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08938136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下)第一节 热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学习时间: 2016年3月13日学习地点:大会议室主 讲:王建华学 时: 3学时内容记载: 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一、关心爱护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要做到:第一、了解和信任学生。第二、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第三、爱护每一名学生。二、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懂得送来的人来对

2、待,对他们以诚相见,以朋友相知,与他们建议真正的师生感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在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 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第二、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第三、宽容和信任学生。三、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四、严格要求,宽严相济第一、要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行使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要严而有度。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 第三、

3、要严而有方。第四、要严而求恒。第五、要严中求细五、保护学生的安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群体所应具有的职业精神,也是检验教师的一个职业道德标准。保护学生安全正是“爱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不能把“爱生”当成口号,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寻找合理的依据和形式。要把对学生的爱融入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和一切活动中。 1、保护学生安全2、关心学生健康关心学生健康,首次被写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在身体健康方面,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严重下滑,近视率持续走高,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担忧。教师要负起责任来,

4、引导督促学生加强锻炼,不得随意侵占学生的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的时间。 3、维护学生的权益。 学生的权益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学生的权利是与其身份和法律地位紧密相连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有双重身份:其一,他们是国家公民;其二,他们是未成年人,正在接受教育。平安镇中心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下)第二节 教书育人是教师道德的根本道德责任学习时间: 2016年3月27日学习地点:大会议室主 讲:王建华学 时: 3学时内容记载: 教书育人涵义,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

5、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体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书和育人的紧密结合,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德才兼备。 一、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理论和思想认识上的产物,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在以往的应试

6、教育过程中,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对少数人服务。客观现实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甚至把学生当做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根本违背人才培养规律。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首先,它具有主体性。素质教育要求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把每一名学生都当作

7、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加以影响,使学生整体得到发展。 其次,它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非只重视所谓“尖子”学生,而忽视一般学生。再次,它具有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第四,它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地自主发展。 二、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是否能够掌握较高的教学技巧,是创造一流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刻苦钻

8、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刻苦钻研业务,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钻研业务,应当从根本上找到理论基点,这就是说要求把探索、研究和掌握教育作为首要责任。 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把教学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其次,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按照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实施学科教学,充分开发具有不同禀赋学生能潜能,让具有不同和潜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 再次,一个要在课堂中营造自由探讨、标新立异的氛围和环境,既要提倡想相互学习,相互有助,又要公平单键,激励进取和

9、拔尖。 三、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品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是教师的天职所在。一位教师说过: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也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真正的生命价值所在。 四、终身学习是教师身躯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 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老师成长和发展的

10、必由之路,教师必须认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平安镇中心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下)第三节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 学习时间: 2014年4月10日学习地点:大会议室主 讲:王建华学 时: 3学时内容记载: 教师职业道德第五条为人师表中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

11、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是范”。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一、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教师要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必须在各方面做出表率,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第二、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第三、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二、谦虚谨慎,团结协作 现代教育是一种群体协作性很强的职业劳动,它需要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坦诚合作,以及尊重,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12、(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重要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意义深远 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既是教育目的统一性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现代教育规律有内在要求,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是教师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 (二)与教育管理者交往的道德要求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教育管理者协调、管理学校事务,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和看法在教师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学校领导干部的道德要求: 一是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领导干部与教师的新型平等关系。 二是要深入基层,到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教的情况,学生学的情况,不能高高在上,搞“遥控”。 三是要关心老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充分发挥他们在培养人

13、才或的作用。四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全校师生树立良好的教育领导者形象。 五是要克服“独断专行,唯我独尊”的长官意志,充分发扬民主。 对教师的道德要求:一是要尊重领导,服从领导,终于职守。二是要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 (三)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1、作为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报告和沟通学生的情况,对学生与家长提出统一的要求。2、教师要重视并有义务向家长传播教育知识,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使家长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恰当的教育方式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教师语言、仪表、仪态中的道德规范1、语言文雅,亲切自然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

14、,是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语言要规范。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普通话的要求,教师专业授课必须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第二,语言要精练。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做到言简意赅,提起兴趣,激起灵感,启迪智慧。 第三,语言要准确。教师使用语言时要确切清楚,不含混。教师要准确地表达概念、规则、原理等内容,清晰地传达思想感情、愿望等教育要求,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互相矛盾。 第四,语言要生动。教师的语言除了做到规范、精练、准确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做到优美生动。要使语言有美感,

15、做到音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鼓动性,音色甜润优美,话语流畅自然,速度快慢适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还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其比较鲜明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教师的语言不能呆板单调,枯燥乏味,使人听来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 第五,语言要纯洁。教师的育人职责要求教师的语言文明纯洁,切忌一切低级、庸俗、下流的污言秽语,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讲究文明礼貌,都要自爱自重,尊重别人,保持自己良好的风范形象。 2、仪表端庄,格调高雅 教师的仪表最直接地反映了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学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良好的仪表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糟糕的仪表能引起学生反感,破坏师生间应有的亲和力,从而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