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9003215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测试历史试题2016.12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A维护尊卑关系 B继承华夏传统 C突显宗族地位 D强化宗族认同2、西周后期,政府在设关(门)、市的地方,开始对出入关门的货物或者在市场营销的商品征税。这说明当时A工商业发展受到政府的阻碍B工商业者属于政府官员C“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D政府完全垄断了工商业3、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郤氏“其富半

2、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时人预感“夫皆富,政将在家”。据此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 B.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C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快速转型D.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诸侯国经济地位的变化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5、汉朝时,儿童从七岁开始每年收“口钱”23钱,“以食天子”;成年男子每年要

3、缴纳“军赋”120钱;所有人不定期的还要交“献税”63钱,供皇帝祭祀宗庙;不服徭役的男子要交“更赋”若干钱,以雇人代役。这说明汉代()A编户人口成为赋税征收的唯一标准B税收目的是服务皇室经费开支C税收制度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D税收方式有利于商业贸易活动6、“吾国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这一现象反映出A专制集权统治遭到削弱 B私学兴起与思想界的繁荣C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 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7、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且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

4、及。此材料反映() A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行政性评价 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干政府评价8、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门占18%。这说明A隋唐选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 B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特点C隋唐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 D隋唐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9、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 。据此分析叶适A 主张万物皆理 B提倡经世致用C反对空谈性理 D 否定格物致知10、中国山水画的整体

5、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这表明中国山水画A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 B刻意展现真实的艺术C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 D多用于表达政治观念11、 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D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12、明朝规定:“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频繁来朝,使得明王朝“岁时颁赐,库藏为虚”。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

6、海外贸易空前繁荣的景象 B经济利益让位于政治利益C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D.儒家重义轻利的观念13. “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黄宗羲的这一思想主张A.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B.实质上要求限制君权、君臣共治C. 引发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D.彻底颠覆传统儒学中的君臣关系14、 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 B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

7、变化 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剧变15、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其它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B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了大突破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1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材

8、料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中国军事领导妥协退让 D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17、下图为中国近代某时期政府发布的文告。根据所学推断该文告应发布于讨粤匪檄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辛亥革命期间C.新文化运动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18、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

9、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19、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中指出:“即便是那些对外国帝国主义没什么记忆的年轻干部,对财大气粗的外国资本家可能的所作所为还是感到紧张,为何中国在摆脱了外国帝国主义30年以后,现在又要把帝国主义请回来?”这反映了A国内保守思想依然存在 B对外开放产生双重效应C中共年轻干部的执政素质有待提高 D中国对外开放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20深圳市于1987年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材料反映了A改变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形式 B说明计划经济体制退出了历史舞

10、台C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D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地已确立21、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A.决策程序力求完善 B.公民集体广泛参政C. 民主机构相互制约 D.公民权利日渐扩大22、罗马法将下列情况认定为“名誉减损”:作伪证、可为证人但拒绝作证、书面侮辱他人、重婚、犯罪、从事卑贱职业(倡优、斗兽员等)、被社会轻蔑排斥。“名誉减损者”可能被剥夺选举权、继承权、监护权、出庭作证权,并被限制结婚权。这说明罗马法A混杂着多种理性与非理性因素 B强调道德修养以促进经济发展 C在

11、公民法阶段保留了氏族残余 D对外扩张使社会关系更加复杂23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A强调法律至上 B限制公权滥用 C维护公民平等 D追求司法公正24、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的平衡”。“地上的平衡”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这两个“平衡”应分别指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确立国教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C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经典力学体系创立D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问世25、“17

12、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A美国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B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C美元对英镑有重大依赖性D美国深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26“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A 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B维护

13、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D 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27、1933年,美国政府意识到以往的禁酒令已经不合时宜了,于是国会迅速通过了深得民心的啤酒法案,美国人民载歌载舞,开怀畅饮。这反映了A政府扶植国内企业以抵制外国商品 B政府希望通过发展啤酒业消除危机C民众为了庆祝即将度过经济危机 D.大萧条对民众心理造成巨大冲击28小王在查阅苏俄(联)相关资料时发现了一段史料:“一些以前经商的公民应约来到指挥部,据说是要他们来为劳动义务登记的。在这些公民登记时,他们遭到拘留并被送往兵营等候派往前线。”这表明了当时苏俄(联)A力图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国内出现了政治多元化 D正忙于应

14、付德国的进攻29“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C导致了经济“滞胀”问题的出现D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30.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