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解剖课件-前面.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356783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肢解剖课件-前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下肢解剖课件-前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下肢解剖课件-前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下肢解剖课件-前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下肢解剖课件-前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肢解剖课件-前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肢解剖课件-前面.ppt(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纲要求 概述 表面解剖 详细内容 操作过程 实习要点 自我测试,Department of Anatomy ,Medical College,Qingdao University,第二十一单元 下肢前面的解剖,目的要求:,1、掌握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回流。 2、掌握大隐静脉的行径、属支以及隐静脉裂孔的形态位置。 3、掌握股三角内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以及 股神经的局部关系。 4、掌握股管的局部位置、股环的境界及临床意义。 5、掌握收肌管的组成、位置及内容物(股动脉、股静脉、 股内侧肌支、隐神经、膝降动脉)。 6、了解支配股内侧肌群的闭孔神经的行径及分支分布范围。

2、,7、了解小腿前群、外侧群肌肉及支配这些肌肉的血管和神经。 8、以腓骨小头为标志,掌握腓总神经的局部位置。 9、掌握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的行径。 10、掌握腓浅神经的行径。,概述,下肢前面可分为四个区域: 股前区、 膝前区、 小腿前区、 足背。 本次课主要操作股前区和小腿前区。 股前区与腹、盆腔之间有许多结构是相互延续的。 这些结构往往通过二个重要的通道:肌腔隙与血管腔隙。,小腿前外侧区深筋膜较致密。 在胫侧,与胫骨体内侧面的骨膜紧密融合; 在腓侧,发出前、后肌间隔止于腓骨骨膜。 这样,前、后肌间隔,胫、腓骨骨膜与骨间膜共同围成 前、外侧骨筋膜鞘,容纳相应肌群及血管、神经。,体表标志,1 股前部

3、:髂前上棘、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 2 膝部:髌骨、髌韧带、胫骨粗隆、股骨内、外侧髁 小腿部:胫骨、腓骨、内外踝 胫骨内、外侧髁、腓骨小头、收肌结节、胫骨前缘,足内、外踝。,详细内容,一、股前内侧区 (一)浅层结构 1、皮肤薄厚不均,内侧较薄而柔软,外侧较厚。 2、浅筋膜浅筋膜近腹股沟处分为两层, 浅层为脂肪层,与腹前下壁的脂肪层 (Camper筋膜) 相续; 深层为膜性层,与腹前下壁的膜性层 (Scarpa筋膜)相续。 膜性层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1cm处于股部深筋膜 (阔筋膜)相融合。,(1)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 阴部外动脉、股外侧动脉 (2)浅静脉:大隐静脉及其5条属支 旋髂

4、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 (3)浅皮神经 : 股外侧皮神经 来自腰丛 股神经前皮支 来自股神经 股神经内侧皮支 来自股神经,(4)浅淋巴结: 上群(近侧群、斜群)26个淋巴结, 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下方,又可分为 内、外侧两组 下群(远侧群、纵群)27 个淋巴结, 沿大隐静脉末段纵行排列又可分为 内、外侧两组,腹股沟浅淋巴结,输出管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二)深层结构 1、深筋膜大腿的深筋膜称阔筋膜或大腿固有 筋膜,上方附于腹股沟韧带及髂嵴,与臀筋膜和 会阴筋膜相续,下方与小腿筋膜、腘筋膜相续。 阔筋膜坚韧致密,在大腿外侧份增厚,形成髂胫束。 (1)

5、髂胫束:后缘与臀大肌肌间相续;下端附与胫 骨外侧髁、腓骨头和膝关节囊下部。上份分为两层, 包裹阔筋膜张肌。临床上常用髂胫束作为体壁缺损、 薄弱部位和膝关节交叉韧带修补重建的材料。,(2)隐静脉裂孔: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约 1横指处阔筋膜的卵圆形薄弱区。表面覆盖一层疏松结 缔组织称筛筋膜(外筛板),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进入。 2、前、内侧骨筋膜鞘 阔筋膜向大腿深部发出股内侧、股外侧和股后3个肌间隔, 附着于股骨粗线, 与骨膜及阔筋膜共同 形成3个股筋膜鞘。 分别容纳相应的 肌肉、血管、神经。,3.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腹股沟韧带与髋骨间被髂耻弓分隔为 内侧部的血管腔隙和外侧部的肌腔隙。

6、(1)肌腔隙: 前界:腹股沟韧带外侧部; 后外界:髂骨; 内侧界:髂耻弓。 内容:髂腰肌、股神经和 股外侧皮神经。,(2)血管腔隙: 前界:腹股沟韧带内侧部; 后内界:耻骨肌筋膜及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后外界:髂耻弓。 内容: 股鞘、股、动静脉, 生殖股神经和淋巴管,4、股三角 (1)境界: 上 界:腹股沟韧带 外侧界:缝匠肌内测缘 内侧界:长收肌外侧缘 前壁:阔筋膜 后壁凹陷,髂腰肌、耻骨肌及其筋膜 (或长收肌及其筋膜) (2)内容 有股鞘、股管、股动脉、股静脉、 股神经、腹股沟深淋巴结、淋巴管 及脂肪组织。,股鞘:为腹横筋膜和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 上部形成的筋膜鞘。 股

7、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股鞘腔分为三部分: 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容纳股静脉、内侧部为股管。,股管:位于股鞘的内侧份,长约11cm。 前 界:腹股沟韧带及镰缘上角和筛筋膜 后 界: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 内侧界: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 外侧界: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股管的上口为股环由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 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围成。,股环上面覆盖一薄层疏松的结缔组织为股环隔或内筛板。股环隔上面衬有腹膜,成一小凹为股凹。 股动脉:经股鞘进入股三角,穿收肌腱裂孔移行为腘动脉。 发出:腹壁下动脉、 旋髂浅动脉、 阴部外动脉及 股深动脉 股静脉:与股动脉伴行。 腹股沟深淋巴结:位于股静脉

8、上部及 股管附近,有34个,收纳下肢的神淋巴、 会阴的淋巴以及腹股沟浅淋巴结下群的输出管; 其输出管注入髂外淋巴结。,股神经:起于腰丛,经肌腔隙进入股三角。 其末支为隐神经,在股动脉前面进入收肌管。 5、收肌管(Hunter管): 前壁:大收肌腱板 外侧壁:股内侧肌 后壁:长收肌、大收肌。 收肌管的上口接股三角,下口为收肌腱裂孔。 管内由前向后通过: 隐神经、股动脉、股静以及周围淋巴管。 在下段,由股动脉发出膝降动脉(膝最上动脉), 再分为关节支和隐支,隐支与隐神经伴行。,6、闭孔血管神经束 闭孔动脉沿盆侧壁与同名静脉和神经伴行。,二、膝前区: (一)浅层结构 皮肤薄松弛,皮下脂肪少,易移动。

9、 皮肤与髌韧带之间有髌前皮下囊。 浅筋膜内: 有股外侧皮神经、股中间皮神经、 股内侧皮神经、隐神经的髌下支、 腓肠外侧皮神经末梢分布。 大隐静脉的属支及与小隐静脉的交通支。,(二)深层结构: 深筋膜与深面的肌腱相融合。 股四头肌腱附着于髌骨底及两侧, 继而向下延伸为髌韧带附着于胫骨粗隆。 在髌骨两侧,股四头肌腱与阔筋膜一起形成髌支持带。 股四头肌腱与股骨之间,有髌上囊。,三、小腿前区 (一 )浅层结构 1.皮肤:移动性小,血液供应差。 2.浅筋膜:疏松含少量脂肪,弹性差。 内有浅的血管和神经。 大隐静脉的属支; 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布。,(二)深层结构 深筋膜致密,与小腿前、后肌间隔、骨间膜及胫

10、骨、 腓骨共同构成小腿外侧骨筋膜鞘和小腿前骨筋膜鞘。 1、肌肉: 前群(1)胫骨前肌 (2)指长伸肌 (3)拇长伸肌 外侧群(1)腓骨长肌 (2)腓骨短肌,2、小腿外侧骨筋膜鞘: 有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和腓浅神经。 腓浅神经,下行于腓骨长、短肌之间在小腿中、 下1/3交界处,经腓骨长肌前缘穿深筋膜浅出, 分布于小腿外侧及足背的皮肤。,3、小腿前骨筋膜鞘: 包括小腿前群肌、胫前动、静脉及腓深神经。 (1)胫前动脉: 起于腘动脉,经胫骨后及及骨间膜的上缘 进入小腿前区,至伸肌支持带下缘延续为 足背动脉。 (2)胫前静脉:有两支,与同名动脉伴行。 (3)腓深神经: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及前肌间隔 进入小腿前

11、骨筋膜鞘,与胫前血管伴行。,操作过程,一、股前区 (一)股前区浅层的解剖: 1 皮肤切口: (1)从髂前上棘到耻骨结节,沿腹股沟韧带作一斜行切口,此切口内侧端再绕阴囊根部延伸至大腿内侧面。 (2)平胫骨粗隆下方处,作一横向切口,切口的内、外两端分别到小腿上端的内、外侧面。 (3)从腹股沟韧带中点向下沿大腿前面正中作纵行切口,直到小腿上端的横切口。切皮时,特别是在腹股沟部,注意勿伤皮下神经、血管和淋巴结等。 2剥离皮瓣:将大腿前部的皮肤分别向内侧向外侧翻开。,3寻找和观察浅筋膜内结构: (1)大隐静脉:在股骨内侧髁后内缘处,找大隐静脉,向上 追踪至隐静脉裂孔处,见其穿筛筋膜入股静脉(暂不解剖),

12、 在大隐静脉近端细心寻找在此附近注入大隐静的五条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 前三条浅静脉有同名动脉伴行。若动脉内注有红色颜料,这三 条动脉呈红色可提供寻找的方向。在追踪前三条浅静脉和伴行 动脉的过程中,可见到沿腹股沟韧带下缘平行排列的腹股沟上 浅淋巴结,观察后将其清除。,(2)寻找各皮神经: 在髂前上棘下方约510厘米以下,寻找股外侧皮神经 穿出点,它是腰丛的分支,再向下修洁追踪。 在股前部中线上、中交界处,寻找由股神经发出的 股中间皮神经。 在大腿内侧中、下13交界处,寻找由股神经发出的 股内侧皮神经。 4保留浅血管和皮神经,清除浅筋膜,暴露深

13、筋膜。,(二)股前区的深层解剖。 1 观察阔筋膜:在大隐静脉注入股静脉处,可见隐静脉裂孔 (卵圆窝),窝面上的薄层疏松组织是筛筋膜,窝外侧缘锐 利为镰状缘。附于髂嵴前部与胫骨外侧髁之间的阔筋膜显著 增厚为髂胫束。纵行切开髂胫束上部,可见夹包在其中的 阔筋膜张肌。 2 切开并翻转阔筋膜:沿腹股沟韧带下缘切开阔筋膜,至 隐静脉裂孔外侧缘折向下绕隐静脉裂孔的下缘横切至股内侧 (保留完整的隐静脉裂孔),再向下切至股骨内侧髁,向外 经髌骨上缘横切至髂胫束前缘(注意不要切断髂胫束)。,将阔筋膜翻向外侧,显露大腿前、内侧部肌肉。用手沿髂胫 束内面向后深入,阻手前进的即为股外侧肌间隔,股内侧肌 间隔不必探查。

14、 3 解剖股鞘和股管:包绕股血管根部的漏斗形筋膜鞘即股鞘, 在股鞘前壁轻轻作三条长约1厘米的纵切口,中间切口可显露 股静脉;在股静脉外侧的切口可显露股动脉;在股静脉内侧 切口即为一漏斗形小腔称为股管,管内常可见一个淋巴结和 少量疏松结缔组织。除去股管内淋巴结,试以小指插入股管 向上探查股环境界: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界为腔隙韧带,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可用一个游离的骨 盆标本,从盆腔内观察股环的境界及其与血管的关系。,4 、观察股前群肌: 自髂前上棘向内下斜越大腿前面至膝内侧的带状肌为缝匠 肌;自髂前下棘纵行向下至髌骨的双羽状肌为股直肌;提 起股直肌,可见其深面有股中间肌;位于股

15、中间肌外侧的为股外侧肌;其肌纤维方向是由外上斜向内下;位于股中间肌内侧的是股内侧肌,其纤维方向是由内上斜向外下。四头合成一个腱,包绕髌骨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伸为髌韧带,附于胫骨粗隆。,5 观察股内侧群肌及闭孔神经: 股部的最内侧纵列于耻骨与胫骨内侧髁之间的带状肌为 股薄肌;股薄肌外侧为长收肌;此肌上窄下宽,肌纤维 由内上斜向外下方。在长收肌的外上方有一长方形短肌 为耻骨肌,肌纤维由内上斜向外下。在近耻骨处切断 长收肌的起始部向外下方翻开,见长收肌的深面有一较小 的短收肌和居长、短收肌深面的大收肌。在短收肌和长收肌 之间有闭孔神经前支,短收肌与大收肌之间可见闭孔神经 后支。,6 、观察股三角的境界

16、和内容: 检视股三角的境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 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其尖为内、外侧界的 交点。股三角底呈凹形,由内侧向外侧为长收肌,耻骨肌 和髂腰肌。股三角内由外侧向内侧依次有股神经、股动脉、 股静脉和股管。 7、检查收肌管: 把缝匠肌向外牵开,可见有光泽的大收肌腱板由股内侧肌 架至大收肌,在腱板下部有隐神经和膝降动脉从管内穿出。 切开大收肌腱板,检视收肌管的构成和内容。收肌管位于 大腿中部,缝匠肌的深面,长约15厘米,断面呈三角形 间隙。管的前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 前内侧壁为缝匠肌及大收肌腱板(自股内侧肌架至大收肌)。,管的上端通股三角尖,下端经收肌腱裂孔通国窝。在 收肌管内,前有隐神经,居中为股动脉,后内侧为股静脉。 其前内侧壁下部有隐神经和膝降动脉的隐支伴行穿出。 8、 清理股动脉主干及其分支: 在股三角内清理股动脉主干。股动脉上端除发出前已观察的 三条浅动脉外主要分支有股深动脉,它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 4厘米处,起自股动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