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与医药基础理论第一章小结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96107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与医药基础理论第一章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与医药基础理论第一章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与医药基础理论第一章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与医药基础理论第一章小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与医药基础理论第一章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与医药基础理论第一章小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基础理论主讲人:王良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国家之一,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只一个伟大的宝库,具有独特的特点。我国的中医学具有以下属性:一、自然科学属性中医学认为世界就其本源来说,是物质的,是充塞于整个宇宙的、运动不息的精微物质-气的相互作用所化生的。另外,中医学认为许多致病因素也具有物质属性;二、社会科学属性中医学及认识到人的生理机能差异的生物基础,又着重探讨这种差异的社会背景。;三、与哲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中医学在发展形成过程中,不断吸取了当时的哲学研究进展,用当时的一些哲学思想和概念来阐明医学中

2、的一系列问题,所以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2、体现在中医学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这表现在多方面,关于“道”、“形神学说”、天人关系学说,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等方面,中医学都有独到的论述。中医与中医药密不可分,是彼此相互依存的基础。首先说中医学,它是在中国产后生的,主要从事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养生的一门传统医学,它在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逐渐形成包含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和中医临床学三部分的独特医学理论体系,其中: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础医学理论,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而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物质基础是

3、中药,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其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植物居多,使用也最普遍。 中药材可分为植物药、民族药。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涉及范围广,仅我国要用植物有1100多种;民族药是指我国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药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传统,主要有:藏药、傣药、维药、蒙药、壮药和一些部分地区的药。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主要有四本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四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魏晋隋唐时期丰富的医疗实践市中医药理论体系得到充实并系统化,特别是在

4、隋唐时期,医学教育开始兴盛,太医署内设有主药、药园师等药学类专职;宋金元时期,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蓬勃发展,思想家的革新精神和哲学流派的学术争鸣,为中医药学术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民国时期,中医药理论体系在西方医药理论的影响下,一方面继续收集和整理传统中医药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逐渐发展到中西医药汇通,走中西医结合之路;近代时期,由于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学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在治疗方面,中医着眼于证,而西医着眼于病,二者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处理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外因于内因、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使它们相辅相成,提高疗效。从最新的国内报导,中意的许多治疗原则和治法,通过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改进以后,

5、正焕发出新的光辉,出现了许多新的效果。如攻下法用于急腹症,芳香开窍、活血化瘀等发用于心肌梗塞,电针配合小剂量药物用于精神病等等,都为这些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在药物方面,把中医运用中药的极为丰富的经验与西医的药化、药理研究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出许多更好新药,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等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改进。这不仅对创造我国的新药学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巩固合作医疗、多快好省的防病治病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强调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由脏、腹、形体和官窍共同组成的结构严密、分工有序的整体,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正常的生理活动。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

6、时也从整体出发,常常察外之内,观一而知全局;任何自然是界的统一性。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属于生理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就是病理性反应。同时,人又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即:社会的变化必然对人体产生影响,人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二、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辩证与论治种不同的两个方面。要明白辨证论治的含义,首先要清楚病、证、症的概念:病,即疾病,是指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集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妨碍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症即症状、体征,是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是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改变而能被察觉到的客观表现则称为体征(如舌苔、脉象);证是有症状组成的,他所包含的内容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各种临床表现和病理概括,包括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部位、性质(如寒、热)和邪正关系。而中医中医所说的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其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最终概括、判断出某种性质的“症候”,所谓论治,就是根据辩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也就是说中医治疗过程中必须遵照的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