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941795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宋明理学【学习目标】1、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2、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活动方案】【活动一】程朱理学1、含义:理学是一种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和人生命运(佛),又继承孔孟正宗(儒-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也称 “道学”。依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什么是理学?思考: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2、代表(1)北宋 ;(2)南宋 。 3、思想主张

2、(1)二程的思想主张:材料一: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材料二:“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卷四艮材料三::“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依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二程的思想主张?(宇宙观、认识论)二程思想属于哪种类型的唯心主义?(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思想主张: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得之以为性;其

3、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材料二: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材料三: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三: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依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朱熹的思想主张?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些思想主张?思考:(1)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 (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是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

4、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2)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C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3)南宋宋慈是公认的“法医鉴定学”鼻祖。他所著的洗冤集录记述了人体解剖、勘察现场、鉴定死因、自杀或谋杀、各种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作为朱熹的同乡,宋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如果从宋慈取得的业绩来看A他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 B他洞察“心包万理,万理具

5、于一心”C他表现出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 D他忠实践行“格物致知”【活动二】陆王心学1.陆九渊(1)生活时代 。(2)思想主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象山先生全集卷一材料二: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 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材料三:陆九渊认为心涵万物,心即众理而成宇宙,故主张先立乎大,掌握宇宙最高法则,主张离事自悟,内求于心。依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陆九渊的思想主张?并比较陆九渊和朱熹在认识论上有什么不同?该思想属于哪种类型的唯心主义?思考: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C要注重人

6、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2、王阳明(1)生活时代 。(2)思想主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材料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依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王阳明的思想受到哪一种宗教的影响?思考:王

7、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A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活动三】宋明理学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材料四: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重男轻女;轻视个体自由)三从四德:“三从” 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重男轻女)“酷吏以法杀人,后儒

8、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重礼轻法)戴震 (清)来源:学_科_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宋明理学?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思考:“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本课总结】思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达标检测】1、明代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节妇烈女宋代有267人,到明代猛增至36000人。这反映出明代理学A弘扬了宋朝理学的精髓B朱熹的理学思想不同C将宋朝理学推

9、向了极端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2、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3、“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4、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10、。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5、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侍二主之理!”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 B C D6、学者余英时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

11、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格物致知 B心外无理 C心即理也 D理在气中7、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8、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9、以下思想主张,属于王阳明的是A“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

12、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B“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10、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A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 B“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 D“格物致知”与“发明人之本心”的矛盾11、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12、 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上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A朱熹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来源:学科网13、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主张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来源:学科网ZXXK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