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平及思想-定稿.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270902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生平及思想-定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孔子生平及思想-定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孔子生平及思想-定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孔子生平及思想-定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孔子生平及思想-定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生平及思想-定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生平及思想-定稿.ppt(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寻2500年前的孔子及其身后的文化遗产,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五句论语经典名句 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孔子简介,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圣府大门,孔庙,论语为政中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2、六十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苦乐交错人生路孔子的一生经历,自学礼乐,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孔子(前前)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公元前551年 (周灵王二十一年 鲁襄公二十二年 )孔子生于鲁国陬 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尼山附 近),因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故名 丘,字仲尼。,尼山全景,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

3、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说:“吾少

4、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9,俎豆礼容,六岁 公元前546年 (周灵王二十 六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孔子在母亲颜征 在的教育下,自幼好礼,“为儿嬉戏, 常陈俎豆,设礼容“,演习礼仪。,孔子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

5、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子父母合葬墓,十七岁 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 年鲁昭公七年)孔母颜征在卒,与孔 父合葬。此后不久,季氏宴请士一级 贵族,孔子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 之门外。,11,学琴师襄,二十九岁 公元前523年(周景王 二十二年 鲁昭公十九年)孔子学琴 于师襄子。他长时间练习一支曲 子,直到理解了乐曲的内涵,进而 领悟到作者是周文王,师襄很佩 服,告诉他乐曲名叫文王操。,杏坛讲学图,三十岁 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 鲁昭公二十年)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在最早的弟子中,比较知名的有颜

6、路、曾点、子路等人。,13,三十四岁 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孟僖子将死,嘱其二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向孔子学礼。孔子得到鲁君的支持,与南宫敬叔适周,观周朝文物制度,问礼于老子,收获极大。,孔子入周问礼碑(今河南洛阳),孔子登临处(今山东泰山),泰山问政,三十五岁 公元前517年(周敬王三年 鲁昭公二十五年)鲁昭公帅师攻伐季孙氏,季孙、叔 孙、孟孙三家联合反抗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因鲁乱适齐,路经泰山,遇一女子哭诉亲人被虎咬死仍不愿离开此地时,不由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慨叹。到齐国后,为高昭子家臣,藉以进见齐景公。,孔子闻韶处(今山东临淄),三十六岁 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

7、鲁昭公二十六年)孔子在齐与齐太师 语乐,听到韶乐(相传是舜时的 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兴奋地说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16,观器论道,四十六岁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 年 鲁定公四年)孔子观鲁桓公庙宥坐 之欹器,对弟子说:“吾闻宥坐之器者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恶有 满而不覆者哉!“他认为应该“谦而损 之又损可也。“,17,四十七岁 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 年 鲁定公五年)鲁国季氏家臣阳货 专鲁政。阳货劝孔子出仕,孔子口 头答应,但终不仕。退而修诗 、书、礼、乐,以教弟 子。,退修诗书,五十一岁 公元前501年(周敬王十 九年 鲁定公九年)孔子在鲁。 孔子 任中都(今山东

8、省汶上县西)宰, 卓有政绩,治理一年,四方则之。,中都故址(今山东汶上县西),19,五十二岁 公元前500年(周敬王二十年 鲁定公十年 )孔子在鲁。 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由小司空升大司寇,摄相事。 夏,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为定公相礼,事先作了武事准备。齐欲劫持定公,孔子以礼斥之。 齐君敬惧,遂定盟约,并将侵占的郓、讙、龟阴等地归还鲁国,,夹谷(今山东莱芜西),夹谷会齐,归田谢过,20,五十五岁 公元前497年(周敬王 二十三年 鲁定公十三年),鲁君怠 于政事,多日不听朝政,也不按礼 制送膰肉(当时郊祭用的猪肉)于 孔子,孔子失望,弃官去鲁。 孔子到卫国,灵公亲自到郊区 迎接,并按照他

9、在鲁国的待遇给予 俸禄。后卫灵公听信馋言,监视孔 子,遂于十月去卫适陈。 在过匡地(今河南省长垣县 境)时,匡人误认孔子为阳虎(因 阳虎曾欺压匡人,匡人恨之),围 困了他。后经蒲地(亦在长垣县 境),又被围困。遂返卫。,因膰去鲁,灵公郊迎,匡人解围,21,丑次同车,五十六岁 公元前496年(周敬 王二十四年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回到卫国,卫灵公与夫人南子让孔子为次乘招摇过市,孔子耻之,曾去卫而又返。,灵公问阵,五十九岁 公元前493年(周敬王二十七年 鲁哀公二年)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提倡礼乐,不言军事,说:“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西河返驾,孔子见灵公不能用己,决计离卫 西去,投奔晋国赵简子。走

10、到大河 边,听说赵简子杀害了两个贤人,不 由得临河而叹,返回卫国,然后去卫 如曹适宋。,宋人伐木,在适宋的路途上,孔子与弟子习 礼于檀树之下,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把大树砍掉了。孔子只好微服而行,逃到郑国,郑国也没有接待,只好取道适陈。,23,六十三岁 公元前489年周敬王三十一年 鲁哀公六年)孔子在陈。 孔子离陈去楚,在陈蔡间被困,绝粮七日,弟子饥馁皆病。,在陈绝粮,弦歌台,陈蔡绝粮,弟子饥馁皆病,孔子依 然讲诵、弦歌不止。守死善道,表现了 不屈不挠的精神。,子西沮封,楚昭王欲重用孔子,使使奉币来 聘,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由于楚 令尹子西的阻拦,此议遂止。,25,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

11、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杏坛礼乐,韦编三绝,26,七十三岁 公元前479年(周敬王四 十一年 鲁哀公十六年)孔子逝世,葬于 “鲁城北泗上”。弟子皆守墓三年,唯 子贡庐墓六年,然后离去。,西狩获麟,

12、治任别归,岁时,独子孔鲤去世。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日,赍志而殁。,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

13、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孔子在中华文明的进步史上,至少有五大贡献。,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 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时有诗3000余篇,孔子选取其“可施于礼义”的 305 篇,按风、雅、颂分类,形成诗经文本,并作了解说。尚书又称书、书经,中国古代最早的历史文献,相传为孔子编定。,一、文献学上的贡献。,二、史学上的贡献。,孔子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的作者。全书仅 1.6 万余字,却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 242年的鲁国历史。孔子

14、修春秋,是出于拨乱反正的政治目的。孟子 滕文公下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史记太史公自序称,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孔子修春秋,确立了许多书写历史的原则和凡例,最著名的是所谓“春秋笔法”,即:用简约的文字表达复杂的微言大义,褒善贬恶,“一字之褒,如同华衮之荣;一字之贬,无异斧钺之诛”。孔子修春秋,通过把历史的原始记录改写成历史著作,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史学。应该说,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才是中国史学之父。因孔子作春秋,“春秋”二字便成了历史的代名词。,三、哲学上的贡献。,易是大道之源,也是中国哲学之源。汉书艺文志记易之由来,“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认为在易之早期发

15、展史上,有三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阶段,周文王由八卦演为六十四卦是第二阶段,孔子作易传是第三阶段。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孔子好易,是“观其德义”。孔子以其非凡的慧觉注意到易的“德义”层面,发现了蕴含于易之中的丰富哲理,于是作 易传十篇予以系统阐发。可以说,是孔子使易转向哲学,从而引发了易学革命的第一人。,四、政治上的贡献。,孔子从“仁者爱人”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仁政德治,将社会公正、秩序、诚信和人民的福祉摆在第一位。提出为政要从自身做起,“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 道之以德,

16、齐之以礼”的德治优于“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法治。他的政治理想,一是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一是实现“天下有道”的“小康”社会。这是孔子为中国人设定的两个理想社会的目标。,五、教育上的贡献。,孔子创办民营学校,是打破奴隶主阶级对教育资源垄断的第一人。孔子高举“有教无类”的旗帜,冲破了教育上的分配不公,是教育面向平民的第一人。孔子先后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是中国模范教师第一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尊为“万世师表”。孔子在教学活动中,选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将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育。孔子在其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孔子的政治思想,时代背景,材料:春秋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