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土地基施工技术标准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09012395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WPS 页数:8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灰土地基施工技术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灰土地基施工技术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灰土地基施工技术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灰土地基施工技术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灰土地基施工技术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灰土地基施工技术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灰土地基施工技术标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灰土地基施工技术标准 4.2.1 特点和适用范围 土地基是用一定比例的石灰与土,充分拌合,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分层 回填夯实或压实的一种软弱土层换填处理方法。灰土地基具有一定的强度、水稳 定性和抗渗性,施工工艺简单,费用较低,是一种应用广泛、经济、实用的地基 加固和处理方法。 适用于加固深度14m厚的软弱土、 湿陷性黄土、 杂填土等,还 可用作结构的辅助防渗层。 4.2.2 施工准备 4.2.2.1 技术准备 1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 填料种类、 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 施工条件,进 行必要的压实试验,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夯实或碾压遍数等参 数。根据现场条件确定施工方法。 2

2、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 质量、 安全、 环保、 文 明施工交底。 4.2.2.2 主要材料 土料;熟化石灰或生石灰粉。 4.2.2.3 主要机具 蛙式打夯机、 机动翻斗车、 筛子(孔径6l0mm 和1620mm两种)、 标准斗、 靠尺、铁耙、铁锹、水桶、喷壶、手推胶轮车、推土机、压路机等。 4.2.2.4 作业条件 1 基槽(坑)铺灰前应先进行钎探,局部有软弱土层或古墓(井)、洞穴等 已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并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和地基验槽记录。 2 基础外侧回填灰土前,已对基础或地下室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并办理 了隐蔽验收手续。 3 基础砌筑砂浆或现浇混凝土已达到规定的

3、强度。 4 当有地下水时,已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水位低于灰土底 面 500mm以下。 5 房心和管沟铺夯灰土前,已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并办理完隐蔽验 收手续;相邻房间不能同时回填时,墙间已采取加固措施。 6 已在基坑(槽)、管沟的边坡上钉好水平木桩;在室内或散水的边墙上弹 上水平 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准水平木桩。 4.2.3 材料质量控制 1 土料:宜采用就地挖出的豁性土料或塑性指数大于 4 的粉土,土内不得 含有有机杂物,地表耕植土不宜采用。土料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 15 mm。 土施工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士2范围内。冬期施工不得采用 冻土或夹有冻土块的土料

4、。 2 熟化石灰:熟化石灰应采用生石灰块(块灰的含量不少于 70),在使 用前3-4d用清水予以熟化,充分消解后成粉末状,并加以过筛。 其最大粒径不得 大于 5mm,并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及其他杂质。生石灰质量应符合国家现 行行业标准建筑生石灰JC/T 479-92的规定(附录C)。 3 采用生石灰粉代替熟化石灰时,在使用前按体积比预先与勃土拌合洒水 堆放8h后方可铺设。 生石灰粉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生石灰粉 JC/T 480-92的规定(附录C)。生石灰粉进场时应有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证明书。 4.2.4 施工工艺 4.2.4.1 工艺流程 基土清理弹线、设标志灰土拌合分层摊铺

5、夯压密实找平验收 4.2.4.2 施工要点 1 基土清理 铺设灰土前先检验基土土质,清除松散土并打两遍底夯,要求平整干净。如 有积水、淤泥,应清除或晾干;如局部有软弱土层或古墓(井)、洞穴等,应按 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并办理隐蔽验收手续和地基验槽记录。 2 弹线、设标志 做好测量放线,在基坑(槽)、管沟的边坡上钉好水平木桩;在室内或散水 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准水平木桩。作为控制摊铺灰土厚度的 标准。 3 灰土拌合 (1) 灰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 2:8 或 3:7(石灰:土,体 积比) (2) 灰土拌合,多采用人工翻拌,通过标准斗计量,控制配合比。拌和时 采取土料、石

6、来边掺合边用铁锹翻拌,一般翻拌不少于三遍。灰土拌合料应拌合 均匀,颜色一致,并保持一定的湿度,最优含水量为14%18。 现场以手握成团 两指轻捏即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湿润。 4 分层摊铺与夯实 (1)灰土每层(一步)摊铺厚度可按照不同的施工方法按表4.2.4选用。每 层灰土的夯打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密度由现场夯(压)试验确定。 表4.2.4 灰土最大虚铺厚度 序号夯实机具重量虚铺厚度备 注 种类(t)(mm) 1石夯、木 夯 0.04 0.08 200250人力送夯,落距400500mm, 一夯压半夯 2轻型夯实 机械 0.12 0.4 200250蛙式打夯机、柴油

7、打夯机等 3压路机610200300双轮静作用或振动压路机 (2)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 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 上下两层灰 土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 500mm。接缝处应切成直槎,并夯压密实。当灰土地基标 高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每阶宽不小于500mm。 对基础和地下室外围作辅助防 渗层的灰土,应将水位以下结构全部包围,并处理好接缝。 (3)灰土应随铺填随夯压密实,铺填完的灰土不得隔日夯压;夯实后的灰 土,3d内不得受水浸泡,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坑(槽)内施工时,应采取降、 排 水措施。 5 雨期施工 雨期施工灰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有防雨和排水措施。刚夯打 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

8、,如遭受雨淋浸泡,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 实;受浸湿的灰土,应晾干后再夯打密实。 6 冬期施工 冬期施工灰土必须在基层不冻的状态下进行,土料不得含有冻块,并应覆 盖保温;已熟化的石灰应在次日用完,以充分利用石灰熟化时的热量。当日拌合 的灰土,应当日铺完夯实,夯完的灰土表面应用塑料薄膜和草袋覆盖保温。 7 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前应检查灰土的土料、石灰或水泥(当水泥替代灰土中的石灰时)等材 料及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灰土搅拌是否均匀。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分层铺设的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夯 实时的加水量、夯压遍数。 (3)灰土地基每层夯(压)密实后,应检查压实系数。压

9、实系数又。为土在施 工时实际达到的干密度(现场干密度试验方法见附录 D)与室内采用击实试验 (击实试验方法见附录 E)得到的最大干密度之比,即: ( 4.2.4) 灰土应逐层用环刀取样测出其干密度,按式(4.2.4)计算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 求。 取样检验灰土干密度的检验数量见本标准第 4.1.6 条,并要绘制每层的取样点位 置图。 施工结束后,应按设计要求和规定的方法检验灰土地基的承载力。 8 找平验收 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 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4.2.5 成品保护措施 1 灰土地基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槽)回填,或作临时覆

10、盖,防止日晒雨淋。 2 基坑(槽)四周作好挡、排水设施,防止受雨水浸泡。 3 冬期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受冻。 4.2.6 安全、环保措施 1 灰土铺设、 熟化石灰和石灰过筛,操作人员应戴口罩、 风镜、 手套、 套袖等 dmaxd maxd d c 劳动保护用品。 2 施工机械用电必须采用一机一闸一保护。 3 夯填灰土前,应先检查打夯机电线绝缘是否完好,接地线、 开关是否符合 要求; 使用打夯机应由两人操作,其中一人负责移动打夯机胶皮电线。 4打夯机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防止漏电伤人。两台打夯机 在同一作业面夯实时,前后距离不得小于5m,夯打时严禁夯打电线,以防触电。 5 土料运输

11、应加以覆盖,防止遗洒;场内存放的土料应采取洒水、覆盖等措 施,防止扬尘。 6 注意对机械的噪声控制:白天不应超过85dB;夜间不应超过55dB。 4.2.7 质量标准 灰土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4.2. 7的规定。 表4.2.7灰土地墓质量检验标准 项序检 查 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 单位数值 主 控 项 目 1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的方法 2配合比设计要求按拌合时的体积比 3压实系数设计要求现场实例 续表4.2.7 项序检 查 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 值 检查方法 单位数值 一般项 目 1石灰粒径mm5筛分法 2土料有机质含量%5试验室焙烧法 3土颗粒粒径mm15筛分法 4含水量

12、(与要求的最优%2烘干法 含水量比较) 5分层厚度偏差(与设计 要求比较) mm50水准仪 4.2.8 质量验收 4.2.8.1 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本标准第3.0.9条、第3.1.10条规定。 4.2.8.2 检验批的验收组织应符合本标准第3.0.15条的规定。 4.2.8.3 质量验收记录 1 上道工序的隐蔽验收记录(含地基验槽记录); 2 土料、石灰的试验报告或产品质量证明书; 3 每层灰土的干密度试验报告和取样点位图; 4 检验批的验收记录按表 4.2.8.3“灰土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填 写。 表 4.2.8.3 灰土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 50202-2002 单

13、位(子单位) 分部(子分部)验 收 部 施 工项 目 经 分 包分包项目经 施工执行标准名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 检 监理(建 设)单位主 控 1 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 2 配合比 设计要求 3 压实系数设计要求 一 般 项 目 1 石灰粒径(mm)5 2 土料有机质含量(%)5 3 土颗粒粒径(mm)15 4 含水量(与要求的最优含水量)(%)2 5 分 层 厚 度 偏 差 ( 与 设 计 要 求 比 )50 施工单位检 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 工员) 施工班组 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 位 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材标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