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08946686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朝阳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朝阳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朝阳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

2、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

3、。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性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佛教文化强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根本追求,也为其今天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儒佛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

4、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B魏晋时期佛教通过依附玄学进入中国,玄学与佛教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C儒、道、佛三家有一部分思想是相通的,这就为它们之间的融合奠定了基础。D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 ( ) A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出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B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指出儒、道两家虽致思路向不同,但可以相融互补。C第三段论证“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深挖中华文化价值”的重要性。D文章论述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指出当前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B如果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能避免文化传承中的形式化倾向。C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圆融和谐的包容精神,佛教将难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D我们只有进

6、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材料一: 老年人往往多病共体,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高发人群,又有失眠、头痛、腿脚疼痛等各类小病小痛。跟儿女说多了,儿女会嫌太啰嗦,医生大夫也大多没有耐性听老人详述病情。保健品、器械的推销员正是钻了这个“耐性的空子”,让老人们信任保健品商家胜过信任其他人。就全国而言,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去年一年就接诊了793亿人次。巨大的数字意味着,分摊到每位患者身上的诊疗时间寥寥无几,实际情形往往是“排队俩小时,看病半分钟”。医疗服务供给侧跟不上老龄化步伐,医疗服务体系没

7、有针对老年人特点给予合理照护,目前来看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当务之急,是补短板、强供给,满足好老年群体快速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老年人生病主要原因是身体机能退化,预防、诊疗、康复、护理等医疗环节不应只关注疾病本身,而应该多方面、多学科、全方位协同来关注老年人整体感受,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选自治治“坑老”的保健品陷阱(人民时评))材料二:目前会议营销已成为我国保健食品营销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会议营销的特殊性则令监管部门和业内专家十分挠头。 在会议营销现场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产品,其中不少为合法正规产品,在注册审批备案、标签标识声称等方面都没有问题,在日常产品抽检中都能顺利过关;而企业人员在

8、会议现场进行的违法宣传和销售等情形,又面临着定性难和取证难的问题。会议现场往往会有营销人员对参会人员进行把控,只允许熟悉的老人入场,执法人员很难进入现场取证。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表示,会议营销本身并不违法,但往往会产生违反食品安全法经营销售、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行为。违法企业用严重高于产品价值的价格销售产品,使消费者利益受损。食药监管部门和工商部门分别负有相应的监管职责,政府应加强部门联动监管和衔接的制度设计,尽可能突破取证、定性难题,防止因职责交叉造成监管缺失。(选自保健品市场乱象令人触目惊心)材料三: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多地偏向情感相关的导向,往往高度关注亲情、人际关系以及身

9、体健康等。而往往那些忽悠人的骗子都有着相似的“套路”:首先打亲情牌,跟老年人唠家常,接着给老年人一些小恩小惠,提供免费体检等服务,再然后就开始推销自己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老年人从众心理在起作用。老年人脱离社会工作岗位时间过长,往往与主流社会脱节,不能全面获取信息。有的时候老年人会为了使自己不处于孤立、低落的状态,行为都会受“从众心理”驱使,会盲目地购买。老年人相对更容易贪小便宜,且又有着太强的“自尊心”,即便知道被骗后也往往难以向子女启齿。就是很多骗局盯上老年人的重要原因。子女可以多多陪在老人身边,耐心、积极地和老年人交流,使老年人感觉到安全与陪伴,并让老年人相信子女才是最可信的人。今后

10、一旦有骗子要打他们的主意,让他们第一时间想到与子女商量,减小被骗的可能性。(选自关于老人受骗我们可以做什么?)材料四:老年人遭遇骗局后不愿寻求帮助的原因 (选自理财、保健品处处有陷阱老年人缘何成诈骗重灾区? )老年人年龄增长老年人多病共体就医难不法商贩“钻空子”A会议式营销夸大宣传欺骗老人取证难监管困境B不法商贩亲情牌获取老人信任揣摩心理推销产品C老龄化社会人数剧增医疗短板揣摩心理满足医疗保健需求D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3分)A保健品的营销往往是用合法的方式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可是这种买卖双方自愿的商业行为很

11、难定性为诈骗;而口头的夸大宣传又很难取证。B老人出现有病不首选医院、拿保健品当药品吃、宁可相信推销人员也不相信子女的怪现象,有老人自身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社会原因。C许多老人对社会信息的摄取不全面,导致其与主流社会脱节,为了使自己不处于孤立状态,他们往往会“从众”盲目购买保健品。D发觉自己受骗后接近五成的老人因为害怕被子女埋怨或难以向子女启齿而选择不寻求帮助,恰恰说明了子女与老人交流的欠缺。6根据材料分析,怎样破解保健品销售针对老年人的骗局?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洗手朱以撒每一次要摊开这些汉画像拓片阅读时,我都要认真地洗洗手,擦拭干净

12、。其实指掌间已经很干净了,也还是要自觉地进入这么一个程序,算是从内心对前人的作品表示敬畏,还有崇仰。这种习惯逐渐形成,对待古旧之物,大都如此。每一件古旧之物都有自己的气息,冷清的、平和的、朴拙的,却不会有时下这么些气味。充满欲望的手一天到晚都在触摸着种种物质的皮表,要静下来阅读古帖古碑,慢慢地把玩一遍,还是需要洗一洗手,让手的温度冷却一些一一一这很像一个长长的过门,很郑重,很有必要。一个人在心理上做好了准备,接下来由手展开的动作就会把分寸掌握得很好,至少不会失手。精神洁癖让澄澈的水来过手,通常以此开始。生活习惯中对于洗手的要求,是在进食之前。一位农妇在不缺水的条件下让孩子们洗手,可能没有想到这

13、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一年到头的栉风沐雨,终于修来了黄澄澄的果实。一个人把手洗净了坐在餐桌前,显然是沉稳和端庄的。对劳动的果实抱有认真的态度,缓慢地品咂神色越发爽朗。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也是一种态度,只是劳动果实的滋味未能被细致地感受,不克有些粗率。大凡有洗手这个程序,整个行为都会克制一些徐缓一些,进程也更为细腻和雅致。回老家时,我面对晚年的母亲,会给她剪剪指甲。人老了,指甲也变了形态,如乱石铺街,凹凸不平,连坚硬的指甲剪都有些吃不消。可是我别的做不了什么就从剪指甲这等小事入手。剪完后母亲总会催促我去洗手,顺便把指甲剪也给洗了。在母亲看来一件事和一件事之间的过渡,应该用洗手来区别,以示结束

14、和即将开始。母亲总是把许多事情划分得十分清楚,她是一个善于细化的人。炊爨、刷洗是一种动作,快,麻利。接下来把手洗净,在狭窄的书桌前端坐,开始批改作业。清洁的手在作业本上移动,边改边把那些卷起来的边角抚平。勤洗手是内心的需要,会更细腻一些,少一些粗率。在那些越来越热的夏天,少年的我有很多时间都在田园里奔跑,掀动墙边屋角的瓦砾,追捕蛐蛐,或者爬墙上树,弹鸟捕蝉,弄得灰头土脸。好在家中有两口老井,水量充沛,随时可以用清冽的井水冲洗。当双手深入水桶的一刹那,脑袋清醒起来一一不能老是这样子啊,应该要有一个新的走向了。庸常日子里的忙乱双手。每一日都在大量的抚摸之中。每一个被抚摸的对象都是有温度的,冰冷的热烈的、粗糙的细腻的,能感受到它们在节乞推移下的变化。如果没有什么禁忌,面对物体,每个人都会生发出许多抚摸的欲望,抚摸使内心有了把握,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