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知识(幼儿园).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423964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防治知识(幼儿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传染病防治知识(幼儿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传染病防治知识(幼儿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传染病防治知识(幼儿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传染病防治知识(幼儿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防治知识(幼儿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知识(幼儿园).ppt(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三峡坝区分院公共卫生科科长 宜昌市第四、五届预防医学会理事 宜昌市防痨协会委员 宜昌市健康管理学会委员 余小垓 主治医师 2015年12月31日,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一、传染病相关知识 二、手足口病相关知识 三、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一个人的健康代表1,财富、名誉等代表0,如果没有1,即使有再多的0,最终也是0,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传染病的特点:人与人相互传播感染 人、健康、生命、人权、生存权 人需要有健康的心灵、体魄、才能享受生命、生活的快乐 人权最重要的首先就是生存权 有什么都好,千万别有病,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控制传

2、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胡锦涛于年月日签发第十七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类: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计3类39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种,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

3、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26种,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照甲类管理,目前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 (11种,目前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种类不是一成不变的。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

4、以公布。 上述讲述的非典、人禽流感、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纳入就是例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的报告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总结(甲类2小时,乙类24小时,网络直报,越早越好),手足口病的定义,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最终可能导致死,手足口病的病因,有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

5、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亦会传播病毒。患者 在患病第1周最易把此病传染他人,而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1.接触病人皮肤。 2.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等物品。 3.患者喉咙分泌物

6、(飞沫)传播。 4.饮用污染的水。,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 手足口症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状.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手足口病的预防(八条),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

7、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手足口病的预防(八条),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手足口病的预防(八条),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手足口病的预防,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疫苗已经进入临床使用阶段,疾病有望得到有效的控制。,停课、停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等有关法律法规,停课停园具体内容如下:,停课、停园标准,1、以班为单位出现1例手足口病患者,该患者停课10天且痊愈后3天方可复学。 2、一周内同一班级累计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全班停课1-2周,至该班级无新增病例后方可复课。 3、 托幼机构一周内累计出现5例及以上病例停园1-2周,至该园

9、无新增病例后方可复课。 4、学校一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病例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全校停课1-2周,至该校无新增病例后方可复课。,流感防治知识,定义: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流感防治知识,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流感防治知识,流感ABC: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

10、)、丙(C)三型 A型:最常见,可广泛流行及人畜共患,例如1997年在香港肆虐的禽流感,以致政府须屠宰150万只鸡。A型病毒可再分为A1、A2型,并按结构再划分,例如A型H5N1毒株(香港禽流感病毒)、A型H3N2(1995年在武汉发生)、A型H1N1(1995年在德国发生)等。病毒因不定时的基因突变而衍生新品种。,流感防治知识,B型:也会流行,症状较A型轻,无再分亚型。 C型:主要以散发病例出现;无再分亚型。,流感防治知识,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感冒是指鼻感冒,对人体的影响通常只限于呼吸系统。所有症状都与鼻有关,如鼻涕、鼻塞和喉咙痛、咳嗽、甚至发烧等。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 特点:一般不发烧,

11、不传染他人,流感防治知识,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 流感症状影响全身,包括发热发冷、出汗、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可以致命。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有不种类型,每十年左右便会出现新的病毒品种。 特点:高热,传染性强,流行性感冒,病毒特性 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级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消毒一般采用含氯消毒剂,流感病毒,病毒家族:正黏液病毒科 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病毒 呈球形,直径8O一120 nm,有囊膜 根据外膜蛋白血

12、凝素抗原(HA)和神经氨酸酶(NA),甲型流感病毒可以分为l5个H亚型,流感病毒电子显微镜图,流感病毒在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在无孔硬物表面可存活24-28小时 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存活时间大于24小时,在24小时内人手接触病毒污染表面可被传染 在布,纸和餐巾纸上:可存活8-12小时,15分钟内人手接触污染布和纸可被传染 即使病毒量大时病毒在手上存活时间也少于5分钟,但此期间可能导致间接接触传播,来源:Bean B等, JID 1982;146:47-51,流感病毒生存适宜温度和湿度,适宜湿度 35-40% 适宜温度 28C,流感防治知识,流行特点 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

13、行期短,大约68周,常沿交通线传播。 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猪、牛、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流感防治知识,流感离我们并不遥远 2008年坝区流行的分类为甲型,亚型为H1N1,2008年9月10日,宜昌市疾控中心出具的甲型H1N1报告,为国家84个流感实验室之一,流感防治知识,流行特点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污染的日用品,流感防治知识,流行特点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流感防治知识,流感的预防控制,可防可控 联防联控,流感防

14、治知识,流感的预防控制 控制传染源 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六早) 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流感防治知识,流感的预防控制 切断传播途径 1. 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2. 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 3. 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流感防治知识,流感的预防控制 保护易感人群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4、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5、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6、注射流感疫苗。

15、,流感防治知识,疫苗的研发成功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所有疫苗均有副反应,流感疫苗是裂解疫苗,流感防治知识,历史上流感的危害 1917年-1919年 欧洲爆发西班牙流感(病毒类型 H1N1)疫症,导致2,000万人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只是850万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流感疫症。,流感防治知识,1957年-1958年 1957年2月在中国贵州爆发(病毒可能是在1956年从苏联传来),其后散播至世界各地。全球受影响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0%至30%,但死亡率较1919年的疫症为低,约为总人口的0.25%.,流感防治知识,1968年-1969年 流感从香港开始,全球的死亡人数达70万人,其中美国就占3万多人。,流感防治知识,1976年 新泽西一名青年染上猪流感,引致恐慌会爆发新疫症,于是大规模推行疫苗注射。,流感防治知识,1986年-1993年 世界不同地区发生数宗人类染上猪流感的病案。,流感防治知识,1997年 香港发生禽流感,原本只影响鸡只的病毒亦令人类患病。下令层宰150万只鸡。受影响的人数为18人,其中6人死亡。,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培训,预防9字决,勤洗手 吃熟食 莫扎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