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6.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353660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6.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6.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6.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6.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6.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6.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李四光留日学习造船及其志向;留英学习地质及其目的。李四光代表性的地质力学论著及其成就;创立蜓科化石鉴定标准;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以地质力学理论指导石油、铀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地震预测。理解: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原因。运用:李四光回国工作的原因与目的。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奠基人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推翻“中国贫油”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 引导探究 编制与研读李四光生平年表 概括关键词3 情感态度价值观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科学的态度,不迷信权威,目标专一

2、,持之以恒的努力,是李四光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急国家之所急,将科学服务于祖国与人民,李四光是科技界的旗帜。【重点】:李四光的研究成就及其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难点】:李四光如何应用他的科学理论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课时】;1节【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谱写者其雕塑和孔子、鲁迅等中华名人一起“落户”在中华世纪坛,供全国人民纪念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员、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把“中国贫油论”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他是2 进入正课1留学生涯:1、 留学日本:学习造船 1910年回国,赐“工科进士”2、 留学英国:学习采矿、地质 1920年回国,从事科研与培养

3、人才(北大教授)3、 赴英深造(对国民政府不满) 1950年回国,为祖国科学事业作伟大贡献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4、”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 问:李四光为什么选择造船专业?答:课本历史纵横甲午中日战争时,由于中国的舰船不如日本,吃了败仗。在日本学习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勉励他“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李四光把这些教导铭记于心。为实现儿时的心愿,后来他选学造船专业。李四光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用自己的所学,为国所用,可见李四光的志向十分的远大和崇高。问:李四光为什么一定要回国工作?答:李四光在少年时代丢立下

5、“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他去英国学习的本意就是让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获得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后,虽然有机会在国外工作,并有优厚待遇,但当时中国的地质科学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门人才,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当将自己的所学为祖国服务,因此毅然踏上归国之路。情感教育:现在的人才流失与李四光的对比,教育学生的爱国情怀。2为中国力学奠基:李四光生平年表1889年 出生湖北黄冈1902年 考入武昌高等小学1904年 破格选送日本留学1905年 加入同盟会1907年 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机械1910年 毕业回国1911年 参加留学生廷试,被赐“工科进士”1913年 入英

6、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后改学地质1920年 回国,北大地质系执教1926年 发表地球表面现象变迁的主因1928年 担任中央地质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5年 发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1948年 在伦敦第18届国际地质科学大会上作新华夏海的起源的报告1950年 回国,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60年代初 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1971年 卒于北京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现象变迁的主因一文,在这一著作中,李四光在吸收了当时国际先进地质学家思想营养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和东亚的地质构造特点,形成了中国的地质理论,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这是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抗日战争时期,已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

7、所所长的李四光,1945年,李四光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率先将力学引入地质构造的分析,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地质力学理论始具雏形。问:什么是地质力学呢?答:地质力学是一门边缘科学,按李四光的说法,“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反映地壳运动的一切现象是地质力学考察和研究的对象”。地质力学的研究对矿产的分布规律、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等方面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其他领域成就突出:1、 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创立蜓科化石的鉴定标准提高坚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蜓,是昆虫化石的一类,壳为石灰质,多呈纺锤型。通过对蜓的种属鉴定,可以较为准确地划分含煤的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先后顺序,

8、为寻找和开发煤炭资源提供依据。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深感描述与鉴定的烦琐,李四光创立了10条鉴定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一标准被中外古生物学家普遍采用。2、 冰川学研究领域: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推翻外国人的错误结论第四纪冰川李四光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的奠基人。1921年在太行山东麓和大同盆地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30年代在长江中下游庐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等地发现了各类冰蚀、冰碛地形和冰碛物,撰写了经典名著冰期之庐山,划分了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推翻了国际上许多冰川学权威断言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中国第四纪冰

9、川的确立,是我国第四纪地层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寻找地下水资源、矿金矿床、选定工程建设场址,都有重要指导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亲自组织指导冰川专业人员开赴西南地区,运用其研究成果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李四光的治学态度,实地考察,“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是我们现在学习上所急需的,我们就应该学习这样的精神,把它应用到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去。3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在20世纪前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了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曾派遣一批批专家学者来中国勘察和了解矿产的蕴藏情况。一战期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组织的一支打井对,曾在他们认为最有希望找到石油的

10、陕北一连打了七口探井却一无所获;还有其他一些外国人,也在中国的土地上到处找油,同样是两手空空。于是,他得出了“中国贫油”的结论。 李四光早在三十年代,就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沉降带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面对毛泽东的垂询,李四光根据地质力学的原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整个新华夏体系就是多字型构造体系,它的三个沉降带既生油又储油,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完全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庆油

11、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这里可请学生同桌商讨,在阅读课文的前提下,找出若干个不同领域的“关键词”,以便让他们能准确地理解李四光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石油勘探、铀矿资源、地震预测。发展我国核能事业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回国时克服重重困难带回了一台伽玛仪,这为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4评价李四光李四光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1、 学术地位:我国地质力学的奠基者,杰出的地质学家,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 人格魅力:他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事业,献给祖国和人民,他身上你凝聚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

12、心;3、 总体评价: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以李四光的年表,再次抓住重点内容,回顾他历时40年的地质力学研究,一生为科学、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不可磨灭的贡献。板书:努力向学,蔚为过用 地质力学 第四纪冰川 “贫油”论 铀矿 地震预报【小节】评价【作业】课后练习【板书】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1、 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2、 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3、 评价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