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读.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996345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论语》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论语》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论语》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论语》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解读.ppt(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解读,第一节绪论 一、孔子其人,孔子(前551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卓越的教育家,中国文化的伟大代表者。他提出的仁学理论集三代思想之大成,开儒家思想之先河。他用极大的精力从事文化古籍的整理工作,对古代教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二、论语 其书,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东汉时列为经部。论语在汉至唐代是妇女、学童的启蒙读本。自宋代(特别是南宋)以来,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地位大大提高。元至清代,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代替五经成为士子必读的书。,二、论语其书,论语分上论、下论,各十篇,共二十篇。每篇若干章,共四百三十九章,约

2、一万六千字。 北宋初年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三、为什么要读论语,.论语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不读论语,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宋代张载(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如何读论语,抓其总纲: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76)志:心之所向,目标,指立定志向,一心向慕。据:坚执固守,根据。依:不违,依靠。游:游憇、优游、涵泳,陶冶。,四、如何读论语?,论语要用心去读,以生命对生命,以真诚对真诚。孔子指点人,不是权威说教,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领会。 儒学是生命的学问,要体验、实践,身心合一。学习这些典籍

3、要身体力行,学以致用,不能所学与所行脱节。,孔子与时人、弟子之间的对话是在具体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的,有特殊的语言场景,提问者或对谈者有不同的年龄、身份、性格、经验、问题意识与提问方式,孔子善于因材施教,因此我们要慢慢琢磨、体会孔子之言。,第二节 论孝,论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1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学而16),论孝,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19)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4、矣。” (学而111),论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25)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樊迟:名须,孔子弟子。御:驾车。,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26)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2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2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418)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5、(里仁421),第三节 忠 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4)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学而18),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220)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222),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319)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里

6、仁415),论忠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510),论忠信,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公冶长519),论忠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725)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卫灵公156),“忠”“信”是中国传统美德,也是

7、重要的道德原则。其基本要求是诚实不欺,尽心竭力,言行一致,践诺践约,不食其言,办事可靠。信守的内容必须符合道义,符合礼制。孔子说君子对于事业,以合乎道义、适宜恰当为原则,依礼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说出来,用诚信不欺的态度完成它。,“信”必以礼、义为前提,与礼、义相补充。孔子又说许诺的言只有符合于义,才能兑现。违背道义、礼制的,不必信守。不合乎理义的,不必承诺。承诺的事,一定要合乎理义。可以实现的才承诺,不能实现的不应轻诺。,第四节 仁 学,第一、以“爱人”为“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颜渊1222),“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8、。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中庸),第二、以“克己复礼”为“仁”;仁德是礼乐文化的真实内涵。,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12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3)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1711),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34)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9、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38),“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730)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121),第三、“忠”与“恕”接近 于“仁”。,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630),仁学,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12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10、,勿施于人。”(卫灵公1524),第四、孔子仁道是人 文主义的价值理想。,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41),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42)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43) 子曰:“苟志于仁矣 ,无恶也。”(里仁4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45),仁学,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622),仁学,“君子喻于

11、义,小人喻于利。”(喻即晓,也即懂得。)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为学也已。”(学而),第五、孔子仁德是 生命的意境。,仁学,“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623),第五节 为 政,一、反对苛政、暴政,肯定 民生,强调富民、惠民与教民,维护老百

12、姓的生存权与受教育权,而且要取信于民。,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1219),为政,“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139),为政,“所重:民、食、丧、祭”(尧曰) “养民也惠”,“使民也义”(公冶长)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为政,“居敬以行简,以临其民”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恭、宽、信、敏、惠”(阳货)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尧曰),为政,“不

13、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 “有教无类” “举贤才” “取信于民”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学而)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二、提倡中正平和的治政理念。,“无偏无陂(颇),遵王之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尚书洪范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颜渊1217),为政,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尧曰201),三、主张德政,强调导德齐礼,启发耻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14、,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21),“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23),四、强调名实、权责相符,以及管理的层次性与秩序性。,子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13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1211),为政,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

15、:“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论语子路132),为政,“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尧曰201),五、主张廉政与勤政,强调治政者的道德修 养,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子路13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176),为政,“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卫灵公1533),为政,“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尧曰),第六节 论天,论天,论语中有关“天”的看法: 宗教神性或主宰意义的“天” 形而上的“天” 道德义理的“天” 自然的“天” 偶然命运的“天”。,论天,第一是命运的“天” 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