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点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09354037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0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点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点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点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点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点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点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点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复习知识点复习知识点 一、一、事业事业 1.个人层面: “事业”是指个人的成就。 (有意识的追求某种目标或行动) 2.社会层面: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3.国家层面: “事业”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事业(区别 于“企业” ) 。 从学科的角度认为事业是从国家层面上讲的。 崔运武的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 “所谓事业,是我国特有的与全体人民利益有关的以科、教、 文、卫、体为基本内容的行业或部门,及其相应的管理体系。 ” 二、二、公共事业公共事业 定义定义:满足公众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共利益需求的活动及体

2、系。 (与以往的事业相比其实质性 区别在公共性) 公有:公共占有,集体占有,非私人占有。 公用(共享功能) 公益(从目的上看) 公众(开放性) 公共事业的特点公共事业的特点(重点(重点) : (1)准公共性。 产品(或服务) :准公共性; 服务对象:社会公众,公众性; 服务目标:公众利益,公益性。 (2)非营利性。 事业单位: “为了社会公益” 、 “社会服务” 。 社会团体: “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 民办非企业单位: “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 。 三、三、定义:定义: (1)公共物品:具有绝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可分割性;不存在消费上的拥挤效应, 排他消费成本极高。 (政府提供)

3、(2)私人物品:具有绝对排他性和竞争性,利益能够分割,享有独立产权的排他消费。 (企 业或私人提供) (3)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 (谁提供?) 如学校、高速公路、医院等。 学科理论认为,提供准公共物品的组织就是公共事业组织。 如果一个国家的某些组织和部门主要提供准公共物品, 那么其从事的活动可以称为 “公 共事业” 。也以此区别于“公共行政” 。 从社会产品的来源看,人类社会可以分为三类组织: (1)公共行政组织:提供公共物品; (2)公共事业组织:提供准公共物品; (3)私人企业组织:提供私人物品。 2 公共事业组织包含但不限于事业单位。 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

4、我国的社会组织: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 四、四、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事业组织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1 1、事业单位事业单位 定义定义: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的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的特点:事业单位的特点: 1.以社会公益为目的。 (区别于企业,但无法区分开国家机关) 2.以国有资产为基础。 3.从业范围的列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 事业体制的特点事业体制的特点 1.没有生产性收入。 2.国家财政支出。 3.不盈利。 (面临改革的内、外因) 改革的内因改革的内

5、因:弊端:外因外因:改革的大背景: (1)对国家依赖性太强;(1)经济改革; (2)不自立;(2)政治改革; (3)服务性太差(3)社会改革 2 2、社会团体社会团体 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3 3、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 定义定义: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 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包括:包括: 各类民办学校、医院、文艺团体、科研院所、 体育场馆、职业培训中心、福利院、人才交流中心等。 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明显特征是:不是由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举办

6、的 五、五、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定义定义: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 指导、 控制等方式对组织内部提供准公共物品的社会事务进行协调, 从而实现提高经济发展, 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质量,保证实现社会公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1)主体:公共事业组织; (2)客体:准公共物品。 (3)对象:符合条件的社会公众; (4)内容:计划、组织、指导、控制。 (5)评价:是否实现社会公众利益;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 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事业管理的五层含五层含义义(重点(重点) : 3 (1)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以区别于行政管理的主

7、体政府组织或企业管 理的主体企业组织。 (2)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是准公共事务,其受益对象是全社会或多数公众。 (3)公共事业管理内容集中概括为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 永久存在,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经常进行调整。 (4)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是通过对准公共事务一系列活动的调节控制,使准公共事务表现出 有序、有效、可控制的特点,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5)公共事业管理负有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工作绩效不能简单地用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六、六、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教材(教材) : 1 1、公共事业与公共管理的区别公共事业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1)

8、管理范围不同 (2)管理主、客体不同 (3)管理教育的重点不同 (4)学科层次不同 2 2、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 (1)管理主体不同 (2)管理方式不同 (3)管理关系不同 (4)管理的独立性行政管理组织具有阶级性 3 3 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1)目标不同: (2)从竞争性看 (3)从运行方式上看 (4)权力来源 (5)绩效评估 七、七、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基础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基础 1 1、公共需要理论公共需要理论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 ,指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以下 5 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9、 尊重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解释了人类社会作为个体的需要,有物质层面的,有精神层面的。 公共需要公共需要,就是大众化的一般的需要,着眼于群体的需要,或者大部分社会成员的需要 的。 建立在公共需要理论基础之上的,满足公共需要服务的,成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业管理 的一个逻辑前提 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发展研究就是要基于公共的需要来研究和发展的。 公共需要的特点:公共(性) 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共同的” ,或者是“公平和公正、公开的 4 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 ,强调的是多数人共同享有或公开的共同使用。 2 2、公共物品理论(重点)公共物品理论(重点) 公共物品与

10、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俱乐部产品、纯私人产品 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 1、企业介入是因为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2、个人介入是一种慈善动机,或者道德驱使 3、国家介入 a 税收 b 政府垄断资源收益 c 政府经营收益 4、公共事业组织介入 3 3、市民社会理论、市民社会理论 公民社会公民社会: 是指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的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价 值和原则。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是公共的,强制的,权力的领域(他是权利本位的)而公民社会呢, 是私人的,民间的,非强制的,自制的一个空间(公

11、益本位的) 。 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制度分立, 国家对于一个多元主义自我组织市民社会负责, 并且在国 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建立一种公开中介机制政党议会,传媒、法团等。 八、八、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学 定义:关于公共管理者运用社会资源,进行公共服务和管理活动,实现公共目的的过程及对 其规律的研究的知识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学以探求公共管理的现象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因此, 公共事业 管理学要求在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现象的基本属性和特征的基础上, 深入探讨和研究公共事业 管理现象的的本质联系及其发生、方展、和运动的规律。 九、九、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重

12、点) (一)一般的方法一般的方法 1 实事求是的方法 2 理论联系实际 3 矛盾的方法 (二)具体的方法具体的方法 1 社会调查 2 实验法 3 比较法 4 案例教学法 (三)学习的要求学习的要求 1 扎实广泛的知识基础(手) 2 广泛接触实际生活(即社会实践) (脚) 3 勤于思考(脑) 十、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系统 环境环境定义定义:存在于一事物周围的一切事物和要素的总和。 5 公共事业管理的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影响和作用于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外部因素和条件) 内部:影响管理运行的过程,管理主体内部个要素之间的

13、关系(比如,组织内部领导考核制 度、评价等等) 。 外部: 制约着管理运行的方向, 这块我们要清楚的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讲的公共事业管理的环 境主要是指外部环境,也就是狭义的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环境和主体之间的关系环境和主体之间的关系 (一)环境制约着管理主体环境制约着管理主体 1、公共事业管理要适应外部环境的性质。 2、公共事业主体不断地适应环境的新变化。 (二)公管主体对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公管主体对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反过来,主体的发展又不断地在满足变化的过程中,更好的管理公共事业领域,使环境系统 更加合理完善。 环境环境特征特征 1、广泛性 比如从人口来说,数量,民族状况,年龄分布,受教育的程度

14、,甚或到阶级状况等。 2、复杂性 一是构成的因素复杂二是复杂的多元素关系对管理产生复杂的影响三是生存的环境, 实际上 又是其管理的对象 3、差异性 构成环境的因素不仅广泛复杂, 而且由于条件和因素的不同摆列和组合, 对具体的公共事业 管理主体的影响来说是有差异的。 环境环境分类分类 1、根据层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微观和宏观 2、据国别划分为:国内和国外, 3、根据内容可以划分为:政治,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自然 政治经济环境政治经济环境 (一)政治环境一)政治环境 1 .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活动范围,管理极限。 主体的界定,管理权限的划分。 2.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活动方式及目标实现 主

15、体如何管,怎么管,管理方式与政治环境息息相关 3.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和管理主体的社会地位及活动能力 社会发展中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社会发展 社会地位越高这样它的活动能力就强 (二)经济环境(二)经济环境 1 1、技术、技术 技术直接决定生产力的高低,发达国家一定是高技术的,如果离开了生产力,无法论及。 影响:影响: 影响管理水平(生产力水平高,则意味着资金丰富,预算高,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就强) 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经济环境的三要素经济环境的三要素:技术/经济成分/经济体制 2 2、经济成分、经济成分 6 经济成分(所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方式. 单一

16、所有制,一般是集中管理方式,强制的命令的方式 多种所有,多个主题,那将有可能是民主的 3 3、经济体制、经济体制 影响:影响: a.影响管理的制度特征 经济体制的基本类型有市场、计划。他们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形态,决定着管理的制度特 征。 (制度建设) b.影响行为特征 十一、十一、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事业组织(重点)(重点) 公共组织公共组织 定义定义:一般指拥有公共权力,负有公共责任,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的 组织(基本形态) 。 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事业组织 定义定义:公共事业组织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凭借自身特有的功能、资源 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益性组织。 1 广义的公共组织:国家和非营利组织狭义的:政府 2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合成民间组织) 分类分类 按组织的目标:非公共组织和公共组织 按组织的基本性质: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按组织的活动内容和社会功能: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按分类管理的原则: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和民办非企业 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公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