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考前增分特色练:第8天含答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903964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三轮考前增分特色练:第8天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三轮考前增分特色练:第8天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三轮考前增分特色练:第8天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三轮考前增分特色练:第8天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三轮考前增分特色练:第8天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三轮考前增分特色练:第8天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三轮考前增分特色练:第8天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天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对峙/投掷祈祷/倒春寒诡谲/一蹶不振B扁舟/扁平启碇/沉淀物脊椎/椎心泣血C拓印/拖沓抹粉/抹不开铂金/厚此薄彼D复辟/精辟戏谑/头皮屑惬意/翻箱倒箧解析Azh,do/do,ju;B.pin/bin,dng/din,zhu/chu;C.t,m /m,b ;D.b/p,xu/xi,qi。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来九中街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如缕,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观者无不啧啧赞叹,为王月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击掌叫绝。B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时,竭力争取连任的贝拉克

2、奥巴马雄心勃勃,志在必得;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显得有些吃力,勉为其难。C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D韩寒和郭敬明是80后作家群的翘楚,都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其能量早已突破了文学的领域,我们不必求全责备他们某些过激言论。解析A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这里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应该用“络绎不绝”。B.勉为其难:勉强去做力所不及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敬谦不分。C.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D.求全责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完美无缺。不

3、能带宾语。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专业人士介绍,热气球的安全系数是相当高的,近年来发生的热气球事故大多是因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B随着2015年5月京杭大运河济宁泰安北延工程的完工,济宁以北至东平段99公里主航道也将全面复航。C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光伏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出现资金链断裂,运营困难,贸易保护主义也随之抬头。D不管李安获奖对于中国观众多么兴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制作和精神气质上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电影。解析A句式杂糅,“事故大多是因”或“由于造成的”;C.成分残缺,“困难”后加上“的状况”;D.主客颠倒,应该是“中国观众对于李

4、安获奖”。答案B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21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2分)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司马光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

5、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

6、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C由夫人素勖之也

7、 勖:勉励。D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没:失去。解析D没:同“殁”,死。答案D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二孤轼、辙哭且言曰 学且废生,奈何B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皆识其大义C父母非乏于财 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D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解析D表目的,连词。A.表并列,连词;将要,副词。B.她的,代词;它们的,指书,代词。C.在,介词;从,介词。答案D6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 ()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独夫人能顺适其志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不数年遂为富家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A B C

8、D解析写其持家之才,写其教育孩子,写其善良助人。答案A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2分)(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4分)译文:_(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4分)译文:_(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译文:_答案(1)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2)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3)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

9、。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

10、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

11、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

12、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三、古代诗歌鉴赏(8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1)两首诗在抒发离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哪一种共同的情感?(2分)答:_(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所用表现手法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1)思念故乡之情(2)不相同: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花飞欲尽春”,以落花春尽,烘托离情。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