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8945236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一九级阶段性测试(一) 历 史 试 题 2019.9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60分)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A种植水稻 B会使用火C烧制彩陶 D铸造青铜器2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3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最能说明这一特征的是()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C甲骨卜辞 D

2、青铜器铭文4.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5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绚丽,可见是吉祥卜。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据此可知()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 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6“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周天子与诸侯

3、之间等级森严C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7商朝王畿周围散布着许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首领被赐予侯、伯等封号,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从历史发展看,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形成了对天下的有效控制 B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C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D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8.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9.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

4、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10.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虽然该园内没有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冬酷暑,祭拜人员都络绎不绝到此仰望古槐,以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这种“寻根”现象A. 说明传统宗法观念影响深远B. 得到了全体国人的一致认同C. 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团结D. 导致了封建迷信思想的复活11下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

5、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摘要一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摘要二各国变法摘要三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摘要四百家争鸣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12.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1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14.“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地方行政制度的

6、变迁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15.孔子和孟子在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后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儒者()A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B匡时济世的担当精神C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D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16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孟思想的特点在于“道中庸”,在伦理道德领域见长,老庄思想的特点和优势则在于“极高明”之哲学领域。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儒道两家()A互相吸纳融合 B具有优劣之分C展开思想争鸣 D具有不同传统17如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中

7、_部分应是()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18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皇帝任命 D地方推举1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0.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丞相王绾、卿李斯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道:“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这说明当时()A廷议制有利于王权加强 B君主权威源于祖先

8、崇拜C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 D宗庙祭祀强化等级秩序21.下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A儒家学说B法家学说C兵家学说D墨家学说22.有学者认为,早期中国从“猴山结构”的松散联邦,逐渐发展到西周的分封制,再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大帝国。这反映出早期中国()A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C思想由多元趋向统一 D宗法血缘制度土崩瓦解23.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A黄老之学

9、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24.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

10、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26.西汉中晚期,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据此可知这些举措()A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B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C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27. 分封制对西周的稳固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汉初的分封却没有给汉朝带来预期的政治效果,反倒成为阻碍王朝发展的离心分裂力量。这说明() A.分封制在汉代退出历史舞台 B.血缘政治在汉代已无存在必要 C.中央集权制取代了分封制 D.制度的生命力取决于社会环境 28.在中国古代孝道是很受推荐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

11、,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A. 科举制 B. 察举制C. 刺史制度 D. 九品中正制29.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酸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中医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B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C西药阿司匹林源于中医 D中医药需要现代科学验证30、我国古代历法起源很早,原始社会末期可能已出现原始历法。商周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物

12、候历夏小正。这表明()A.原始历法诱导了原始农业的产生 B.古代重视利用物候知识发展农业C.原始历法适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农时观念二、非选择题:(31题24分,32题16分,总计40分)3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资料搜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人教版中国历史识图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6分)角色扮演

13、(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4分)理解学习(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2分)探究争鸣(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刘芳和黄鹏产生了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8分)方法探究(5)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什么?(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材料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没有认识到儒学的价值,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的学说之一。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

14、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根据材料一,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为“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的学说之一”采取了什么措施?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是怎样实施的?(4分)(4) 根据材料四,你认为现代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