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905385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江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月考试题一、单选题(1.532=48分)1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材料主要表明西周()A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B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C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D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2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项)中提到:“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之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知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籍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现象,

2、由此推断()A九品中正制被彻底抛弃B统治者实行了新的选官制度C氏族门第不再是选官标准 D统治者被迫重用庶族地主3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4隆庆三年(1569),大学士高拱上疏反映商人的愁苦和商业的窘困,并奏请皇帝革除宿弊。之后张居正提出农商荣枯相因,进一步肯定商业的作用。

3、明代中后期,部分士大夫认为经商有成,在价值上也等同于读书有得。这些史事折射出()A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B商业贸易繁荣推动了文化重心转移C货币体系转向为以银本位为主D商业空前发达影响了士大夫的认知5白居易新乐府中的盐商妇有如下描述:“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材料中白居易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唐中央政府财政十分困难B盐铁尚书执行政策不力C州县的盐利比中央政府少 D州县推行重农抑商政策6“籍田”为古代吉礼的一种。即由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各代多行之,即在国都南面近郊天子执耒(后代执犁)三推三反(返);按

4、品秋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最后,天子、王公贵族、大瓦依次分享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籍田仪式才结束。据此判断“籍田”之礼()A形成于西周时期B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C体现统治者重农抑商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7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评述雅典民主时指出:“我们很难相信由一年召开40次、每次仅有几个小时的超过6000人的公民大会来制定一般政策是有效率的。温和的理性怀疑就能表明这种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和提议权的公民大会将很快就会蜕变为暴动。”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公民大会不能体现公民诉求B参政公民素质普遍低下C雅典民主实为“僭主政治”D民主政治潜伏着危机8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

5、里加人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人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州目的在于()A消除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B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C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D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9据史料记载,1839年9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而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获夷帽二十一项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这种现象反映出()A中国人的封闭愚昧B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C对英作战指挥失误D中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10陈旭麓说

6、:“近代经济改组的过程,来自西方的轮船火车夺走了船夫、纤夫、脚夫、水手、店员的饭碗。据估计,1900年前后,仅北京周边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4万人以上。”据此分析,义和团运动()A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反洋教斗争激化的结果B蕴含着以“争权利”为诉求的反抗意识C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清朝政府的统治能力D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11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这一论述()A表明了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的态度B表现了

7、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的反应C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实D揭示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政府的心态12沈从文在辛亥革命的一课中指出:“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材料反映的问题是()A中国军事制度仅发生一定改变B中国社会没有出现丝毫的变化C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D从专制到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131919年,上海申报刊登了青岛问题之外论(1月5月)、巴黎会议之中国问题(2月4日)、中日青岛问题之紧急(5月3日)、青岛问题警讯志(5月6日)、都人对青岛问题之奋起(5月7日

8、)、巴黎中国代表之抗议(5月16日)等一系列报道。这些报道()A直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B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和约签字C促进了中日外交争端解决D有助于读者了解山东问题进展141927年11月,中共领导人瞿秋白指出:“革命潮流的低落与消沉,在现时的中国必须有三个条件:一、反革命的统治能相当解决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严重问题(如土地问题、劳资问题等);二、反革命的统治能够逐渐稳定;三、革命的群众溃散而消沉。如今事实上中国绝对没有这些条件。”这一认识的提出()A结束了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B加速了国共武装对峙阶段的到来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D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供了依据15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西安事变

9、的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肯定西安亊变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并说在张学良左右和他的军队里暗藏着日本间谍,利用了张的野心,制造了中国的混乱。对苏联的立场现解正确的是()A认为西安事变是日本间谍所为B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C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D敦促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6“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明确指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它殖民地的侵略行为,提出只有劳苦大众自己的军队,才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号召东北军不投降、不缴械、带枪到农村去,发动游击战争。这一宣言() 鲜明地反映了中共对待日本发动侵华

10、战争的态度 迅速准确地揭露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本质 具体地提出了反抗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策略 表明中共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ABCD17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如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科目 内容 社会 事件本体之研究:东北研究、东北事件之原因近果、抗救方案 国语 读:东北枪声、被压迫者的呼声等 算术 事件损失方面的计算:建筑物的损失、工商业等 音乐 国耻歌、义勇军歌等 A教育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强烈B国民政府为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C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D学校

11、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1819世纪末来华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写道:广东的近代化自19世纪60年代前期开启后,一直到80年代前期,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因为时任的广东总督和广东巡抚中,任期较长且受朝廷信赖的基本是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开拓精神的满员。李提摩太此语旨在()A回避殖民侵略对近代化的破坏B指出清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危害C批评洋务派缺乏积极进取精神D强调近代化中政治决策的重要19据普鲁塔克所记,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十二年的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比之马其顿方阵的成功

12、更为持久。这说明了()A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个失败者 B希腊城邦几乎征服了马其顿帝国全境C文化上落后的蛮族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帝国 D马其顿帝国的扩张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散20以下是18611884年总理衙门总署大臣、军机处军机大臣、其中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情况统计表。这种安排() 时间 总署大臣人数 军机大臣人数 其中总署大人兼任军机大臣人数 18611868年 7 5 3 18691875年 10 5 4 18761881年 12 5 5 18821884年 12 6 4 A加深了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推动了政治近代化进程C有效抑制了地方官僚势力的崛起D有利于洋务政策的推行21下面为李文

13、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雇工经营与土地出租的收益比较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地区 土地出租收益/雇工经营收益 江苏南部 134 浙江杭州 279 广东汕头 156 湖北广济 205 山东莱州 083 A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22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231913年6月的一期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称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为此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称“近来一种女子佻挞长袜猩红,裤不掩胫,此在无知识者为之尚不足责,不谓人格尊贵之女学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由此表明当时()A学校教育尚未开启近代化B新旧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