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905205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答案C解析井田制的瓦解,动摇了西周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瓦解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统治。2.战国初年,我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受到了()A.诸侯争霸的冲击 B.生产力发展的冲击C.百家争鸣的冲击 D.变法改革的冲击答案A解析诸侯争霸直接破坏了原有的礼乐秩序,使以宗法制为主要纽带的分封制趋于瓦解。3.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

2、“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增加了国家的收入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 B.C. D.答案A解析当时改革的目的是增加国家的收入,但客观效果是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同时也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其中比较难理解,易漏选。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A.出现的根本原因 B.代表的阶级利益C.产生的社会影响 D.改革的具体措施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本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春秋时期各国改革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5.下列对“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

3、理解,最准确的是()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对人民宽刑薄赋D.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不法其故”“不循其理”可以看出,这一思想家反对因循守旧,主张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6.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自耕农阶层的要求奴隶主阶级的要求商人阶层的要求A. B.C. D.答案A解析“废井田,开阡陌”使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对土地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支持。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答案D

4、解析秦国人实行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加强了人们的防范心理。因此,D项符合题目要求。8.商鞅变法推行的“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A. B.C. D.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使军功地主进入统治集团行列,这就客观上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9.“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

5、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答案C解析“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效果是增加户口数,从而达到提高政府赋税收入的目的。10.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这个故事主要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答案A解析B、D两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客栈主人不是守旧贵族,故C项错误。11.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

6、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答案C解析公元前361年,诸侯国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343年的变化,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12.以下对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相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改革者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B.改革者壮大了本国实力C.改革者为本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D.改革者个人的结局都比较凄凉答案C解析C项的表述符合梭伦改革而与商鞅变法不符。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0分,第15题14分,共52分)13.阅读

7、下列材料: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大声宣读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请回答:(1)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6分)(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6分)

8、(3)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的看法如何?(6分)答案(1)承认土地私有,保证了“我”对土地的占有;奖励军功使“我”能得到以前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享有的爵位、官职;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稳定。(2)对按军功授爵这一条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我”的利益。(3)对改革表示欢迎。因为奖励农耕,调动了“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稳定,能让“我”安定地生产、生活。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齐威王当上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都来朝贡,只有西方的秦国没有来。中原各国叫它“西戎”,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瞧不

9、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秦孝公求贤令: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材料二商鞅变法规定,“编民为什伍”,五家为伍,两伍为什。又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监督,“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他认为“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则重者无从至矣”。即对轻罪严厉处罚可以杜绝犯重罪。“燔诗书而明法令”。认为“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必至贫弱”。还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说成了“六虱”,反对根据这六种情况授予官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10、,凡从事末业及游手好闲致贫者,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原因。(8分)(2)历史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依据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简要评价商鞅变法的功过是非。(12分)答案(1)秦地处西陲,位置偏僻,思想保守,受中原各国鄙视;经济落后,国力较弱;为实现富国强兵,秦孝公决定变法。(2)商鞅变法实行“法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新的社会秩序的确立,但同时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思想文化专制毁坏了传统文化,专制独裁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变法有利于经济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但对商业发展的抑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5.阅读下列材料,回

11、答问题。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6分)(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8分)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