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947190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标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1980年,_、珠海、_、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2)1988年,中国设立_,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特点(1)有较大的_权限。(2)以吸收和利用_为主。(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_为主。(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3意义(1)特区在发展_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2)_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2、4)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知识点拨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城市(1)名称:_、上海、_、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_的步伐。2沿海经济开放区(1)设置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_、闽东南地区和_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_。(2)意义: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_,都有深远

3、影响。3经济技术开发区(1)设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_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_开发区。(2)目的:引进外资,生产_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3)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_的特点。(4)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_的重要场所。是了解_的重要窗口。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浦东的开发(1)时间:1990年。(2)目的: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_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3)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_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4)意义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_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20世纪_改革开放的重点

4、和标志。2开放格局的形成(1)表现:已形成_、沿海开放城市、_、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特点:全方位、_、宽领域。知识点拨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1)全方位是指对所有国家开放。(2)多层次就是根据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3)宽领域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科技、教育等多领域的开放。主题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经济特区特殊性(1)经济结构:特区的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外商投

5、资经济所占经济比重可以大于内地。(2)经济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采取市场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优惠政策: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企业的所得税率按优惠政策征收,对进出特区的境外客商、外籍人员简化手续。(4)管理权限: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属于中央统一管理的外事、边防、公安、海关、金融、外汇、港口、铁路、邮电等方面的业务,由国家主管部门结合特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管理办法。2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1)区域范围不同:前者限于内地,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2)政策范围不同:前者只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后者除了外交权和国防权

6、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3)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一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因素是什么?材料二有的说看到、听到走私的经济犯罪多了,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的东西钻进来了甚至有的说经济特区是“走私的通道”“国际资产阶级的飞地”等。邓小平开放理论的实践(2)你

7、认为材料中的“走私的通道”“国际资产阶级的飞地”等观点正确吗?试说明理由。材料三经济特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其他实践形式不断发挥着示范、辐射和推动作用。陈亚联经济特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3)怎样理解经济特区的“特”?设立经济特区有什么历史意义?图示法理解“经济特区的创办过程”主题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目的(1)原因适应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总结我国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结果。(2)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1)地域分布上: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

8、和其他开放城市。(2)所占面积上: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3)经济发展特点上: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4)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3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的原因(1)历史原因:上海在中国历史上开放比较早,并且在实际发展中实力超过了广州,是中国实力较雄厚的大城市。(2)地理原因:上海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带,无论是陆路、水路还是航空都极为发达。(3)人才和技术层面:人才多,技术领先。(4)党的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为了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4我国的改革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本质区别(1)我国的改革开放

9、是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外国武力的威逼下,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是西方侵略中国的产物。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国内背景是什么?材料二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

10、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2)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何在?分析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有何历史意义?材料三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体制十年(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格局的形成对我国加速实现现代化会起到哪些作用?“一、二、三、四”归纳我国的对外开放一个特征:渐进性。两个趋势:从

11、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三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1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首先开放的是()A浦东 B经济特区C14个沿海城市 D沿海经济开发区21979年春,广东省委书记提出:“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3观察下图,属于1984年国家开放的14

12、个沿海城市的是()A B C D4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开发开放()A上海浦东 B大连、青岛C深圳 D海南5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地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其“弓”、“箭”、“弦”是指()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长江中下游如“箭”京九铁路如“弦”小浪底工程如“箭”A BC D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

13、冲击不了这个基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体制十年(1)据材料一,指出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目的。并说明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2)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体系形成的过程。提醒:完成作业第13课答案精析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预习导学一、1.(1)深圳汕头(2)海南省2(1)经济管理(2)外资(3)市场调节3(1)外向型经济(2)深圳二、1.(1)天津福州(2)技术2(1)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开放地带(2)内地开发3(1)开放城市经济技术(2)高新技术(3)知识密集(4)管理水平国际行情三、1.(2)长江三角洲(3)地理(4)高科技产业90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