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12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08946696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12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12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12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12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12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 词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双声子晚天萧索柳永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词,写了词人游三吴时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词人吊古伤今的历史感慨。B.“晚天萧索”点明游历的时间,写出了当时的环境,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引起下文。C.上阕属于实写,通过对三吴风景的描写,表现了昔盛今衰的感慨,引

2、出下文对历史人物的感慨。D.下阕通过“图王争霸”和范蠡“扁舟隐居”相对比,表达了词人对范蠡建功立业的倾慕之情。2.赏析“斜阳暮草茫茫”一句的表达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辛弃疾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注】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时年42岁。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出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仲春之景。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

3、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态生活状: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秋试:科举时代于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

4、的一项是( )A.“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的季节特点。B.“春蚕食叶响回廊”句生动贴切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C.“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D.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2.本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5、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对本词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里澄江似练的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匹白绢,波光闪亮。翠峰如簇的簇字又描绘出青翠的山峰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峻峭挺拔。B.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

6、C.下片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起笔,由写景转入怀古。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2.这首词采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辛弃疾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注】彩胜:又称幡胜。续汉礼仪志有:“立春之日,立青幡于门外。”“红旗”句:苏轼上元夜有“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的诗句。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门前青幡与华灯交

7、相辉映,大地春风送来暖意。这两句描写出节日的盛景。B. 天空的明月本是自然现象,词人用“唤取”两字赋予月人的情感,饶有情趣。C. 面对着元夕立春这样热闹的节日,年老的词人淡薄了红旗铁马的征战生活。D. 词人对元宵夜华美的盛景不感兴趣,却独自一人来到前村欣赏早开的梅花。2. 词的最后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各题。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清】陈维崧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倘君而尚在, 定怜余也。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老

8、泪苦无多,如铅泻。【注】 康熙七年(1668年),陈维崧赴京求仕,未果而归,途经河南开封,凭吊信陵君祠,写下此词。毛薛: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后秦兵攻魏,二人力劝信陵君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原尝:赵平原君和齐孟尝君合称,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作者偶然路过信陵君祠进行凭吊,表达了作者凭吊时的感受。B.上片描写了秋风中信陵君祠荒凉破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C.下片开头两句总领,以古今人事相通令人悲诧,引出吊古伤今的情怀。D.词

9、中用典,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 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玉楼春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1.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C.“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主人公无从知晓亲人的消息,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

10、穷哀怨之中了。D.五、六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了风吹竹子的景象,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2.“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主人公“恨”的原因有哪些。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渔家傲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注】此词是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时的作品。欹眠:斜着身子睡觉。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的道路,亦指仕途。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柔蓝一水萦花草”一句中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字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

11、、清新、宁静的色彩美。B.上片“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的住所环境,“茅屋”“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C.下片“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是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D.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2.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叙事,本词是如何在写景叙事中抒发词人的情感的?9、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各题。丑奴儿令龚自珍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忤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注】金字经:指佛经。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词人回忆

12、以往生活所作,上片首句中的一个“沉,字表明思考之深,奠定了全词深沉的感情基调。B.“才也纵横”极言才能之大,“泪也纵横,极言悲哀之重,两相映衬,词作的悲伤意味立刻显现。C.词的前四句,通过词人的所作所为,具体描述了他的坎坷经历;凭借词人的所思所感,又展示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D.下片首句承上续写个人生活之悲:春天又到,自己却连一个关心的梦都做不成,借以说明理想落空。2.下片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变化?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虞美人寄公度(宋)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3、。注: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秋景图,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B. “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C. 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的人彼此思念。D. 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应该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

14、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2. 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 C 2. 以苍凉的秋景抒写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以“浮生只合尊前老”直抒胸臆,表达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想象老友登台思念“我”,折梅寄情,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15、C项,“实写”错误。最后两句是虚写而非实写。“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故选C。【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独”“浮生”“故人”“寄我”分析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对朋友的真挚情感。“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旬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