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立长寿区小接额贷款公司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9000622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设立长寿区小接额贷款公司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设立长寿区小接额贷款公司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设立长寿区小接额贷款公司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设立长寿区小接额贷款公司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设立长寿区小接额贷款公司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设立长寿区小接额贷款公司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设立长寿区小接额贷款公司的调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设立长寿区小额贷款公司的调查报告一、重庆长寿区经济金融概况 长寿区位于重庆腹心,距主城区65公里,人口88万。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向“两翼”辐射的重要中继站。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络便捷。现正全力打造“工业高地、旅游休闲胜地、城郊农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力争在2020年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和独具特色的大城市。其社会经济发展特色突出: 重庆化工园区是全国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首期规划面积31.3平方公里,由天然气化工区、石油化工区、精细化工区及化工材料区组成。目前已经引进了国内外等多家著名企业。园区将建成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化工基地、化

2、工新材料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重庆市晏家工业园区是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和“重庆市十佳工业园区”,是全市重点支持的循环经济试点区。园区由综合加工区、江南钢城、汽车城三部分组成,主要以冶金及金属压延、新材料、机械制造、建材等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项目为发展方向,政策优势明显。目前已有100多户企业入驻。 街镇工业发展势头良好。长寿区于2005年设立了5个街镇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7.7平方公里。紧紧依靠“两大园区”大企业,形成了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饲料工业,服装、鞋类加工,机械制造、金属材料加工、食品加工,盐加工业、盐卤开采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及企业群。 长寿区以发展柑橘、能源甘薯、蛋(肉)鸡、水产

3、养殖四大优势产业为抓手,全面打造都市城郊型农业基地。到2020年,将建成40万亩全市最大的无公害柑橘基地,30万亩全市最大的乙醇能源甘薯基地,2000万只蛋(肉)鸡、100万头生猪的养殖基地,10万亩以上全市最大的有机水产养殖基地。 长寿区拥有发达的物流网络,雄厚的产业基础,繁荣的城市经济,是重庆陆路交通枢纽和长江上游的重要港口,是重庆“一圈”经济社会资源向“两翼”辐射的重要中继站,是重庆物流业布局的“八大基地”之一,对全市物流产业的优化布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重庆首批市级风景名胜区长寿湖为代表的生态度假旅游精品是长寿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近年来, 长寿区社会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特别是农业

4、产业化和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截止2008年8月底,有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共计15060家。由于区内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体制、业务定位等影响,“三农”、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融资难”状况仍较为普遍,其旺盛的资金需要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对此,区里高度重视, 并将切实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列为了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这客观上也急需组建小额贷款公司作为解决以上融资难问题的补充。因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及重庆市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的要求,特在重庆市长寿区长寿路申请设立重庆市长寿区金

5、圣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二、长寿区经济金融和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一)、长寿区经济金融发展的总体情况 1. 经济总量较大且增加较快,结构更加优化。2007年,长寿地区生产总值(GDP、现价)达到125.3亿元,增长16.1%,增幅比上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比全市水平高出个0.6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1:56.7:29.2。全区人均GDP达到16622元(折合为2300美元)。2.化工园区集聚效应初现端倪。重庆化工园区是全国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目前已经引进了英国BP公司、中石化、中石油、德国巴斯夫、日本三菱瓦斯、德国德固赛、韩国锦湖、德国林德气体、荷兰DSM等多家著名企业。园区将

6、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化工基地、化工新材料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3.依托工业园区形成了新的经济带。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整体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实现小康社 会,2005年设立了5个街镇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7.7平方公里。紧紧依靠“两大园区”大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及企业群。并呈现以下经济运行特点 : -生产快速增长,销售市场旺盛。五个工业集中区在去年起步的基础上,今年将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以上。16户运行的企业在今年有90%以上进入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各工业集中区今年续建的10个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42750万元,共计完

7、成投入7995万元。这批项目完成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4860万元,税利6395万元。 4.财政金融状况良好。2008年1-7月,长寿区实现税收收入105379万元,增长54.6%,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89241万元,增长 49.1%。2007年末长寿区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迈上新台阶,达到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贷款余额58.9亿元,比上年增长 45.6%;年内新增贷款18.4亿元。5.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6.5亿元,同比增长13.9%。商贸流通繁荣活跃。消费持续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亿元,同比增长17.3%。城市商贸业态结构不断优

8、化,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档次不断提升。中心商圈效能进一步显现。(二)、长寿区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2007年长寿区户籍人口89.5万,农业人口68.6万。农业总产值265180万元,农业增加值176918万元。农村总收入869826万元,农 业收入2537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58元,比上年增加678元,增长19.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47元,增加348元,增长 13.4%。 2007年长寿区粮食产量为376825吨,同比增长35.6%。实现农业总产值275450万元,增长37.3%。其中:种植业产值117376万元, 增长25.6%;牧业产值135497万元,增长55.8%;林业

9、产值4226万元,同比增长8.6%;渔业产值12538万元;同比增长16.0%。农 业商品产值48076万元,同比增长39.0%,农业商品率达到57.4%,比上年同期的56.7%增加了0.7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176918万元, 同比增长10.8%。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长寿区2007年继续实施“百万吨优质粮深加工产业化工程”,走“名优之路”,发展水产、 禽蛋品牌,逐步壮大柑橘、生猪、蔬菜、能源甘薯等四大优势产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构建都市现代农业基地, 长寿区现已发展农村龙头企业67家。总体来看,长寿区农业经济发展呈现三大产业(柑橘、蛋肉鸡、有机水产

10、)快速推进,规模不断扩大,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的特点。三、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必要性1.是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迫切需要 目前重庆金融系统5800亿元左右贷款中90%左右都投向了大企业,而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据有关资料,我市15.4万家左右中 小企业,其中80%未能在银行融资。原因之一在于目前我市过度集中的金融结构的影响。由于国有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退出力度加大及资金上存、邮政储蓄分流、 农村信用社资金运用“非农化”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客户定位于大中型企业而面向小型私营企业

11、、个人工商户、农户的小额信贷在中国仍然处于尝试阶段等原因,我市农村资金严重外流、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融资难问题突出。 通过开办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发展提供急需的信贷支持。仅我市首批10家小额贷款公司,按照8.5亿的注册资 本,加上向银行借贷注册资金的50%,初步估算最多能为中小企业输血13亿元。附着试点的深入和各区县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其贷款额度将可能大规模增加, 经过几年的发展必将成为重庆县域以下地区金融服务的重要力量,对改善我市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挥重要作用。2.是推进我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我市通过整合使用财政、银行、民间、外资等四

12、渠道资金,有力支持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县域经济“财政投入不足、金融支持不够、民间投资不继”等三大金融资源流失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我市要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是推进农村金融 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探索建立适应农村特点的新型信用机制的有效探索。对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十分必要。3. 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将起到积极作用椐有关资料,我市银行贷款76%集中主城;资金向大项目大企业集中;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企业周转不灵,生产开工不足;地下钱庄兴盛。重庆市工商联提供的数据显

13、示,目前我市有中小企业15.4万家左右,其中80%在银行没有贷款,而民间借贷的规模约200亿元。工商联共有6.8万名会员,中小企业占95%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企业融资现状都不乐观。中小企业由于财务管理、抵押物等原因,从银行直接贷款非常困难。许多资金短缺的企业不得不饮鸩止渴,通过地下金融获取资金。根据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抽样评估,目前重庆民间金融以及典当行的灰色业务总量已经达到200亿元,有些年利率高达30%。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我市今年内批准10家小额贷款公司作为试点,2009年在全市范围推广,40个区县都将成立一个小额贷款公司。力争5年内,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成为该市县域以下地区金融服务的重

14、要力量,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难尤其是流动资金贷款难的困境。4.是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和小企业信贷支持的需要 由于国有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退出力度加大及资金上存、邮政储蓄分流和农村信用社资金运用“非农化”等原因,我市农村资金外流问题突出。 农业、农村、农民和小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程度低下。目前正规金融提供的贷款仅为重庆农村资金需求的25%,乡镇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率也只有52%;在农村信用 社获取小额贷款、联保贷款等信贷支持的农户数仅占重庆市农户总数的30.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率也较低。按照市领导的要求,各项金融服务要适当地向涉农项目倾斜,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推手。要增强小额贷款力度,

15、帮助农户发展特色经济、规模经济。要在“创新”二字上下功夫,争取在解决金融产品单一的问题上有所突破。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有其必然性。5.是长寿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长寿区属大工业带动大农业,是全市基本市情的一个缩影,具备率先在全市进行城乡统筹试点的优势和条件。从长寿区的情况看,因过去“以租代征”使用土地已 被明令禁止,一些企业因此国有土地使用证难办,造成融资难。加之工业集中区新建成的企业大多是从主城区“退二进三”、“退城进园”搬迁来的,有的是新引进 项目,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的资金都用于了固定资产投入导致建成后生产流动资金严重缺乏。三农则主要受农贷资金“非农化”及现行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等因素影响,资金等瓶颈因素愈加显现,已成为长寿区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之一。 (二)、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可行性1.政策支持2008年5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明确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政策规定。2008年8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重庆市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渝府发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