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927553 上传时间:2017-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 ,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2.、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贵族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3.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生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

2、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权,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4.、 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 ,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A、纺织业已经产生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纺织收益高,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5、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上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四羊方尊 三角援戈 人面纹方鼎 乐府钟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6. 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

3、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B、从各地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C、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D、他的商业活动受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7. 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8.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9、 “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 ”英国驻华公使欧格

4、纳的这句话最能表明 A、西方国家要减少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西方国家要限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机器进口会阻碍中国工业的发展 D、西方国家积极支持中国工业的发展10. 1882 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主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洋务企业惧怕民族企业争利C、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D、封建势力阻碍民族企业发展11.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 F1 为阻力,F2 为动力,其中 F1F2 的情况出现于:A、甲午战后初期 B、一战期间C、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 D、解放战争期间民族资本主义 F1F2212

5、.19 世纪 60 年代的福建, “问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 ”这一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是:A、有助于反抗封建势力的压迫 B、有助于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C、对封建势力妥协 D、对外国资本有依赖性13、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14.右为民国初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材料所反映的现

6、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奖励兴办实办 B、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商人乐于投资 D、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15、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短暂春天” B、1927-1936 年间:曲折发展C、抗战期间:遭到沉重打击 D、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16、右图是电视剧大染坊剧照。该剧叙述了 20 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A、主人公出身低微 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C、中

7、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17、 “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这首老歌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它的创作背景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8“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主要是指A、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建设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 “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 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

8、国民经济 B、 “文化大革命”动乱接近尾声C、 “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20、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 “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1、组成我国对外开放体系的各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区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城市A、 B、 C、 D、22、中共十五大就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提出新的理念,其主要“新”在 A、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公有制实现形式

9、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比重23、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场景描述错误的是A.1842 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阅读关于鸦片战争的电报B.1915 年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C.1976 年,北京、上海的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D.1998 年,中国人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年份 民国元年民国二年民国三年民国四年数量 17 37 37 50324. 1872 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应是: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二、材料分析题(共 3 小题,第 25 小

10、题 20 分,第 26 题 18 分,第 27 题 14 分)25、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20 分)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以下两图都发生在 20 世纪 50 年代材料三 右图为凤阳县大包干纪念馆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 分)图一中的“社”指的是什么?(2 分)这次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又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图二反映了这一阶段我国粮食生产的什么现象?(1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

11、一现象的主观原因有哪些?(2 分)当时中央政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4 分)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纪念馆建立的意义。 (2 分)这次以大包干为形式的生产关系调整,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重大作用?(4 分)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 分)材料一清明上河图 (局部) 古代中国主要商业城市数量统计图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 年), 进士蒋以化记载:“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 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 庙口,听大 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 生久矣。 ” 西台漫记记葛贤材料三 朕(

12、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 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 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图二为 19581961 年我国困难时期粮食生产状况图一是一本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3年出版的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 述了当时发生在华北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4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材料四:中国早期民族企业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趋向是什么?(2 分)材料二描述了什么经济现象?(2 分)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 分)材料三反映清朝统治者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2

13、 分)这一政策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2 分)材料四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 分)简要说明这些企业出现的原因?(6 分)27、进行社会调查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的材料是某班级在学习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中对现代中国服饰变化进行社会调查后所作的调查报告,仔细阅读后回答问题(14分)节选一 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 华 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 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 为于 1894 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 纷呈的服装 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传统的袍、衫、

14、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 饰影响,并被 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男装: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20 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广大农村一直沿用 传统的袄裤, 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 女装: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20 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节选二 新中国成立后,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到了 60、70 年代,时代在变,人的思想也开始有了转变,在当时社会的束 缚下,人 们不敢表现出过分的放 荡不羁的样子,所以,穿 绿色的军装就成了当时人们的一大亮点,还有就是工作服,白色衬衫或天青色 衬衫这些就成了那个年代人们的普遍的衣着裙子几乎不见踪迹到了 80 年代牛仔裤、牛仔裙、百褶裙、长裙、短裙、西装裙开始走向市场。就是在寒冬腊月,短裤或短裙外加一双 长袜也经常招展于大街小巷,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观。套装,也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这也说明,当 时的人们想表现自我, 张扬 个性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上升,女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也越来越独立,随着社会的开放、发展,她们也可以像男性一样自信地亮出学位证书,穿上制服与男性共同坦然地走进公司大楼。 这时,服装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她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