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1-6章电大.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905858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1-6章电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1-6章电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1-6章电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1-6章电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1-6章电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1-6章电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1-6章电大.ppt(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主讲:杜老师 zyyx3000,一、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一)名词解释(请解释下列的术语,每小题5分,共15分) (二)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三)论述题(请结合实际,在把握理论要点的基础上,融进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并进行分析和论证,鼓励有创新认识,20分 ( 四)案例分析题(请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鼓励有创新认识,20分),第一章 儿童的发展差异与发展问题 第一节 差异与儿童发展问题,一、差异的普遍性 掌握 差异的种类: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群体差异是指依据不同

2、的标准划定的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个体差异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的在生理、心理上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即个体之间的不同; 个体内差异,也是个体差异的一种,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指个体内部生理和心理诸要素之间,主要是发展的诸要素之间发展的不协调性或不平衡性。,二、发展差异的表现形式,掌握 儿童发展差异的表现形式: 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 生理差异主要涉及:感觉器官差异、肢体差异、言语器官差异、内脏差异、体形差异、体质差异等; 心理差异主要表现为:语言差异、智力差异、知觉方式差异、品行及行为差异、人格差异、精神状况差异、社会能力差异。,三、儿童发展问题,儿童发展问题:是指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有

3、被克服、被矫正的可能性。是一个充满期望与发展期待的概念。重点掌握,第二节 儿童发展问题成因分析,儿童发展问题的成因:重点掌握 生物学因素,如遗传作用、脑损伤或脑功能失调、生化失调(包括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营养缺乏、内分泌腺功能失调、低血糖、生化污染与添加剂)、先天或后天生理性问题; 家庭与父母因素,如不和睦的家庭因素、家庭结构简单化、家庭生活电视化、父母教育导向问题、父母角色问题、教养方式不当、不懂得科学抚育等; 机构教育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风气、传媒等; 城市化因素等。,第三节 如何看待存在发展问题的儿童,对存在发展问题的儿童的正确看法:了解 要把各类有发展问题的儿童作为正在成长着

4、的儿童来看待,同时看到他们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减轻因特殊而造成的困难和障碍。 存在发展问题的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存在发展问题的儿童应该享有与其他普通儿童同等的各种权利,要看到他们的平等性和独立性。 教育可以促进存在发展问题的儿童最大限度地发展,减少其与正常儿童发展水平的差距。 防患于未然,了解优生优育知识可以降低儿童发展问题的出现率。,优生举措:了解 婚前检查优生咨询、 选择生育年龄(2030岁是女性较为适合的生育年龄)、 选择最佳受孕时机、 产前诊断、 注意孕期保健、 保证孕期营养与饮食平衡、 注意产期安全保健。,第二章 儿童感觉运动统合问

5、题咨询与辅导,感觉运动统合,简称感统,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且做出正确的反应决策,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的过程。了解,掌握 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是指人的大脑不能顺利地把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整确切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以至个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发生障碍,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导致行为失调。,感统失调的主要表现:掌握 身体运动协调障碍; 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 身体平衡功能障碍; 听知觉问题及语言障碍; 触觉防御障碍。,感统失调的原因:掌握 先天不足(如孕妇情绪不佳、好烟酒、剖宫产等); 儿童的生活环境过于封闭;

6、育儿方式偏差。,感觉运动统合的生理学基础:了解 感觉神经系统的食粮;神经传输通道;脑中枢。,感统训练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掌握 感统训练包括提高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包括器材训练、日常游戏训练等; 感统训练应坚持游戏性、趣味性、安全性和科学性等原则,注重全面性和个体差异,掌握适宜的练习密度和强度,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并且要注意与家长密切配合,给儿童以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运动疗法是目前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让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有计划地参加体育锻炼和嬉戏活动。,第二节 P32,儿童前庭平衡失调的表现:重点掌握 表现在空间知觉、身体动作协调能力、自制力/任性等问题行为、

7、情绪问题、语言问题等方面。 训练:重点掌握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设计一些旋转类、摇晃类、平衡类、跳跃类、姿势反应类的身体活动和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的体验;开展一些类似指头立毛掸、踢毽子、玩滑冰、丢沙包等的传统游戏。,第三节 P36,触觉失调的表现:重点掌握 触觉敏感。表现为固着于环境和动作、胆小害羞、怕拥挤、怕被触摸,怕风、怕粗糙面料、挑食偏食、对碰撞反应激烈,人际关系问题、注意力问题等; 触觉迟钝。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灵活、学习积极性低下,粘人,搂搂抱抱、需要抚摩;过分喜欢碰触某种东西等;发音不清楚;缺乏安全意识,对打骂不在乎等。 训练:重点掌握 日常训练活动和游戏,应注重抚摸、摩擦等触觉刺

8、激;可开展编花篮、捏面泥、瞎子摸象等传统游戏。,第四节 P40,本体感失调的表现:重点掌握 动作协调不良,动作记忆差,体育运动技能差;怕黑,方向感不强;发胖(虚胖)、散漫,站姿、坐姿不正常,常有语言、阅读、听写和书写上的困难,口吃,情绪调控能力差等。 训练:重点掌握 日常训练应多鼓励和提供使肌肉紧张、收缩的运动和户外体育活动、锻炼,开展手部精细运动训练;可开展手影儿、翻饼烙饼、变速跑等传统游戏。,感统失调儿童的训练和辅导:重点掌握 前庭平衡失调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设计一些旋转类、摇晃类、平衡类、跳跃类、姿势反应类的身体活动和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的体验;开展一些类似指头立毛掸、踢毽子、玩滑

9、冰、丢沙包等的传统游戏。触觉失调儿童:日常训练活动和游戏,应注重抚摸、摩擦等触觉刺激;可开展编花篮、捏面泥、瞎子摸象等传统游戏。本体感失调儿童:日常训练应多鼓励和提供使肌肉紧张、收缩的运动和户外体育活动、锻炼,开展手部精细运动训练;可开展手影儿、翻饼烙饼、变速跑等传统游戏。,第三章 儿童多动症问题咨询与辅导,了解 儿童多动症:即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儿童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这种障碍发生时,常伴有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情绪障碍及学习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10、儿童多动症的成因: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脑部器质性病变、发育迟缓;生化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感统失调;教育因素等。,掌握 多动症儿童的初步判断:多动症的诊断是综合的判断过程,必须由专业的医师来进行。主要检查方法是神经软体征检查,如翻手试验、指鼻试验和点指试验。家长和教师可与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一起研究孩子的情形,并提供背景情况。,掌握 多动症儿童与其他特殊需要儿童的区别: 多动症与顽皮好动的区别:顽皮儿童能全神贯注于感兴趣的事物。多动症儿童无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顽皮儿童好动具有一定目的性、计划性,多动症儿童则没有。顽皮儿童在严肃、陌生场合有有自我控制能力,而多动症

11、则无此能力。顽皮儿童动作灵活,而多动症儿童表现得比较笨拙。要求思维专注时,顽皮儿童可以很快集中思想,而多动症儿童难以达到,并且常不切实际估计自己能力。,多动症与学习能力障碍的区别:多动症与学习能力障碍关系密切,常常相伴出现在患儿身上。多动症学习不良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所致。学习能力障碍则是因缺乏理解力、听不懂上课内容而影响学习的,并由此引起多动和注意涣散。,多动症与抽动症的区别:抽动症注意力集中程度比多动症儿童较为高些,症状呈波动、慢进过程,通过正确治疗会有较好效果。但在青春期症状多波动性反复。部分抽动症患儿可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多动症儿童绝无抽动现象。,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

12、(1)活动过多。如,与情境的不相适宜,与年龄不相适宜。(2)注意力集中困难。如,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易受干扰。(3)冲动性。如,做危险动作,不顾后果,缺乏规则意识,情绪问题。(4)学习成绩不佳。如,间接结果,感统失调。(5)神经发育障碍。如,精细动作和协调性差、皮肤两点辨别能力差等。(6)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情绪波动大,打架、干扰别人,同伴关系不良。,多动症儿童的辅导方案:重点掌握 对多动症儿童应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应是长期坚持、个体化、正面辅导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辅导主要有以下方法: 第一,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疗法、行为矫正法(包括正强化、塑造、惩罚、消退等); 第二,家庭治

13、疗。其原则和方法有:明确疾病性质,协调家庭关系;规矩应简单,要求应明确;对过多的精力给予引导; 奖罚分明;订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发现儿童的特长和爱好; 第三,学校教育。应注意:合理的环境布置;课堂中进行教育;社会能力训练; 第四,饮食辅助治疗。应少食含谷氨酸和铅、铝的食物,少食糖,多食含锌和铁丰富的食物和富含卵磷脂、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第五,药物辅助治疗。如利他林、匹莫林、丙米嗪、氯丙嗪等(6岁以下儿童及青春期以后不用); 第六,游戏辅助治疗。如在背上写字和一些促进中枢神经协调发展的游戏等。采用同伴互动、成人引导、团体游戏辅导都会有很好的效果。,第四章 儿童视听觉问题咨询与辅导,了解 儿

14、童近视的原因:近距离用眼概率升高,阅读习惯不当,青春期生长发育问题,学习负担过重,电视、电脑和电子游戏的影响,食物因素,以及环境与住宅的污染等。 儿童弱听的原因:耳垢过剩、疾病(如中耳发炎、耳骨硬化等)和其他因素(如震荡、过量噪声以及耳毒性药物)。 常见的儿童近视矫治方法:手术治疗、OK镜、隐形眼镜和外戴型眼镜五种方式,但是外戴型眼镜应该作为儿童的首选,对近视的矫治应尤其注意对儿童眼睛的保护。,掌握 如何发现班级中有听力问题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侧耳细听,语言能力差,不善于完成口头指令,在安静环境中做事效果比较好,喜欢跟着别人做事情,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还容易表现出一定的医学征兆如耳

15、朵经常疼、流出液体、中耳炎等,且有过敏反应。,近视的预防策略:重点掌握 合理营养、减轻儿童负担(如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注意摄取适量的维生素A和B,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每天坚持远眺、坚持做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野外活动;学习时要有足够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路灯下、乘坐交通工具和在厕所里看书,不要躺在床上看书、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不要长时间使用眼睛,每学习50分钟休息10分钟;每天看电视不超过1小时等);注重环境建设。,弱听儿童的学校辅导策略:重点掌握 (1)平等对待:教师不能过多地保护他们,不能让他们依赖教师去争取与普通儿童

16、交往的机会。教师应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弱听儿童的缺陷而姑息迁就他们,要教育她们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把自己视为集体的平等成员,积极地接纳周围的每一个人。同时,还要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交往手段。教师可针对弱听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和帮助。教师应对普通儿童进行一定的沟通和教育,让他们平等地看待弱听儿童,自觉自愿地支持和帮助听障同伴克服困难。教师要鼓励两类儿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另外,经常与弱听儿童打交道的人,也需要了解一些手语。,(2)座位安排:教师可以对弱听儿童的座位进行定期调换,座位应便于他们看和听教师的讲课,最好让他们位于离教师 23 米的距离,如果她们的眼睛和教师的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则最有利于看话。 因此,前几排靠边的位置比较适合他们。若教室内只有一边开窗户,就只能让他们坐到靠窗户一边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