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技巧ppt.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230074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PT 页数:238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推拿技巧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8页
中医推拿技巧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8页
中医推拿技巧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8页
中医推拿技巧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8页
中医推拿技巧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推拿技巧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推拿技巧ppt.ppt(2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医 推 拿 疗 法 Chinese Tuina,2,推拿学概述 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的适应证 推拿的禁忌证 常用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简介 推拿介质,主要内容,3,推拿学概述,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案扤等,是中医学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医外治法之一。 “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明代。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小儿推拿秘诀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称为推拿。 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又是一门年轻而 有发展前途的医疗科学。 黄帝内经、黄帝歧伯按摩十卷这两部书 第一次完整地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确立了按摩 作为一门医疗学科在中医学体系中的地位。,4,推拿的定义,中医推拿是在中医基础 理论指导下,

2、根据病情, 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或穴 位上,运用各种手法以及 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以 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 态,从而达到疾病防治目 的的一种方法。,5,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的基本作用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达到 1.舒筋通络,解痉剥粘,滑利关节 2.理筋正骨,纠正调曲,整形复位 3.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4.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推拿直接放松肌肉的机理,1.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加强局部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促进水肿血肿吸收。 2.抓住原发性压痛点,提高局部痛阈。 3.充分拉长肌肉,解除其紧张痉挛。 4.直接剥离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度。 5.纠正小关节紊乱及滑膜嵌顿。 6.整复关节错缝、

3、错位、脱位。,推拿的双向调节作用,推拿既可放松肌肉也可恢复肌张力,促进萎缩的肌肉恢复肌容积。 推拿既可缓解肠痉挛也可促进肠蠕动 推拿既可降血压也可提高低血压 推拿既可舒缓神经治疗失眠也可提高神经兴奋性解除疲乏困倦,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松则通 顺则通 动则通,9,推拿的适应证,推拿疗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 骨伤科病证:颈椎病、落枕、环枢椎半脱位、肩周炎、肱二头肌长腱滑脱与肌腱炎、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岗上肌肌腱炎岗上肌肌腱钙化、肩峰下滑囊炎、背肌筋膜炎、网球肘、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综合征、骶髂关节损伤(或半脱位)、肋软骨炎、胸胁岔气、软组织急性扭挫伤、骨质增生及骨折

4、后期与脱位等。 外科病症:手术后肠粘连、胆囊炎、乳痈初期、乳腺增生症、褥疮、面部黄褐斑等。,10,推拿的适应证,内科病证:头痛、失眠、胃脘痛、胃下垂、呃逆、便秘、久泄、支气管哮喘、肺气肿、高血压、胆绞痛、心绞痛、糖尿病、中风病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阳痿、肥胖等。 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盆腔炎及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等。 儿科病症: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疳积、痢疾、便秘、尿闭、夜啼、遗尿、惊风、百日咳、肌性斜颈及小儿麻痹症等。 五官科病症: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声门闭合不全、假性近视、视疲劳、耳聋耳鸣、慢性咽喉炎及鼻炎等。,11,推拿疗法的禁忌证,一些急性传染病,如肝炎、脑膜炎、肺

5、结核等。 外伤出血、骨折早期、截瘫初期、以及内脏的损伤等的局部。 感染性疾病,如丹毒、脓肿、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烫伤与溃疡性皮肤病的局部等。 各种恶性肿瘤的病灶区。 过饥过饱、极度疲劳或酒醉之后。 严重心脏病及精神病患者。 女性经期腹部和腰骶部或妊娠期不宜推拿。 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12,推拿的基本治法,推拿基本治法可以概括为推拿八法: 温法:“劳者温之”“损者温之”,适应于虚寒证 清法:以清热为主要的作用 和法:和解之法 汗法:适应于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 补法:使用于功能衰弱及体虚者 泻法:为攻逐结滞、通泄大便的治法 通法:“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适应于痛证或经络不通所引起的

6、病证 散法:“结者散之,摩而散之”,13,推拿手法要求,推拿手法是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照各种特定 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体表进行操作。 熟练的手法技巧应该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从而达到“深透” 。 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 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 均匀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不要时快时慢, 压力不要时轻时重; 柔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 粗暴,变换动作要自然。,推拿手法要求,做到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 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

7、断续续。也就是说一方面是每个手法(除个别手法外)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的时间,不宜频繁更换手法;另一方面是整个手法施术过程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如15分钟至1小时不等,否则难产生预期的效果。,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有力“,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手法有力是手法操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力是一种技巧力.根据治疗对象,施术部位,手法性质和病证虚实以及患者的体质而变化应用.用力的基本原则是既保持治疗效果,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推拿手法要求,所谓“均匀”,是指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压力,作用范围都必须保持相对的一致,不要时快时慢,时轻时重,也不要作用范围时大时

8、小。,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柔和”,是指手法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这要求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变换动作要自然,协调.需注意,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用力在于和缓,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深透”,是指病人对手法刺激的感应和手法对疾病的治疗。要求手法刺激,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使效应有一定的穿透力,转之于内,深入到组织,器官甚至体腔深部,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深透” 效应的产生,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综合作用的结果。,推拿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是有机联系着,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

9、有力,又柔和,从而深透组织,达到解除疾病目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在临床运用时,力量是基础,手法技巧是关键,两者必须兼有,缺一不可。,21,常用推拿手法,手法的补泻作用, 主要与所用手法的性 质、刺激的强弱和时 间的长短有关: 补法刺激较弱、 较浅,作用时间较长 兴奋作用; 泻法刺激较强、 较深,作用时间较短 抑制作用。,根据手法的动作 形态,推拿手法可以 归纳成为以下六大类: 摆动类 摩擦类 振动类 挤压类 叩击类 运动关节类,22,一指禅推法:用大拇指指端、或指面或偏峰着力于 一定穴位或部位上,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 通过前臂与腕部的协调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 使力

10、轻重交替、持续地作用于受术部位上的一种手法。 动作要领:要掌握腕部放松,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手法频率以120160次/分为宜。 临床应用:本法接触面积较小,但深透度大,可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的功能,适用于头痛、胃痛、腹痛及关节筋骨酸痛等病症。,摆动类 手法,常用推拿手法,23,滾法:通过前臂的旋转和腕关节屈伸外旋的连续动作使手背近小指部分或小指、环指和中指的掌指关节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往返动的一种手法。 动作要领:肩、臂要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动作过程中不可有跳动现象,手法频率120160次/分。,常用推

11、拿手法,24,临床应用:滾法压力大,作用面积广,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中风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25,揉法:用掌根、大鱼际或手指指腹在体表作环形运动,以带动皮下组织回旋运动的一种手法。 动作要领:操作时以掌或指为着力点紧贴体表,腕部放松,以肘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使掌或指作环形运动。动作药协调、用力,以使皮下组织随之回旋运动为度。手法频率120次/分。 临床应用:本法着力面积达,刺激量小儿轻柔舒适,可用于全身各部。具有宽胸理

12、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脘腹痛、胸闷胁痛、便秘及软组织损伤的肿痛或风湿痹痛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26,摩擦类 手法,摩法:分为掌摩法、指摩法两种。分别用掌面或食、 中、环指指面附着于受术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 连同前臂、掌及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动作要领: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 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120次/分左右。 临床应用: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 手法。具有理气和中、消积导滞、调理脾胃等功能。 适用于脘腹胀痛、食积胀满、胸胁胀痛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27,擦法:用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或掌跟部附着在受术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

13、的一种手法。 动作要领:操作时腕关节伸直,手指自然分开,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带动手掌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频率120次/分左右。用力要稳,力度适中,持续均匀。 临床应用:本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多用于胸腹、腰背、四肢等部位。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适用于腰背酸痛、肢体麻木、消化不良、末梢神经炎、神经衰弱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28,推法:用指、掌或肘着力于受术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直线移动的一种手法。分为指推、掌推、肘推三种。 动作要领:操作时指、掌或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 临床应用:本法可用在人体各部位使用。具有温经活络、活血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

14、适用于腰背酸痛、肢体麻木、消化不良、末梢神经炎、神经衰弱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29,搓法:用双手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的一种手法。 动作要领: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 要慢,动作过程要流畅自然。,临床应用:本法 常用于腰背、胁肋、 及四肢部,以上肢 最为常用。具有调 和气血、舒筋活络 等作用。一般作为 推拿治疗结束手法。,常用推拿手法,30,振动类 手法,抖法:用双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用力使患者肢体产生连续的小幅度上下颤动的一种手法。 动作要领:操作时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临床应用:本法多用于四肢部,尤其常用于上肢,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之一。具

15、有调和气血、解除粘连、通利关节、放松肌筋等作用。适用于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31,振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受术部位,前臂和手部的肌肉 强力地 静止性用力而产生振颤动作的一种手法。 动作要领:操作时,力量要集中于指端或手掌上,注意力要集中,用“意识”使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紧张而产生小幅度上下急骤的振颤动作,动作过程要求深透,不可摆动手臂或移动手指掌。 临床应用:指振法适用于穴位,掌振法适用于全身各部。具有活血祛瘀、理气和中、消食导滞、温经散寒等作用。适用于肝气郁滞、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32,按法:分为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用拇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为指

16、按法;用单掌或双掌, 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成为掌按法。 动作要领: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 临床应用:常与揉法组合成“按揉”复合手法。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头痛、肢体酸痛麻木等病症。,挤压类 手法,常用推拿手法,33,点法:用拇指指端或屈指骨突部或肘尖,着力于受术部位或人体穴位上垂直下压的一种手法。分别称为拇指点、屈指点和肘点法。 动作要领:操作时要求做到深透,用力大小视受术部位肌肉厚薄程度而定,用力由弱渐强再由强而弱,不可用暴力点压。较按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更大。,常用推拿手法,临床应用:浅表穴位用指点法;较深的部位用屈指点;肌肉丰厚的部位用肘点。具有通经活络、消积破结、调整脏腑功能、解痉止痛等功能。适用于脘腹挛痛、腰腿疼痛麻木等病症。,34,捏法:用手指挤捏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 分为三指捏和五指捏:分别是用拇指与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