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904789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_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表现:到_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意义:为国家开展_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2)特点:优先发展_。(3)成就:_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4)意义:为社会主义_奠定了初步基础。3完成三大改造(195319

2、56年)(1)过程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_,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_。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_的高潮。(2)意义:标志着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误区警示 “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五”计划建设的主要手段。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但是“一五”计划的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二、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_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

3、的矛盾。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2)经济调整(19601965年)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_”的错误。方针:实行“调整、巩固、_、提高”方针。成效: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2探索失误(1)内容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运动大办工业和农业;_制定出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_上出现了主观臆断的口号。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_;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2)影响违背了_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

4、重的经济困难。误区警示 “大跃进”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与生产关系无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年,“_”爆发,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_。2表现: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_被废除,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3调整(1)周恩来:1971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_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邓小平:_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_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知识点拨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开展有计划的工业建设和三大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就。1

5、958年以后,“左”倾错误逐步发展起来,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主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借鉴苏联经验:苏联的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1)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意

6、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2)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因此被喻为“一体两翼”。材料一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

7、兼顾是错误的。那么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材料二(2)上面两图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什么内容?其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3)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看法主要有三种:充分肯定;基本否定;在基本肯定的基础上对失误进行足够的估计。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依据史实说明理由。“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归纳为“一、一、二、三”主题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失误1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

8、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各自特征(1)1958年总路线: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其特征是多快好省,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基本国情。(2)大跃进:其核心是大炼钢铁,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3)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度高。2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三者均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表现。虽然它体现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的良好愿望,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是造成国民经济三

9、年严重困难的直接原因。31956197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4)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5)要坚持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材料我们有六亿人口,我们党同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

10、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1957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产生严重失误的原因。用“一、二、三”概括“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失误”1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阶级成分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6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C人民公社普遍建立 D“包产到户”广泛实施21953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一

11、五”计划优先发展()A农业 B商业C重工业 D手工业3.宣传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艺术形式。右图为1955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宣传鼓动的主要内容是()A农业合作化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1958年一些农村吹哨上工,有人作了这样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客观规律5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幅宣传画,对其理解正确的是()是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

12、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 B C D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 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材料二下面是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1966年2 534亿元317.3%558.7亿元24.4%1967年2 104.5亿元10%419.4亿元24%1968年2 015.3亿元4.2%361.3亿元13.9%(1)材料一中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作简要评价。(2)针对材料二所示问题,党和政

13、府进行了哪些努力?(3)我们应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教训?提醒:完成作业第11课答案精析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预习导学一、1.(1)国民政府(2)1952(3)有计划2(1)农业国(2)重工业(3)鞍山钢铁公司(4)工业化3(1)生产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2)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二、1.(1)工业国工业国(2)左充实2(1)多快好省工业生产农业统一分配(2)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三、1.文化大革命经济领域2规章制度3(1)1973(2)1975全面整顿课堂讲义主题一(1)“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相统一,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2)内容: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实质:把生产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