评分方法,注:HAS-BLED评分3分为出血高危组,启动口服抗凝药物或阿司匹林治疗后均须密切随访;INR:国际标准化比值,Lip GY et al. Chest, 2010,137:263-72. Lip GY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1, 57(2):173-80.,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原则,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382-400.,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