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黄大年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8927905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黄大年事迹学习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黄大年事迹学习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黄大年事迹学习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黄大年事迹学习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黄大年事迹学习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黄大年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黄大年事迹学习心得体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大年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黄大年教授在国内外学术领域和海外归国人才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科研人员和学生们的爱戴,得到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曾荣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吉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指出,黄大年同志始终坚守爱国主义精神,矢志不渝实践科技报国的理想。无论是在读书求学、国外工作还是归国任教期间,都始终把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作为最高追求。 他时刻把祖国的需要放在首位,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母校吉林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国家“863计划”、“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在短期

2、内突破国外严格禁运和技术封锁瓶颈,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心系祖国发展和吉林振兴,以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凝聚培养人才,多次受邀赴全国多地指导地方科技建设和经济转型,深入吉林省部分地区推动和协助产业转型,牵头筹划在吉林省建立“无人机产学用基地”和“吉林大学留学生报国基地”。他因材施教,鼓励和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悉心指导的44名研究生(其中18名为博士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4人次,主动担任本科层次“李四光试验班”的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长春市“十佳班级”。他关心学生,默默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热心帮助患重

3、病的学生家长解决治疗问题。 他目光高远,为学生和团队成员创造接触世界最前沿科技和最先进设备的条件,提供与院士等国内外顶级专家交流的机会,支持和资助26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他无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为实现强国梦想奉献全部,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平均每年出差130余天,最多的一年出差160余天,3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不计个人名利,只想把自己掌握的国际最前沿科技成果和经验全部奉献给祖国的黄大年同志,无疑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爱国报国的先进楷模,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他用毕生努力实

4、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把个人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篇章之中,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 我们重温省委、省政府关于追授黄大年同志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的决定,关于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其目的在于用心灵追思黄大年教授,用心灵感知黄大年教授,用心灵读懂黄大年教授。学习黄大年教授,爱国报国是主题。当下,一些专家学者,一些官员、商人,一些学生,盲目迷恋于国外生活和安逸,甚至“舍我而去”,爱国报国成为空话。同黄大年教授比起来,真可谓渺小。 中华民族振兴,吉林振兴,都需要爱国报国之为。我们不反对,出国交流,出国做生

5、意,但我们反对不爱国不报国。作为中国人,爱国报国志不可丢。丢了人生就会暗淡,就会没有色彩。我们学习黄大年教授,就是要唱响爱国报国主题曲。此为良知,此为贡献。 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义无反顾、选择回国;为了国家重要领域尖端技术的发展,他不计名利、殚精竭虑;为了科学事业后继有人,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本报近日报道了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爱国奉献的感人故事,引起广大师生和网民的共鸣,大家表示,黄教授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要以他为榜样,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才智,澎湃青春。 “从年相识起,我和大年学长就经常沟通。每一次接触,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祖国和科学事业的深深热爱。”清华大

6、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说。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原主任王平,是黄大年学生时期的辅导员。“我去英国见过他,他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非常优越,但他总有一种家国情结,对祖国的发展特别关心。”王平说,“他回国绝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而是有着长期的思想准备和思想基础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院长胡祥云说:“黄老师不仅有敏锐细微的洞察力,而且在拓展科学研究方向上有独到见解,在教育事业和教师培养发展上也深谋远虑,布局长远。”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党委副书记金宏表示,黄大年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优秀榜样,他踏实工作、刻苦钻研,以最优秀的科技成果回报着祖国和人民,履行了科技工作者的神圣

7、使命。 黄大年的爱国情怀和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第十三批国家“”创业人才项目入选者、长春博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华说,是黄老师带领我参加了一些重要的技术交流活动,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奋斗终身。黄大年老师离开了我们,但他对未竟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长春理工大学青年教师闫飞说。 对于黄大年的感人事迹和不幸去世,广大网民也表达敬意,寄托哀思。网民“江南小只”说,生命之花为祖国绽放,满腔热血为祖国澎湃。 “无疆行者1957”的留言,代表了许多网民的心声:“(黄教授)在剑桥有别墅花园,

8、老婆在伦敦有两个诊所。人家回来干什么?绝不是为了钱、为了名,就是爱国!这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近日,教育部作出追授东北地区第一批国家“”专家、吉林大学黄大年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决定,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吉林日报以黄大年:把一切献给你我的祖国为题追记了黄大年教授事迹,采写了黄大年同志热爱祖国,品格高尚,始终把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作为矢志不移的追求目标,长年不休,带病工作,把生命最绚丽的部分献给他钟情的教育科研事业的感人故事。 黄大年同志的事迹在我校教师中引起反响。 我校信息学院“青年”特聘专家李国亮教授表示:“年1月8日,我从朋友圈中知

9、道黄大年老师因病去世,感到非常震惊和痛惜。我自己是工科背景,有在航空部研究所工作的经历,所以在千人联谊会的会议上,对黄老师的工作很感兴趣,和黄老师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黄老师渊博的知识、爱国的情怀感染了我。黄老师在国外生活工作多年,但一直认为自己的事业在中国。在黄大年老师去世后,我才更深入了解了黄大年老师的事迹,他不愧是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事业、心中有学生的突出代表,比自己开始了解的更感人,是我们科研人员的楷模和代表。” 植科院副教授何月平谈到,“黄大年先生因为对祖国的深沉热爱,舍小家顾大家,舍小爱而追求祖国繁荣人民幸福的大爱。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我深受感染,这种感染是因为黄先生之精神,更是那一

10、辈人的皓皓良心,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因为内心的召唤,他们放弃国外已然自在潇洒的环境,而为祖国事业拖着已不年轻的身体而再奋斗,直至耗尽最后一滴心血,我辈如何不感动?如何不秉承他们的意志继续奋斗?其意志和愿景我辈必将努力传承。” 一种超凡于世的精神,总能引发万千心灵的共鸣。 5月17日,中央主要媒体播发了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的生平事迹,在广大科技工作者、教师和青年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我们的命运与尊严同祖国紧紧相连 读过黄大年的事迹后,国家“”专家、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纪阳说,很久没有这样感动了,为我们“”专家中有这样的优秀人物骄傲。“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祖国在我们心中,我们的命运与

11、尊严同祖国紧紧相连,爱国是必须的。” “黄大年教授的离去,让我们痛失了一位学长、好友和工作伙伴!”吉林大学“”特聘专家马芳武、王献昌等回忆了黄大年在他们回国之初、事业起步阶段给予的无私帮助和与他们结下的深厚友情。 马芳武说,黄大年回国为了“忠”“孝”二字,他报国心切、矢志不渝。大学毕业时给同学留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是多么大的志向!他以中华民族的强盛为梦想,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为了凝聚更多海归精英投身祖国科研事业,黄大年生前还主动担任了吉林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全校300多名海归学者表示,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帮助他的团队,把移动探测平台做得更好,把新兴交叉学科建

12、设得更好,把他的事业进行到底。”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任波说。. 看到黄大年罹患胆管癌多次疼痛到痉挛的细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深受感动。她说,这样一个高端的海归科学家,第一时间响应祖国的召唤,回国为祖国科研攻关做出贡献,一切都是他的爱国心和民族魂使然。他忍住病痛折磨为国攻关,这种情怀和境界令我们折服与敬佩,也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奋斗。 作为一名扎根西北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兰州大学青年学者于海鹏看完黄大年的事迹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黄老师疾病缠身却一心为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他的使命。如果我们每个青年科学家都能像他一样心怀家国,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开展研究,必将汇聚起

13、强大力量,推动我国科技事业一往无前。” 只有深切的热爱,才有超凡的成绩 “只有心无旁骛、志存高远,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怀有深刻的热爱,才可能做出超凡的成绩。”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铁路通讯专家钟章队被黄大年“不痴魔,不成活”的科研精神深深打动:“黄大年对科研工作的痴狂,值得当代所有科研工作者学习。”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招才曾在年的一个学术会议上与黄大年有一面之缘,黄大年对所研究领域的远见卓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这个学科,仪器设备依赖进口,强调逻辑不认实效,注重研究羞于应用,缺少的就是黄老师这种推动基础理论服务实践的科学家精神。我们要像黄老师一样,锲而不舍地在科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14、,这是时代赋予青年科研工作者的要求。”吴招才说。 同为海归学者,国家“青年”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旋电子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赵巍胜对黄大年“全身心扑在科研上”的状态有着深深的共鸣。 “祖国正处在科技创新的关键期,有蓬勃的发展前景,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国科学技术多次实现弯道超车,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看到国家把黄教授的事迹作为典型加以弘扬,赵巍胜感到欣慰和振奋:“我相信,在黄大年的精神感召下,未来我国科技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作为自旋电子交叉学领域的研究者,我将和团队一起,敢为人先、分秒必争,早日实现祖国信息存储及计算领域核心器件的自主生产,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奋斗不息。”

15、 “时代呼唤更多像黄老师这样的科研帅才。”清华大学材料学院13级博士生宋亮说,在几十年的科研中,黄老师并没有沉浸在自己的领域,而是时刻关注世界科学发展的大潮流,引入其他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在传统学科的枝干上嫁接出新的学术生长点。创新的事业,正是吸引不同领域的青年科研工作者追随他不断向前的源动力。 不忘前人遗志不负祖国重托 斯人已逝,追思泉涌。吉林大学正在筹划建立“黄大年基金”、开设“黄大年奖学金”、设立“黄大年班”,以长远纪念黄大年为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表示,黄大年的崇高品德和奉献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吉林大学全体师生及广大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激励着大家积极投身于国家改革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做黄老师的学生,是我毕生之幸。”吉林大学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副教授陈延礼说:“现在,每每和我的学生谈起黄老师,他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我们每一个黄老师的学生都会坚定地在他为我们规划的道路上走下去,不辜负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