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学第四次.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065731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护理学第四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老年护理学第四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老年护理学第四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老年护理学第四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老年护理学第四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护理学第四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护理学第四次.ppt(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第一节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一)感知的特点 感官老化、功能衰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功能下降 反应慢、行为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易跌倒 “隔绝感”,二)记忆的特点 是人们对感知、体验或操作过的印象经过加工保存在大脑中,并在需要时提取出来。 1)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初级记忆:是指老年人对与刚听过或刚看过、当时在脑 子里还留有印象的记忆。 次级记忆:是指对自己听过或看过一段时间的事物,经 过编码储存在记忆仓库,以后需要加以提取 的记忆。,2)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机械记忆: 对生疏的或需要死记硬背的记忆。 逻辑记忆: 对过去、与生活有关的

2、事物或有逻辑联系的记忆,2.记忆的生理性老化 随年龄增加,记忆能力下降,记忆速度变慢; 逻辑记忆尚好,机械记忆较差; 远事记忆尚好,近事记忆较差; 3.记忆的病理性老化 由于疾病引起的记忆障碍,,三)思维的特点 思维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最高形式,是更为复杂的 心理过程, 老年人因记忆力的减退,在概念形成、解决问题 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都受到 影响,且个体差异很大。,四)情绪与情感的特点 情绪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它是意识的一种外部表现。 其体验于内的叫“感情”:如爱、恨、亲、疏。 表露于外的称为“表情”:如喜、怒、哀、乐。 体验于实践活动中的兴奋状态称为“情绪”: 如

3、兴奋、颓丧、激动、平静等。,老年人的情感 情感与需要密切相关: 需要满足,产生正性情绪高兴、欢乐; 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负性情绪忧郁、焦虑、 恐怖、愤怒甚至自杀; 情感的社会性和可塑性: 随社会环境、社会角色、人际交往的状况而变化。 为社会做贡献,会产生荣誉感、成就感、满足感;,老年人的消极情绪: 失落感 孤独感: 自卑感: 衰老感和死亡感:,不良情绪所导致的后果: 最初的生理变化心身反应:失眠、不安等; 情绪持续不良心身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不良情绪持续较长时间心身疾病: 各种精神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 甲亢、糖尿病、癌症等;,五)智力的特点 智力是学习能力或实践经验获得的能力

4、。 1.液态智力:图形、物体、空间关系的认知和判断等 形象思维有关的智力; 2.晶体智力:语言、文学、数字、概念、 逻辑等抽象 思维能力有关的智力; 3.随年龄增长,液态智力下降,而晶体智力有所上升。,六)人格的特点 人格即人的特性或个性,包括性格、兴趣、爱好、 倾向性、价值观、才能和特长等 1.人格的特点: 1)稳定性:个性一旦形成,不易改变 2)深刻性:所有行为方式都受个性的影响 3)特异性:每个人的个性不同,2.老年人格方面的变化 : 不安全感: 老年孤独感: 适应性差: 拘泥刻板、速度减退: 趋于保守: 回忆往事:,人格适应模式 整合良好型 1.重组型 2.中心型 3.离退型 防御型

5、1.坚持型 2.收缩型,人格适应模式 变动依赖型 1.寻求援助型 2.冷漠型 整合不良型,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 各种生理功能减退 社会角色、地位的变化 婚姻、家庭与人际关系 、经济状况的改变 营养状况 体力或脑力过劳 疾病 文化程度,第二节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评估,认知的评估 外观行为、语言、思考、知觉、记忆力、注意力、高等认知能力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简易操作智力状态问卷,情绪与情感的评估 焦虑的评估 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表现出的紧张、恐惧、担忧等综合性情绪 1.交谈与观察 2.心理测验 汉密顿焦虑量表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情绪与情感的评估 抑郁的评估 个体失去某种其重视或追求的东西时

6、产生的态度体验 1.访谈与观察 2.心理测验 汉密顿抑郁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老年抑郁量表,第三节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适应与完好状态。 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心理功能正常,无心理疾病 能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变化,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完善自我,过有效率的生活,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 情绪健康 意志坚强 关系融洽 环境适应 行为正常 人格健全,心理健康“三良好” : 良好的个性 良好的处世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百岁老人的心理特点 热爱生活,有幽默感 对任何事都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态度 有精神信仰 个人的勇气 在每个人

7、生转折点都有重新安排生活的出众能力,三、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一)促进与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原则 适应原则 整体原则 系统原则 发展原则,二).促进与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 1.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生老病死 教育老年人树立正确的衰老观、疾病观、生死观 学会适应 树立老有所为、老有所用的新观念 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多与人交往,多参加社会活动 。 帮助和教育老人妥善处理生活中意外事件,善于自我排解 ,勇于并善于适应不幸遭遇.,2. 关心照顾老人,尊敬老人,多与老人沟通,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保持心理平和 3.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保健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坚持适量运动: 4

8、.鼓励老年人勤用脑,老有所学 5.妥善处理家庭关系 6.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树立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尽快发展老年人服务事业,第四节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老年焦虑症 广泛和持续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易烦恼、紧张、过分自责、适应能力差、敏感 病因: 1.各种生活事件 2.疾病或药物副作用 3.老年人体弱多病,行动迟缓,力不从心,临床特点 指向未来的害怕不安和痛苦的内心体验、精神运动性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急性焦虑急性惊恐发作 幻觉、妄想 慢性焦虑提心吊胆、注意力不集中 食欲、消化功能、免疫功能低下 自杀倾向,护理评估 健康史 体格

9、检查 实验室检查 焦虑量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环境评估量表 心理-社会状况,常见护理诊断及合作问题 焦虑 舒适的改变 与焦虑伴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部分自理缺陷,护理目标 焦虑减轻或消失 躯体不适减轻或消失 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 对症护理 评估焦虑程度;认同患者感受;减轻紧张情绪;社会支持 用药护理 健康教育,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 对症护理 评估焦虑程度;认同患者感受;减轻紧张情绪;社会支持 用药护理 健康教育,老年抑郁症 持久的心境状态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情绪低落、焦虑、迟滞、躯体不适 个体失去某种其重视或追求的东西时产生的态

10、度体验 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之一 自杀倾向,病因 生物因素 神经递质减少 生理病理因素 疾病的压力 心理社会因素,临床特点 精神症状 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活动减少 躯体症状 睡眠障碍、心悸、胸闷、腹胀 特点: 躯体症状多见;焦虑;妄想;自杀倾向,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重点评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抑郁量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社会支持评估量表,常见护理诊断及合作问题 个人应对无效 思维过程紊乱 睡眠形态紊乱 自杀倾向,护理目标 能面对现实,自信 抑郁减轻或消失,减少复发 睡眠正常 无自杀念头和行为,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保持合理的休息和睡眠 饮食护理 心理护理 阻断负

11、向的思考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习新的应对技巧,护理目标 严防自杀 1.识别自杀动向 2.环境布置 3.专人守护 4.工具及药物管理,护理目标 用药护理 不可随意增减药物 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物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积极社交;与子女同住;社区支持,老年期适应障碍 离退休综合征 老年人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生活方式 焦虑、抑郁、悲哀、恐惧 适应性心理障碍 角色转换,相关因素 心理准备不足 个性特点固执、急躁、严谨,原来工作繁忙、事业心强 个人爱好缺失,失去精神寄托 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减少 职业性质领导干部,临床特点 焦虑症状 急躁、注意力不集中

12、 性格变化明显 抑郁症状 悲观、行为退缩 躯体不适,空巢综合征 老年人生活在空巢环境中,由于人际疏远而产生被分离、舍弃的感觉,出现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调症状,相关因素 老人独居时间增加 自身个性的原因 临床特点 心理社会方面 子女离家后精神空虚 生理方面 躯体化症状 孤独感引起的疼痛泛化,护理评估 健康史 体格检查 心理-社会状况 重点评估 1.心理功能状态 2.社会支持系统 3.生活环境 4.家庭功能 实验室检查,常见护理诊断及合作问题 焦虑 个人应对无效 社交障碍 家庭作用改变 自尊紊乱 精神困扰,护理目标 老年人能获得相应的生理、心理、社会支持 参与适当的社会活动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运用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适应角色转换 焦虑、抑郁、躯体不适减轻或消失,护理措施 正视离退休和空巢,提前做好计划和心理准备 引导老年人调整心态,顺应规律,积极看待离退休并应对空巢出现 子女要多关心父母 政府部门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必要的心理和药物治疗,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