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医政管理.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059196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篇--医政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九篇--医政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九篇--医政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九篇--医政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九篇--医政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篇--医政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篇--医政管理.ppt(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医政管理,教学要求: 了解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设置审批、登证、执业和监督管理、分类管理;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处理;医疗事故的鉴定和处理程序与办法;医疗安全防范的模式。 理解医政管理的性质、原则和内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掌握医疗机构的概念和宗旨;医政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基本职能;医疗安全、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概念;医疗事故的界定和分级。,教学内容: (一)医政管理概述 (二)医政管理的组织和职能 (三)医疗机构管理 (四)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五)医疗安全管理,第一节 概述,医政管理是对医疗机构管理的总称,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医疗组织、医疗活动及医疗市场所实施的行政管理

2、。,一、医政管理的工作性质、任务 1.工作性质 医政管理工作是医政管理人员代表政府对医疗机构实施指导、督导、直接领导的职能性工作,而并非是单一的医疗业务工作; 既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又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在对医疗机构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起枢纽作用; 主要行使监督、指导和评价职能。,2工作任务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条例; 制定区域医疗事业发展规划,组织、建设城乡三级医疗网,拟订和实施城乡医疗组织和医疗建设,对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实行全行业管理; 贯彻执行卫生部以及省卫生厅等卫生主管机关颁布的有关医疗卫生技术管理的条例和制度;,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有关指示制定实施办法; 保证医

3、疗工作的正常开展; 促进医疗技术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处理医疗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负责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二、医政管理的工作内容 医政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个体行医、家庭病床和村卫生室整顿等的业务管理。 三、医政管理的原则 医政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的原则;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的原则;公平性原则;可及性原则;分级原则;中西医并重原则;整体效益原则。,第二节 医政管理的组织和职能,一、医政管理的组织机构 医政组织是各级政府卫生行政机构管理医疗机构及医疗活动的职能部门。 中国医政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是:,中华人

4、民共和国卫生部设医政司;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设医政处; 各市、地、自治州卫生局设医政科; 县(市、区、旗)卫生局设医政股; 各级各类医院设医务处(或科)、护理部; 乡镇卫生院设医疗和护理组。,这些机构分别管理所属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处在医疗第一线,所设医务处(或科)和护理部较卫生行政机关的医政管理要单纯,主要负责医院内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的管理。 二、医政管理的基本功能 医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有:规划职能、组织职能、规范职能、协调职能、指挥职能、控制职能。,三、医政司的主要职责 研究指导医疗机构改革,拟定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管理法规和服务标准,拟定医务人员执业标准、服务规

5、范; 监督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依法监督管理血站、单采血浆站的采供血及临床用血质量; 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组织紧急救护; 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也设在医政司。,第三节 医疗机构管理,一、概念 医疗机构是指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组织,包括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 医疗机构的宗旨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的健康服务。,医疗机构管理是指对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全过程所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使之经常处于应有状态,并对变化了的客观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达到最佳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的目的。 二、医疗机构的设置 中国的医疗机构主要包括

6、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厂矿职工医院、疗养院等。 三、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设置审批、登记、执业和监督管理,1.医疗机构规划布局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医疗机构,并纳人当地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2.医疗机构设置审批 单位或者个人设置医疗机构,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方可向有关部门办理其它手续。,3.医疗机构登记 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7、 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由批准其设置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办理。 医疗机构改变名称、场所、主要负责人、诊疗科目、床位,必须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医疗机构歇业,必须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经登记机关核准后,收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4.医疗机构执业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医疗机构执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5.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的监督管理职权包括负责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和校验; 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

8、动进行检查指导; 负责组织对医疗机构的评审; 对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行为给予处罚。,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按照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医疗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由医院管理、医学教育、医疗、医技、护理和财务等有关专家组成。 评审委员会成员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聘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对达到评审标准的医疗机构,发给评审合格证书;对未达到评审标准的医疗机构,提出处理意见。,四、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 1.

9、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内容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 国家根据医疗机构的性质、社会功能及其承担的任务,制定并实施不同的财税、价格政策。,2.医疗机构性质划分的依据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按机构整体划分,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医疗机构的经营目的、服务任务,以及执行不同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和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人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实际运营中的收支结余只能用于自身的发展,如改善医疗条件、引进技术、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等。 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

10、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3.医疗机构性质划分的原则 现有医疗机构性质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自愿选择和政府核定相结合;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体和主导地位; 符合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4.医疗机构分类的核定程序 医疗机构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进行设置审批、登记注册和校验时,需要书面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明其性质,由接受其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医疗机构投资来源、经营性质等有关分类界定的规定予以核定,在执业登记中注明“非营利性”或“营利性”。,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营利性医疗机构,按有关法律法规还需到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有关部门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11、。医疗机构改变其性质,须经核定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批准并办理相关变更手续。,第四节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一、基本概念 1.质量 是指产品和服务的优劣程度,是满足规定和顾客潜在需要的特征总和。,质量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规定质量、要求质量和魅力质量。 规定质量:指产品和服务达到预定标准; 要求质量:满足顾客的要求; 魅力质量:指产品和服务的特性远超出顾客的期望。,2.医疗质量 从狭义角度,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又称诊疗质量; 从广义角度,它不仅涵盖诊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果(投人产出关系)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12、,又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3.质量管理 是确定和实施以质量为中心的全部管理职能,质量管理的职责由最高管理者承担,也要求组织的全体人员承担义务并参与。质量管理包括战略策划、资源分配和其它有系统活动。 4.医院质量管理 是在医院系统中全面实行质量管理,按照医疗质量形成的规律,应用各种科学的方法,以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达到预定目标的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TQC) 是通过专门的组织制定质量计划,在系统内开展连续的医疗服)务改善活动,使服务的质量满足病人的期望。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强调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一切以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按PDCA循环办事。,PDCA循环 指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循环上升

13、的过程。同时,全面质量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观念,主要包括:,重视病人满意度; 无缺陷的观念; 质量保证和控制相辅相成。,广义的顾客意识; 医疗服务内涵的扩大; 质量中的成本意识;,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结合医疗机构所面临的卫生改革的新环境、新要求,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树立病人至上,质量第一,费用合理的原则;,预防为主,不断提高质量的原则; 系统管理的原则,强调全过程、全部门和全员的质量管理; 标准化与数据化的原则;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三、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实现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完成系统的特定任务,必须有组织的保证。结合医疗质量管理的实

14、际,在医院要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一般分为三层: 医院质量自主管理 科室和部门质量管理小组 院级质量管理组织。,第五节 医疗安全管理,一、医疗安全管理概述 (一)概念 1.医疗安全 是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2.医疗不安全 是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凡是由于医疗系统的低能状态或医疗管理过失等原因而给病人造成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二)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医疗安全是实现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 医疗安全是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指标 医疗安全是保证病人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二、医疗纠纷 (一)概述 1

15、.概念 医疗纠纷通常指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有分歧,必须经过行政、法律或仲裁才可解决的医患纠葛。,2.医疗纠纷的分类 医疗纠纷可分为:医疗过失纠纷和非医疗过失纠纷。 医疗过失纠纷分为: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 非医疗过失纠纷分为:医疗意外、医疗并发症和疾病自然转归。,(二)医疗纠纷的原因 1.医院方面的原因 包括医疗事故引起的纠纷; 医疗差错引起的纠纷; 服务态度引起的纠纷; 不良行为引起的纠纷。 2.病人方面的原因 缺乏医学知识和对医院规章制度不理解引起的纠纷; 病人及家属不良动机造成的纠纷。,(三)医疗纠纷增长的原因 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知识水平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16、病人开始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有些医疗主体因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等原因造成医德水平降低,服务态度下滑,引起医疗纠纷;,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但新技术的使用还存在许多未知的情况,可能带来一些新的医疗纠纷; 医患之间的关系因医疗保险的实施而呈现多元化,医疗保险的实施使原来医患两者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医、患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可能带来一些新的纠纷。,(四)医疗纠纷的处理 当医疗纠纷出现时,即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的认定有分歧时,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首先是当事的医疗机构和病人及家属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协商解决。 在自行协商解决不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解来解决。,调解的方式有4种: 行政调解; 律师调解; 仲裁调解; 诉讼调解。 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所做的处理不服的,病员及其家属和医疗单位均可在接到结论或者处理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三、医疗事故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 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