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 第29课 戊戌变法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905755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 第29课 戊戌变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 第29课 戊戌变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 第29课 戊戌变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 第29课 戊戌变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 第29课 戊戌变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 第29课 戊戌变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4高中历史 第29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1、课前导学一、新旧势力的交锋1代表人物旧势力:以 为首。新势力:以 为首。2交锋举措旧日势力 A解除支持新政的光绪帝老师 的军机大臣职务。 B任命荣禄为 ,控制京津地区。 C大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对新政 。 D荣禄等人暗中勾结,密谋由 训政,以达到结束光绪帝主政、扑灭新政的目的。新势力 A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 B任命谭嗣同等“ ”。 C拉拢 ,却不识其真面目。D游说列强支持落空。二、百日维新的失败1导火线光绪帝受到慈橹太后训斥,召见 等人商议对策,授以密谕。谭嗣同带密谕夜访 。光绪帝接见日本

2、前首相 。2经过9月21日,慈格太后宣布“ ”,囚禁光绪帝。慈植太后下令捕杀“ ”。 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措施全被取消。3结果:“百日维新”宣告失败。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根本原因: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 十分强大。主观原因 A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 。 B寄希望于无实权的 和极少数帝党官僚,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2教训:在当时的中国, 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又坎坷的。3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 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 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是资产阶级变革 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近

3、代中国一次 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 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2、课堂识真1.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是( )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 B革新了中国政治制度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D起到了思想解放,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2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C变法不符合中国社会需要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3维新变法发展经济的政策,在

4、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机 B.发展社会经济 C.推动政治改革 D.促进思想启蒙5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 A大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6在

5、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有( ) 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寄希望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通过“合法”“和平”的手段,进行有限的改革 A B C D7维新派最为激进的谭嗣同痛骂君主的残暴,但却得出“易君”结论。造成这一结论的根本原因是( ) A受日、俄等国政体的影响 B与谭嗣同的家庭有关 C与康、梁的影响有关 D资产阶级上层对封建势力的依赖8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20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 )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中国首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D改变了

6、中国的政体3、课后见功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4、

7、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5、拓展空间10阅读下列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图一 图二 图三请在上述图文启发下联系历史,回答问题: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片一暗喻的历史事件

8、及其影响。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参考答案(第29课戊戌变法)2、课堂识真 1-8 B C A D C D D C3、课后见功参考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实质 :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在专治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5、拓展空间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推动维新运动兴起。政治上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学习西方科技,挽救民族危机。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现代化探索并未终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继续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