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教案 (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9425849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教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教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教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教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教案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从贫困到小康2衣、食、住、习俗变化。3衣、食、住、习俗变化的阶段性特征。4引起衣、食、住、习俗变化的因素。(二)能力目标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三)思想道德教育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二、教学重点重点: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基本史实。三、教学难点难点:认识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原因及与近代社会变动之间的联系。四、课堂活动设计方案1通过浏览幻灯片,概括衣、食、住、习俗等方面的变化。2利用画面图片,分析衣、食、住、习俗变化的阶段性特征。3通过历

2、史学习方法,分析衣、食、住、习俗变化的原因。4通过浏览幻灯片,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五、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自由讨论法、归纳法、比较法六、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实验探讨。七、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小品看录像思考问题。在昨天、今天、明天中大家从这段小品中感受播放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提问切入课题教师提出问题:不知大家从这段小品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回答: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生活习惯在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贫穷到小康展厅一服饰的变迁(一)近代(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代表性服饰男装:西装 中山装、长袍马褂女装:旗袍、上衣下裙让学生思考自己与祖父辈衣食的变化更能感受这堂课的内容阶段特征: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新旧并存学生看图片展示概括服饰的变化特征3分析服饰的变化原因教师总结: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及其影响;国内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穿着舒适度和实用度。(二)现代:代表性服饰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a代表b阶段特征:强烈的政治色彩,朴素单一第二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代表性服饰:异彩纷呈阶段特征:个性、大方、多样、时尚展示二:饮食文化的变迁:1、中餐:八大菜系2、西餐的传入3中西餐区别教师总结:现在人们不但吃饱,而且吃得好,餐桌上除了鱼、肉等外,还有海鲜、牛奶等,人们喜欢吃有营养、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展示三:住房的变迁新与旧

4、、中与西这两对矛盾的复杂交织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的特殊面貌。这种“新”却不是从中国传统建筑的内部自然地演化出来的,而是随着列强的剌刀从外部强加在中国土地上的。与中国传统的庭院式平面布局的住房结构不同,西方的独院式的洋房、里弄住宅更加多元化,而且设计科学合理,房间布置灵活,视野开阔。因此,能被当地的居民和富商接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得出:原因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的变化、外来影响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准备和活动的展示,我们大致了解到了近代以来在吃、穿、住、习俗四个方面变化的相关史实,尤其是中共实行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精神风貌有了根本的改变,请同学们归纳其变化呈现的总趋势和特点。师生共同共同讨论1、总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走向世界。2、特点:巨大、深刻、不断发展、中西合璧、多样化等。外因: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内因:1、思想解放,向西方学习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2、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改革开放等提高了生产力。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课后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基本史实,认识了其变化发展的原因,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会随改革开放的深入而蒸蒸日上,人们的生活水平因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