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1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Word版含解析(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949260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1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Word版含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1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Word版含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1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Word版含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1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Word版含解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1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Word版含解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1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Word版含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六单元 1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1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一、“中体西用”1产生的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西方的思想文化冲击着中国。2“中体西用”思想形成的经过经过具体内容向西方学习思想的产生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魏源开始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思想的产生时间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时代表人物冯桂芬意义第一次正面论述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内容“中体”:“伦常名教”是根本,不得改变“西用”:引进西方先进的器物和技艺则有益于国家的发展“中体西用”概念的正式提出时间维新运动时期基本含义坚持以中国传统的政治

2、制度和儒家的“伦常名教”为治国之本,学习利用西方近代在科技文教等领域先进的东西代表人物孙家鼐、张之洞(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洋务运动清末新政(1901年)概念阐释“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洋务派及其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发展,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和军事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但是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它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量,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重点突破“中体西

3、用”的局限性不敢突破夷夏之防,不能认识到西方文化中先进的民主政治思想,甚至利用其作为抵御改革潮流和学习西方的工具。在学习“西学”的同时也限制了“西学”的发展,在巩固“中体”的同时也妨碍了“中体”的变革,所以这种思想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中国的实际问题,也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深化探究材料“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

4、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思考(1)依据材料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3)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答案(1)目的:实现国家富强。(2)主张: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3)启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善于将世界先进文化(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既不可采取妄自菲薄的态度,也不可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中国当代的改革,

5、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也要符合中国的国情。二、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1地主阶级洋务派和顽固派分歧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方面的“长技”来“自强”顽固派学习西方科技有违“祖宗成法”和“立国之道”共同点都主张维护封建统治制度和“纲常名教”,反对学习西方民主制度2.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羡慕与主张学习西方国家“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维新派(戊戌变法时期)对西方的民主制度不再局限于羡慕,主张实行“变政”,但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推崇和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兴中会誓词中“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许多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著书立说,如邹容、宋教仁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西方民主政治进行的适合

6、中国国情的改造重点精讲革命派比维新派在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上有了明显进步的原因。(1)奋斗目标更高:民主共和制最早体现在兴中会誓词里。(2)宣传力度更大:民主反清革命思想邹容、宋教仁等。(3)思想体系有创新:三民主义孙中山把西方政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4)政治实践更深入:辛亥革命中国一次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名师指津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只是实现的方式不同:维新派在现实政治中主张温和的改良主义(君主立宪),而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民主共和制)。作为资产阶级,他们都具有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这也决定了他们的救国实践最终不能成功。思维升华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文化的冲

7、击,中国社会的不同阶级和阶层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学习历程有一个由浅入深、由器物到制度的发展过程。他们的活动使中国历史在不断否定中得到发展和进步。深化探究材料一2010年5月1日,上海成为世界的焦点,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上海世博会成为世人了解中国现代文明,了解世界最新文明成果的窗口。早在100多年前,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郑观应就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中提出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他是主张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第一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先代的梦想终于实现。思考中国的早期维新派是从什么派别中脱离出来的?他们提出了什么样的政治主张?答案早期维新派是从洋务派中脱离出来的。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民主

8、政治思想,认为西方制度中的“君民共主”制度最好,甚至有人希望在中国实行议会制度。材料二孙中山曾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思考革命派的思想比维新派有何明显进步?有何具体体现?答案进步:推崇和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体现:在兴中会誓词里有“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0世纪后期出现了许多革命家和宣传家。对西方民主政治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一定改造。课堂小结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不同阶级和阶层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他们首先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进而维新派和革命派又提出了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想法,在

9、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甚至结合中国的社会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和借鉴。历史就是在不断地否定中得到发展和进步的。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轨(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B项为最强干扰项,材料中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C项错在“全面”;D项错在“政治制度”。2鸦片战争前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

10、展成一股社会思潮的原因不包括()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B中西方之间的联系加强C以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介绍世界知识所致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D3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指道光、咸丰)以来之学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针砭社会时弊C注重经典考据 D学习西方文化答案D解析道光、咸丰年间,即鸦片战争后,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现象。4“它因模仿一部分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

11、特点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魏源 B张之洞C洪仁玕 D康有为答案B解析“模仿器物”即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新卫旧”即用西方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5我们说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民权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因为孙中山主张()A实现民主、自由和平等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改变清朝君主专制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答案B解析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属于孙中山民权思想与维新派民权思想的相同点,不符合“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条件。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

12、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的什么进步主张?(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答案(1)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侵略。(2)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历史纵横洋务运动兴起时期,冯桂芬等人虽然没有正面提出“中体西用”的概念,但其思

13、想的核心就是“中体西用”。历史纵横严复翻译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否定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学习延伸(1)洋务派与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同:洋务派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对于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持反对态度;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学习和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2)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相同:都主张学习和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反对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不同:维新派所宣传和主张的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比维新派进步,他们所推崇和要学习的是民主共和制。基础达标1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

14、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的认识A BC D答案D解析其中不是新思想的内容,是错误理解,因为还没有认识到中国在制度方面的落后,不是充分认识。2“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中诗句的含义。海国图志中“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有利于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文化、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故A项符合题意。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变法通议孔子改制考是宣扬维新变法思想的著作。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致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D反对实行政治改革答案C解析根据郑观应的言论“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可以得出结论。4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所用的“材料”是()A西方先进科技 B君主立宪制度C民主共和制度 D封建专制制度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