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2-8《第二次工业革命》讲解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905242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2-8《第二次工业革命》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2-8《第二次工业革命》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2-8《第二次工业革命》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2-8《第二次工业革命》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2-8《第二次工业革命》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2-8《第二次工业革命》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2-8《第二次工业革命》讲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本课概述1870年以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本课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重大科技成就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目“人类迈入电气时代”,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同时也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科学研究成果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和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形成”,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形成两个方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此外教材运用大量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既充实了教材内容,又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与知识性。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

2、识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路设计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垄断的评价。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以“启发发现”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对重点、难点作必要的阐释。为使教学过程更具形象性,更有互动性,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片、表格等形式来丰富课题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就本单元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2)对比英

3、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过程与方法(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2)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2)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

4、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设计导入设计复习导入师生互动:什么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过程评价:所谓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18世纪末以后,先后在欧美、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扩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2)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4)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过渡:随着第一次工业

5、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图片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过渡:这些图片大家并不陌生,这些交通工具与照明电灯与现在现代化的设备相比较确实比较简陋,但是正是这些产品的问世宣告了人类历史上又一次革命时代的到来,那么这一次革命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人类历史上

6、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推进新课合作学习:指导阅读教材P34第一段内容。问题情境1: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展开的原因,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板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过程评价:工业革命的条件一般从政治前提、资金、技术、市场几个方面考虑,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家可以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准备了哪些条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板书)1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1)政治前提:经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科技:19世纪3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

7、展。(3)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4)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必要条件)。问题情境2: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来看可以看出两次工业革命有什么显著不同?师生互动:学生依据条件回答。过程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是个机工。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过渡:既然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技发展的产物,那么哪些

8、科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问题情境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435,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板书)2主要成就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方面?(详见活动设计)过程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由于科学研究成果运用于生产,从而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些科技成果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自主学习:(板书)(1)电力的广泛应用最显著成就。(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另一项重大成就。(3)化学工业的建立。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4)传统工业的进步。伴随“电气时代”而来的是“钢铁时代”。新的技术革

9、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人们逐渐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给人们生活上的变化更大,影响更为深远。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问题情境4:阅读教材P3637内容,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板书)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过程评价:教材第一段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接影响,那就是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一方面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又推动了传统的纺织、钢铁、造船等工业的进步,所以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产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

10、式:垄断。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起来。(板书)1.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2.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即促使垄断组织形成。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问题情境5: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政治学相关知识思考,什么是垄断?它是如何产生的?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应当如何进行评价?过程评价:垄断就是独占、控制。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

11、;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美国与德国的垄断程度最高。垄断组织就是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垄断的内容包括垄断商品生产、垄断商品价格、垄断商品市场。垄断资本家通过兼并或者联合其他企业的方式组成垄断组织。垄断的形成既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表现,但是垄断形成后逐渐控制或者干涉国家政权,这样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

12、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其侵略性更强,可以说垄断资本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多媒体展示图片: 美孚石油公司遗址漫画(议会与财阀)师生互动:阅读教材P3637内容。问题情境6:什么是“世界市场”?它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师生互动:世界市场在广义上指的是国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合,它的出现,需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工业革命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

13、,是国家间、民族间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国际交流提供了经济前提。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的、新奇的、优质的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由此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并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打下了基础。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电力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把全世界都作为它的活动舞台,不间断地掠夺世界各地区,到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终于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而最终建

14、立起来。过渡:从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影响可以发现两次工业革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显著的不同。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比两次工业革命,总结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的特点。问题情境7: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特点?师生互动: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同时,两次工业革命在很多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前者局限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脱

15、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板书)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自主学习:(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2)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等。课堂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与扩大,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促使西方国家进入了工业时代。伴随着西方国家的对外扩张,工业文明对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